西安周边大锅灶批发
❶ 求北京的美食(要位置,最好在景点附近的)~~~~~~~~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北京的风味小吃[编辑本段]娱乐休闲
北京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类型的演出、国际性的展会等一应俱全。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华丽的戏服、动听的唱腔、百变的脸谱,令人印象深刻。著名的中国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老舍茶馆、中国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保利剧院等都 王府井大街常有传统的京剧演出。北京的夜生活同样精彩,后海、三里屯、南锣鼓巷酒吧街是很好的去处。
旅游景点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 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八达岭长城: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首八达岭―十三陵、石花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国子监街、烟袋斜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密云县古北口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门头沟区: 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大运河; 北京云居寺塔、藏经洞及石经; 北京古观象台; 北海公园; 卢沟桥
风俗特产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等。
博物馆
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151座,列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国家博物馆为世界最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首都博物馆、中华世纪坛、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军事博物馆、航空博物馆等。
现代文化
798艺术区、北京国际音乐节、糖果俱乐部(TANGO)、Cargo、Babyface、Banana舞会俱乐部、唐会、三里屯酒吧街、后海酒吧街、南锣鼓巷、Lost In Beijing、地铁客、北京时尚地图、SOHO等。
人文景点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什刹海、圆明园、芦沟桥、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居庸关长城、箭扣长城、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北海公园、北京大学、胡同、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潘家园古董市场、古观象台、德胜门、正阳门、景山、香山、钟楼、鼓楼等。
宗教文化
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而且充分地尊重每一种宗教。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京的寺、庙、观、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最著名的有:天主教东堂、天主教南堂、缸瓦市基督教堂、崇文门基督教堂、牛街清真寺、东四清真寺、广济寺、广化寺、白云观和雍和宫等。 佛教:主要为潭柘寺(北京最古老寺庙,在北京建成800年前就已经建立)、云居寺、戒台寺、法源寺、报国寺等。 道教:白云观 (全真道)、东岳庙(正一道) 藏传佛教(喇嘛教):雍和宫 伊斯兰教:主要为牛街礼拜寺、东直门外清真寺、东四清真寺。 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宣武门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西直门天主堂、东交民巷天主堂。 基督教:崇文门堂、缸瓦市堂、珠市口堂、宽街堂、海淀堂等。 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遗迹)
购物街区
北京是唯一入选世界15大购物之都的内地城市,拥有百余家大中型购物商场。王府井大街、前门大栅栏、西单商业街是北京的传统商业区;国贸商城、东方新天地、中关村广场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商业巨擘。 如果您对古玩感兴趣,就到琉璃厂或潘家园的古玩城逛逛吧。如果您对外贸服装情有独钟,那可一定别错过秀水街和雅秀服装批发市场。景泰蓝、玉器、丝绸刺绣等历史悠久;民间手工艺品,如泥人、京剧脸谱、风筝、剪纸等物美价廉,都是馈赠亲友的上佳礼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儿、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爆肚、炒肝等。
体育
庙宇 法源寺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 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城池 始建于明朝1550年的“天街”——前门大街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 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门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门的总称。根据等级以及建筑规格的差异,分为宫城城门、皇城城门、内城城门、外城城门四类。明清北京城有宫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皇城城门四座(一称六座、或七座)、内城城门九座、外城城门七座,在民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清朝灭亡后,北京城池逐渐被拆毁,除宫城保留较好外,现皇城城门只有天安门被保留,内城仅存正阳门、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外城则完全被毁,只有永定门被重建。 西城:
华天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街人民剧场对面,并在护国寺街西口的大街路西新开了一家分店(原北来顺),离梅兰芳故居很近,向东沿定阜街可到辅仁大学旧址和恭王府花园。
华天地安门小吃店:坐落在地安门十字路口东北角。临近景点:景山、北海后门、什刹海、钟鼓楼。
华天西安门清真饭馆:坐落在西安门西什库大街把口。离西什库教堂、北海、西四、西单很近。
华天小吃白塔寺店: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对面。
华天新城小吃店:新街口豁口南侧路东。
西来顺饭庄:和平门西交民巷把口,原来在白塔寺。早点供应部分小吃。
又一顺饭庄:黄寺大街西口路南。早点供应部分小吃。
新荣清真小吃店:新文化街和闹市口交界处东北角。本以为早没有了,最近路过发现还在。小时候在那里第一次吃卤炸豆腐和丸子汤。
南长街清真饭馆:西华门南侧路西。有部分小吃和爆肚、炒饼、炒疙瘩。炒疙瘩味道不错,其疙瘩和恩元居的一样都是手工、小炒(许多店是机制加大锅,吃起来像剩的),缺点是配菜不够丰富,最好加上点黄瓜丁和青豆嘴。
此外,六部口音乐厅路东有一家民乐轩清真锅贴馆,是原来的鸿宾楼锅贴馆。
东城:
隆福寺小吃店和白魁老号:东四隆福寺街原隆福大厦斜对面,隆福寺小吃以前非常有名,但随着东四商业街的没落和几经拆建,现已今不如昔。两家店是通着的,店面很大。
白魁老号饭庄:北新桥十字路口西北角路西。原阳春回民小吃店。白魁老号的烧羊肉和门钉肉饼很有名。此处离雍和宫、国子监、孔庙(首都博物馆)、地坛南门很近。
白魁老号饭庄:宽街十字路口东北角。此处为总店,除炒菜外也有小吃,就餐环境不错。
隆福寺小吃分店:北新桥以南十二条附近路西,店面不大,但挺干净。
隆福寺小吃分店:鼓楼东侧,店面不大。临近景点:什刹海、钟鼓楼。
隆福寺小吃分店:安定门内大街路西,104路方家胡同站前。临近景点:国子监、孔庙。
此外,隆福寺小吃在王府井北京画店旁有一商亭,但只有几种小吃,而且居然卖起了羊肉串和老玉米。
兴华美食爆肚店:坐落在沙滩红楼对面,除了爆肚外也有清真小吃,肉饼很好吃。店面不大。临近景点:故宫、景山、皇城根遗址公园。
清真瑞珍厚饭庄: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仅有小吃外卖,并设有“星月楼炸糕”专柜。北京特产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相传,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饮食,这可难坏了御膳房。厨师们绞尽脑汁,选来几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发现其中产于云贵一带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于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慈禧食后,十分满意。后来,这种茯苓夹心饼传入民间,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京华风味小吃。但,解放前只是东安市场的一些小摊贩经营,数量很少。解放后,政府统一管理,使许多风味食品得到了恢复发展。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著名风味品店稻香春,专门把北京的茯苓夹饼作为本店的重点自产自销品种之一。这家商店生产的夹饼选料考究,作工精细。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目前,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以稻香春产品为佳。 锦馨豆汁店:磁器口十字路口向东路北,前些年是北京少数几个能喝到豆汁的地方,不过现在大部分小吃店都有豆汁。(注:小时候喝过,初喝者可能不习惯其味道和气味,但几次之后就上瘾了)
红湖回民小吃店:原来在龙潭北里,现因拆迁搬到了北京游乐园十字路口东北角,就餐环境太差,品种也不多,但早点还可以。
群芳回民小吃店:西花市大街路北,就餐环境不好。
老磁器口豆汁店:新近开张,红湖小吃店东侧。锦馨豆汁店改制后,部分人员另起炉灶开了这家店。
❷ 四合面的锅初溜怎么做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有小两口,男人好吃懒做,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会做。这天媳妇有事要回娘家,又怕三天两天回不来,饿死丈夫可不是小事。就到灶间烙了一个很大的饼,放在男人面前。男人看了一眼,懒的手都没想动一下。媳妇一看这样不行,就在大饼中间掏了一个大洞,套在男人脖子上。男人低了一下头,狠狠的咬下一口,媳妇放心走了。没成想,媳妇回到娘家,天不作美,一连数日,阴雨连绵,河涧发水,小桥冲断,半月有余。这天回家,待推门一看,大饼前端咬成豁豁,其余周边动都没动,男人早已体凉发硬,饿死了。
虽是一则编出的故事,成为笑话那些懒人,不自己动手终会被饿死的笑资。也反映了面饼的第一属性:出行、方便、充饥。
陕北。位于陕西省北部,由延安和榆林两个市组成。平均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毛乌素沙漠边缘半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呈现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河水“几”字形流过,把比邻的甘肃、宁夏、山西省自然分割。形成西南与甘肃相壤,西北衔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与内蒙古游牧区相连,东邻山西省,南与八百里平川的关中相望。在几千年的夹裹中既包容吸纳,消化接收,又辐射传播,延伸扩散,逐步显现多元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陕北文化”。
陕北文化渗透于陕北人的骨骼和血液中。构架起淳朴、憨厚、爽直、勤劳的基本秉性和特征。流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民风民俗、歌舞戏剧、居住建筑、穿戴装饰及饮食文化的基本延展和习俗。细淌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如住窑洞、赶驴车、穿皮衣、喝老酒、吃熟米和大红大绿的基本构件和喜好。进而表现于“吃”的基本生存要件中。
吃对于任何生命都反映为第一本能。为维系生存的最低要求,人类把能吃的植物、动物。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尽收眼中,尽果腹中。想着法儿,变着法儿,把一种食品做出几种,几十个种类,名曰调剂生活,丰富餐桌。实为利用植物特性,发挥其智慧,为满足人类对吃的贪欲。陕北人也不例外,除各类大餐充斥酒店、饭店,名目众多的小吃在陕北各地,城市乡间,大街小巷,家庭餐桌,相拥而出,做为一道风景,一种文化,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陕北人做面饼的方法多种多样,从形制上看,既吸纳了周围居民做面饼的特色,也发挥了自己地域特色。形成四季时令,随即应景,就地取材,看菜吃饼的特色。如出门远行做出了素饼,既不加油,还易携带,随时可食。早餐吃油饼,晚餐吃盒饼,喝汤吃油旋饼,羊肉泡吃硬面饼等等,不一而足。充分说明了“饼文化”在陕北人生活中的凸显位置。
款款步入小吃街,一座座烤炉,新式烤箱,一块块大面案,一堆醒好的面,一个个擀好的面饼。正等待头戴高帽,身系围裙,手握擀杖的师傅放进炉内烤制。膛火红红,油香氤氲。小孙子牵起奶奶的手,巴巴望着刚出炉的烧饼,买几个搁在提篮中,转身又走向牛油油茶小吃摊的板凳前。一人一碗漂起蛋花、芝麻的牛油茶,咬一口油旋,喝一口油茶。一餐早点用罢,把奶奶、孙子身影送进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这就是陕北老人和孩子早餐微缩图,老人已经长年习惯,孩子正在承接前辈遗传,也许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现代城市快节奏,更加剧了市场小吃摊点发展,尤以方便、快捷食品为人们所衷情。上班族中午休息时间短,经常不回家。今天你请我,吃烩菜烙饼,明天我还你,吃粉汤烩饼,后天他请大家,吃羊肉泡饼。一个星期的中餐食品在大家互请中热热闹闹过去了,回想一下似乎没离开过一个“饼”。陕北人爱吃面食的同时也爱吃饼,面饼与陕北人结下了深深渊源。
那天撞到一位朋友,正好在市场里做烧饼,与他约定,用了一个休息日,亲手实践了一回,体味了一次大饼的制做。于是,才有了这篇亲历后的文字。
无论做什么饼,面和的好坏非常重要,和好面醒不到也不行。大多和面的时候要放入少量精盐,以增加劲道和韧性。冬天用稍热一点的水和面,易于和均。夏季则可用凉水或稍有点温度的水和面。有句常言: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和面真是做饼师傅的一道硬功,一袋五十斤的面粉虚松膨飞,在他们手里经过加水,反复挤压,上下翻飞,左右揉杵,不一会柔软似棉,润则如肤。还要盖上盖子,不然面也会像人的皮肤一样,发生皴皱,生起一层硬硬的面皮。同时也是为了醒面,让所有面粒吃到水,更有黏性,为下一步做饼打好基础。
在陕北颇有名气的饼有:子长煎饼、绥德油旋、子洲枣果馅,定边炉馍、镇川干炉、榆林糖棋子、佳县酥面饼,还有烩菜饼、发面饼、烫面饼、甜面饼、糖饼子、小酥饼,芝麻饼、夹肉饼、油煎饼、菜盒饼等等,数不胜数。在火车上、汽车上、渡轮上,甚至老乡赶着的毛驴车上,或许送亲朋好友的礼品盆中,冷不丁就有陕北人掏出来的大烧饼,就一口老咸菜,喝一口纯净水,美滋滋的一餐,让你看着痛快、爽气。有时也可能生出几分寒酸、吝啬的问询,可你哪儿知道,这是他们血脉里的情种,一生割不断的情缘,黄河水孕育的子民,生来所特有的德性。
陕北人爱吃饼,陕北人也会做饼,下面简单说几种饼的制做,以供分享,
绥德油旋:
步入绥德城,可以看到很多打油旋的招牌和作坊。就像那句:米脂婆姨,绥德汉一样出名。成了绥德县对外宣传美食的一个品牌。从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油旋是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搋(chuai以手用力压和揉)软,醒两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擀成长片,抹上化开的熟大油(熟猪油),抓住一头边摊边拉薄。越薄越好,拉至不断为止。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竖立压扁成饼状,擀圆上炉,抹油,放在鏊子上反复抹油翻转烙烤。基本定型后,放入烤炉膛,直至烤熟。出炉后用双手顺着圆边,向中间挤压,使油旋层松软,美观,显出千层饼页。这时的油旋色泽金黄,内软外酥,葱香扑鼻。
在当地制作油旋很有讲究。首先是和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和面时的掺水量是不同的。和完面后应做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意思是面的软硬、黏湿程度恰到好处,手上和盆里干干净净,连一点多余的面也留不下。其次,在打制油旋时,手中的擀面杖要不时地敲击案板,发出有节奏的“鼓点”声,师傅们说这叫“打点”,是老一辈油旋艺人传下来的。因为油旋作坊在屋里,卖油旋不靠吆喝,他们用打点声音代替吆喝声。久而久之这种清脆的打点声,成了这个行当的特有专利。再则,油旋行当有一个规矩,要恪守“师训”,不卖过夜的油旋,他们知道油旋应趁热吃,刚出炉的油旋最好吃,如果卖过夜变硬的油旋等于砸自己的牌子。于是,在打烊前的几个小时,做油旋的师傅不做多余的,即做即卖,买油旋的人只得站在边上去等。还有,烤制油旋的炉膛内必须烧的是蓝炭(有烟煤烧至无烟后,留下的炭块)或焦炭,待煤烟彻底燃尽后,才能开张做油旋。这时膛内有火无烟,火焰硬,火苗冲而均匀,烤出的油旋,外层金黄、酥脆,内里保有水份,口感绵软、适中,老少兼宜。
油旋制做看似简单,可简单工艺里蕴含了几代人经验累积。他们春夏秋冬,夏背酷热,胸面烤炉,汗水落地能砸肿脚梁面。而他们的后顾之忧是这个手艺很可能会失传,现在年青人没几个能看好这个行当,后继乏人才是最大的忧怨。
子长煎饼:
子长县:民族英雄谢子长的家乡。在今瓦窑堡和安定镇。煎饼:因在铁鏊上摊煎而成的饼子而得名。子长煎饼是子长县最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可分为白面煎饼和荞麦煎饼两种,其基本做法大同小异。荞面煎饼。用荞麦去皮磨成糁子,加水渗透,用手磋成面筋,再加水和成糊状,以挂勺为宜。用细密箩过滤后,用小勺浇在铁鏊子上,使小刮子摊烙成薄如纸,透而亮,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饼状,瞬时而熟,简单易学。
食用时,根据各人口味,把做好的酥肉切成条卷进煎饼皮,这谓酥肉煎饼,或叫肉煎饼;把洋芋丝、豆芽、粉条、豆腐干调成凉、热两种菜,卷进煎饼里,此为素煎饼或叫菜煎饼;把豆腐干切成条卷进煎饼皮内,名谓豆腐煎饼;冬季,把豆腐切成片状,放进锅内加水煎煮,然后捞出切成条状,用煎饼皮卷成卷,这叫热豆腐煎饼。卷以条形的猪头肉、红烧肉、酥肉、鸡丝名谓酥肉煎饼,“煎饼香,全凭汤”。汤为煎饼特色所在。煎饼汤清澈透凉,用蒜泥、香醋、芝麻调和而成。另配有辣椒油,随意调用。子长煎饼酥韧相辅,酸辣适度,醇香余生,回味悠长,具有生津解暑功能。子长煎饼除本地生产、销售外,西安、银川、兰州、太原等地亦有子长人设点经营,颇得食客赞誉。印证了陕北美食文化的延展性和辐射传播的特点。
子洲枣果馅:
先得介绍一下李子洲: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同年6月18日病逝狱中。毛xxx题词:“陕北xxx奠基人”。1944年初,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经XXX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政府批准,将原绥德县西川、横山、米脂、清涧4县的部分区域划分为一个县,取名为子洲县,以志纪念。
当我读罢这段文字后,为陕北xxx人在陕北这块土地上,为中国xxx能在陕北,能在延安站稳脚跟,指挥千军万马,打败日本侵略者,从而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做出的牺牲而感慨。在陕北地区二十四个县中,就有刘志丹、谢子长、李子洲三个县的县名,用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且子洲县是从他的出生地划出一块土地,组合而成一个新县名,一直保留至今,就更让人肃然起敬了。
子洲县产红枣不多,可他比邻吴堡、清涧,这些黄河边上产红枣大县。据说清末年间有一条从清涧通往西域的大道,路经现在的子洲县,子洲人就把大枣做成馅子,逐步演化成枣果馅烙饼,不能不说这是子洲人的聪明。如此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像新疆很少产水稻,可当地人用大米做的手抓饭,不比扬州炒饭逊色。宁夏麦子产量也不高,可他们的面食,像各类烤饼和面条、面片,做的不但有特色,从数量品种上并不比以麦子产量居高的陕西关中地区差。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会颠覆那句:靠山吃山,有水划船的老说法。同时也对文化交流跨地域传播,民风民俗相互影响和渗透提供了佐证。
秋后,收获了的干枣洗净,加水放在锅里煮熟,在杵成糊的同时捡出枣核。因有部分枣皮不易杵碎,再把枣泥置于案板上用刀反复剁,使枣皮彻底粉碎,于枣泥成为一体,枣馅就做好了。
枣果馅饼从外形分,大致有两种。一种用开水和面,揉均,稍醒,擀成尺五长,六寸宽,二厘米厚,枣泥馅均匀摊在中间,从四边向中间对折,再擀平。置于鏊子上,不加油,烤至成形,放于炉膛内,熟后取出,从中间一切为二。叫硬枣果馅饼,它可能是原生态枣果馅饼,由于这种饼可长久保存,非常易于出门长途携带。从制作工艺,简约单纯外形看,除了食用、充饥再无其它功能。所以,现在城市市面上并不多见,在个别农村集市上偶然能看到。说不定再过几年,只能从文字记载中去寻找了。现在交通的便利,已把距离缩短,再不需要牵骆驼赶毛驴,十天半月的长途奔波于两地之间了。硬枣果馅饼退出食品舞台,很符合自然淘汰法则,也不必遗憾和留恋了。
第二种做法:有别于其它饼的制做方法在于,得用食用油和一块面,叫油酥子。其它面和好,醒到,擀薄,把油酥子均匀抹在上面。从一头卷起来,竖立压平,用手套皮,成窝状,包入做好的枣泥,捏口朝下放在案上。用一块特制的木模压成外沿鼓园如轮,中间凸起如倒扣碗形,正中点一红记号。摆入平底炉锅内,上下文火,烤至焦黄。其皮酥内甜,枣香宜人。由于在擀薄皮的时候,抹上了油酥子,烤出来的果馅外皮,如千层纸片,金黄透亮,油而不腻。
早时,枣果馅又名“果献”。有记载说:当地人取红枣包馅,烙成饼状物,在年节时敬供神灵或用来祭祀祖先,求吉顺,保平安。果物祭洒山野,献大地,呼苍天,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叫果献。由于此枣果馅好吃,有吉祥喻意,逐步演变成馈赠亲友的佳品。子长、子洲、清涧、米脂、横山等地枣果馅更是订婚时的必需品。男方送女方家8至24个果馅为礼,女方又将果馅分赠给亲戚好友。意谓认可此门亲事,早(枣)成姻缘,香甜美满。因之有些地方群众戏称待嫁女子为枣果馅或花果馅,平添了几分依人情感在里面,让人浮想翩跹。
吃过许多枣果馅,总觉得子洲周家硷的果馅最好吃。有人说他们在做油酥子时加进了驴油,驴油做饼更加酥软,润爽。因此前些年子洲月饼买的最红,叫的最响,也是这个原因吧。
榆林糖棋子:
当你步入位于陕西省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一座年代久远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时。会被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和这里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及大大小小的古遗址、古城堡、古庙建筑所吸引。这里是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延展、互补的集聚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北方四合院,南方塔楼建筑,可以听到有别于周边地区的乡土俚语,更可以吃到天南地北的美味佳肴。榆林糖棋子很可能是那些走边人,从内蒙古学来的一种饼食早点之一。
糖棋子:看了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在明清一条街上,有一不大的商铺,xxx‘韩记祖传糖棋子’。引得我们好奇,近前一看,所谓糖棋子,就是用麻油烙的一种糖面饼。我们一下子买了两大包,一尝,味道还真不错,若不知道光听名字,还真以为是用糖做的棋子呢。”这段文字中提供了几个关键词:明清街,韩记祖传,糖棋子,买了两大包,味道不错等。这是表皮的浅显了解,没有介绍糖棋子的制做工艺和制做特点,也没追溯它的渊源和来历,就有了欠缺和遗憾的感觉,所以且做以下补白。
榆林糖棋子选用尚好面粉,先将一定数量鸡蛋打开、加入面中。植物油加热烧熟,红糖用开水溶化,(红糖比例可视个人口味,喜好加减)加少许食用碱搅均,乘热一并倒入面粉(这种烫水和面方法在做饼中,也经常见到)中和均。搁置二至二十分钟醒面,上案搓条,分成一两左右的小剂子,表面蘸油,擀成饼子状,上炉烤熟,即可食用。由于面粉用热油和开水烫熟,面粉中的麦芽糖被激活,再加红糖后,糖棋子黑里透红,由于几乎不加水,酥甜绵软,口感温润。是驼城人离不得的首选早餐。
做糖棋子最特别的是那根擀面棍子。长约二十公分,十公分粗的圆柱体上,间隔二毫米有一深槽,柱体中心线两边安两根细轴,很像碾杆长在碾轱辘上。擀面棍从面剂子上走过,留下深一条浅一条的线条。擀糖棋子时横竖各擀一下,留下的印痕就是一张下棋的棋盘,由此就给这种糖饼子起名“糖棋子”。
榆林糖棋子与内蒙厚糖饼子非常相像。从外表看,只是大小、薄厚与表皮的差异。内蒙糖饼子厚而大,表皮没有棋盘线,并且加入少量酥油,烤制时间加长,更加酥散、清香,可以长途携带不腐坏,尤显地方特点和民族生活习性。
有野史传说,内蒙厚糖饼子最早产于成吉思汗西征凯旋盛宴上。也有传说,在明初那达慕大会上犒劳勇士的最好食品中,就是马奶子、厚糖饼子。哪种说法正确,现已无从考证。榆林糖棋子应该是从内蒙厚糖饼子演变而来。榆林人走边,做生意的习惯由来已久。最少可追溯到明万历三十六年复修长城的年代,在榆林城北有一座长城烽火台,叫镇北台。它的边上有一座小城,叫易马城。据《陕西通志》载:“嘉靖四十三年,令榆林西北古梁,易马修筑城堡。”又“嘉靖中俺答开市凡十一处,在延绥者一,曰红山寺堡。”易马城为蒙汉商民互市之地,每年正月十五以台开市,隔日一次。人畜聚会,交易兴旺。在此过程中,蒙商可能也用厚糖饼子与汉商交易砖茶等食品,榆林人继而改制为糖棋子。这是商品交易互惠最原始,也是最快捷延伸和发展的途径。
榆林糖棋子只在榆林市内制做,周边市县不见影迹,这一现象很是费解。按常理,一种好的食品,只要客观条件允许,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蔓延开来,特别是周边地区吸纳最快。糖棋子现象,可能反映了榆林人对食品的认可度和忠信度。试分析,如果出来第二家或第三家糖棋子制做商,从价格、质量的角度看,若胜不过第一家,在没有销路和知名度的情况下,会在短时间内倒闭,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所以前文中提到“韩记祖传糖棋子”,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韩记制做的糖棋子,确实名不虚传,在榆林的各大超市和许多食品商铺都能见到。它以口感润爽,甜度适中,易于保存,包装明快,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占领着市场。
榆林糖棋子含有明显地方色彩,多少年来主宰榆林百姓早点食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晨食美餐,不能不为它独树一帜、经年不衰的韧性和特色而叫绝。
定边炉馍:
定边县位于榆林地区的最西端。北与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接壤,南与延安市吴旗县相接,西与宁夏盐池县、甘肃环县为邻,东与靖边县相连。是个特殊的省市属边缘级县,地方文化融会南北所长,滋生了一个特定的食品种类:炉馍馍(也叫月饼)。
从字面理解炉馍馍,应该是在炉子里烤制的馍馍,馍馍也叫馒头,通常指不包馅蒸熟的食品。可在当地人的语言里,也把馍当作饼来讲。这就于我们通俗理解的月饼有所差异了,也可能于一个传说有关,从而延续下来的吧:
一六九七年康熙帝率师西征葛尔丹,四月初二从榆林出发,“羽辔行边六日程”来到安边堡。遂命大军宿营,自己扮成脚户私访,与当地人一姓高的人谈得开心。高将几位客人请回家,从里屋抱出一个罐子来,从罐子中取出炉馍招待客人,客人品尝后,连声称好,并向高了解炉馍的做法。临别时高送了客人一罐炉馍。客人脱下马褂,赠于高。后来高发现褂内刺有龙图,方知是皇上爷所赠。
时隔不久,朝廷派人专程来安边请高师傅赶做炉馍。消息一下传开,各州府县衙官吏借机向朝廷敬贡。各路商客炉馍生产火爆,“销东晋,售南庆,通西凉,出北塞”。民间则“家皆以月饼相馈”。从此以后,百姓称有关炉馍面叫上面(皇上用之)。麻油叫做清油(大清珍品)。称铁炉为“鏊”(传说康熙帝看了后称鏊)。百姓吃炉馍用双手捧着,是对圣上的敬重。定边东滩现在还保存着写给康熙帝品尝炉馍的对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照万岁灯”。
这段传说中就把“炉馍亦称月饼”,可见当地人“饼”与“馍”的称谓相近。倒让我想起了关中人吃的羊肉泡馍,而泡馍中的“馍”,也是一种死面烙制的“饼”。可见“馍”与“饼”之间在陕西人看来,可似一种类同的食品。“炉馍”起源于何时?远不可稽。相传元朝未年就有百姓在炉馍中夹纸条,传信息的事情。炉馍是定边东滩(包括安边,石洞沟一带)的传统美食。由于选料精、做工细且极其考究,历经三百年,赢得了四海美誉、八方食客,人们都知炉馍好吃。于是,九洲月下,清韵几重,桂花对影相思愁,忽闻一阵扑鼻香,觅之,良久未遇。花影过,水深流,皎月之下,佳人持盘玉立,款款月饼,精巧可人,暗香悠然,几欲垂涎。这般可餐美色给予炉馍倒觉得有几番近似了,也是陕北人的口福升华吧。
炉馍在配料上比较讲究。选用上等优质白面粉、高级精练油(胡麻油)、红枣、青红丝、白红糖、(核桃仁、芝麻、花生仁炒熟,去皮)、果脯、葡萄干、枸杞子、梅桂酱、陈皮面、烧酒等做馅。为满足市场需求,近些年又改进工艺,生产出枣泥馅、八宝馅、水果馅等系列炉馍。
炉馍馍做工精细。先将l/3的面粉全部用油和起,叫“酥子”,余下2/3面粉,倒入剩下的清油中,再用开水和面,加入少许烧酒,即为皮面。皮面和酥子分为若干份,一个皮面包一个酥子,擀成长条状,反复折叠擀三四次,擀成圆形,包上馅子压平。擀面皮要手放轻、放活,不能压的过死,包馅时要底薄面厚。将包好的馍馍,点上红绿花,放进鏊子内烤熟。
做好的炉馍馍,层层多,火色适中,酥脆清香,用口吹其表面,可将表面一层一层吹掉。风动飞纸屑,轻若似鸡毛。怎一个工艺了得?
炉馍馍是定边群众春节、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也是走亲访友所带的上等礼品。更是集色、香、味、形俱佳,营养丰富,酥而不腻、味道纯正、皮薄多层、酥软可口、老少皆宜的独特地方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距中秋还有一个多月,步入定边街市,你会看到:合家福、付翔、四季酥、李四、姚记、芙和等厂商已在紧锣密鼓赶制中秋炉馍。简包装、礼盒装炉馍如山似的,被搬上车运往外地,抓紧节前时机进行销售,基本形成了地方产业化。随即会被弥漫在空气中的浓浓炉馍香味,醉至心底。再看塞在手里的宣传名片: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八月十五即是圆圆好日子,月上中天时每个家庭都要团聚在一起,喝茶畅叙。此时,桌上美味炉馍、美色果蔬。像十五的月亮,都是圆圆的,现出美满的象征。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千古流传的饮食之道。于是,眼迷了,心醉了,脚步沉了,拎起炉馍,急切切盼着中秋月挂中天时,与嫦娥、吴刚、玉兔和那桂花树切语对饮了。
在魏晋以前,古人将各种形式的面食均称为“饼”,而“饼”字最早见于战国早期的《墨子》一书。可见“饼”渊源之久远直指我国“面食文化”,是面食主杆上的一大分枝,已无任何异议,所以在我国北方以面食为主食的陕北地区,食品中抛开“饼”而不谈,是个非常遗憾的空白点。
饮食传承不光包括生活习惯,它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虽在文化体系中形成分枝,但不可脱离母体的滋养。在现代社会,虽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游离于时空的频次和距离逐渐拉长,则“根”的渊源永远不可能割断。就像陕北面饼一样,它是一张原籍名片,会牢牢把你系牵。
❸ 兰州拉面专用大功率电磁灶批发价格多少 兰州拉面专用商用电磁灶哪个牌子好
可以用来做兰州拉面的炉子也比较多,有大锅灶、专用的煮面炉、以及汤炉之类的。至于说哪个牌子好,这个需要自己通过对比商用电磁炉配置才能够知道。
我们食堂用的一台汤炉,高配款的,当时直接从厂家拿货的,在一万多元,效果还可以。
❹ 90电磁大锅灶价格多少
从当地拿货需要注意:
1、价格高,做生意别人也要赚钱,不可能有真实的批发价给您。
2、毕竟投入成本高,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做商用电磁炉生意了,售后维修不规范,收费高。
3、可选择产品单一,无选择余地,来源不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是库存货,也有可能是返修机或者翻新机。
厂家直接拿货优点:
1、价格实在,无中间环节,出厂价比几经转手的批发价更实惠。
2、产品性能、种类可选择空间很大,可以根据厂家产品质量及价位对比,再确定是否与其购买。
3、厂家直接承担责任,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会更加严格,与用户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
❺ 潍坊有没有厨具批发市场比如说大锅灶一类的
青年路健康街以南 ,有卖厨房设备的,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❻ 关于 陕西汉中 的地理知识
汉中市 - 汉中概况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汉中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 871.8 ,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资源富集,其生物、矿产、水能、旅游、军工企业五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尚有一定的位置,经济开发潜力较大。
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形成了植物南北共生的特点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素有“生物资源宝库”、“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1.2%,植被覆盖率56%,林地面积居全省第一、居西部第二,活立木蓄积量8781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秦巴无闲草,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居全国地(市)级第二。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野生动物有280多种,列为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尤其是汉中独有的世界珍禽朱鹮现已繁育到260余只。
矿产资源富集。在汉中已发现的90种矿产中,探明储量的有60多种,具有中型以上规模的有35种,潜在经济价值约1568亿元。境内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锰、镍、钛、锌、磷、蛇纹岩、大理石、石膏、石棉等矿产储量分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水能资源丰富。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大小支流500余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3条,全市地表径流量217.6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31.7亿立方米,水量占全省三分之一。水能资源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量87万千瓦,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旅游资源众多。汉中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汉中就已设郡,迄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汉中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行政区划
区号:0916 邮编:723000 人口:51万
位置:位于陕西省南部
区划:区划:下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等1区10县。
汉中市 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74万人(2004年)。
汉台区 面积 556平方千米,人口53万人。邮政编码723000。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街。
南郑县 面积2849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邮政编码723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固县 面积22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邮政编码723200。县人民政府驻博望镇。
洋 县 面积3206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邮政编码723300。县人民政府驻洋州镇。
西乡县 面积3204平方千米,人口40万人。邮政编码7235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勉 县 面积2406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邮政编码724200。县人民政府驻勉阳镇。
宁强县 面积3243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邮政编码724400。县人民政府驻汉源镇。
略阳县 面积2831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政编码724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镇巴县 面积3437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 邮政编码723600。县人民政府驻泾洋镇。
留坝县 面积1970平方千米,人口 5万人。邮政编码7241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佛坪县 面积1279平方千米,人口 3万人。邮政编码723400。县人民政府驻袁家庄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物产资源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淡水储量146.25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地表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52.2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中工业用地7.17平方公里,
商业用地2.85平方公里,
住宅用地16.6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0.26平方公里,
其他用地25.32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汉中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目前发现矿产92种,产地近千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0种,矿区289个。重点有金、铜、铁、锰、硫、磷、石英岩、石膏、纤维水镁石及石材矿产潜力大,具勘察找优势。全市非金属矿产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有开发利用优势,现已开发利用矿产44种,为发展黄金、有色、钢铁、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八景简介“汉中八景”分布在汉中和南郑两县境内。这些风景名胜,有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有的是著名的历史遗迹;有的是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风光镌美秀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在,根据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对“汉中八景”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天台夜雨
天台山位于汉中城北,距县城约70华里,是汉中盆地周围群山的高峰。山径小道曲折�环,石台阶梯层层而上。峰顶鸟瞰江河如带,群山如丘,云似耳旁过,故有“南天门”之设。山间泉水清沏�绕,奇峰怪石,天着画意,风景非常优美。明、清诗人有的感概不已,清朝严如�“游天台山”诗云:“苍苍石困立嵯峨,险道新盘山旧阿,地狭寺随峰势转,僧归身带野云多,金铺画暗门常闭,画壁年深彩渐磨。
从山下盘旋而上,途径吸呼泉,舍身崖、南天门、瓦寨顶(峰顶)。寨顶平垣,面积约九亩左右,有明代修建的“药王殿”,殿前后有古松柏。
天台山因其高耸巍峨,易积云雾,气候多变,忽晴忽雨,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每当夜里温度下降,云雾凝结成雨,因而有人把此自然现象又以神话色彩宣染为“天台夜雨”。
(二)汉山樵歌
汉山在汉江南岸偏西方向,距汉中城约四十五华里。山径曲折,石级相连。山前村镇“歇马店”,相传刘邦驻军汉中时,曾于该处下马歇息,遂以“歇马”为名。山上有马鞍峰、青山沟、黄草坪、牛卵寨等地,岗峦四布,沟谷纵横,梯田重叠,竹树丛生,风光秀丽,景色如画。山后有黄龙、黑龙二泉,细水长流,便于灌溉,为山地重要水源。
汉山附近的农民,每于农闲时成群结队上山打柴,一面辛勤劳动,一面高声唱歌,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叫作“对山歌”。汉山的秀丽风光和樵夫的嘹亮歌声,回荡山谷,随风飘逸可达数里。协调地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就是为“诗人”们赞美的“汉山樵歌”。
但是,旧社会里贫苦农民的生活,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下面抄录两首民歌,说明“汉山樵歌”的真实内容:(1)一担干柴双肩挑,(2)双肩挑起一担柴,砍柴人儿没柴烧,急风暴雨天上来。
地主高楼摆酒筵,吹得高楼成平地,樵夫坡前割野划!下得满坡红花开。
(三)龙江晓渡
褒河下游,古名黑龙江。褒水从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横穿而过,南流约五华里,在柏乡街与汉水汇合。
龙江铺与长寨街之间的褒河古渡,又名龙江渡。渡口两岸,泥沙淤积,形成大片沙洲。芦苇遍钸,杂树丛生。晚秋季节,枫叶红,芦花放,水鸟成集,飞雁成行,一派江南芦荡风光。
每值破晓,天边朝霞辉映,江上簿雾弥朦,满载行人的渡船迂回在鳞鳞细浪的江面上,与周围沉浸在晨光照射之下的景物互相印衬,组成一幅“龙江晓渡”的美丽画图。
(四)梁山石燕
梁山距汉中城西约三十华里,系海底沉积岩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山峰,岩层结构,交为完整的保存了地壳变化的情况,为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标本。
石燕是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的化石。它和泥沙同时沉积海底,受海水压力变为沉积岩。后经地壳变化,海底上升,成为陆地,陆地表面皱揩,成为山脉。山石风化,又变为泥沙,动物化石和周围泥沙分离,露出地面。人们常见的石燕,就是这类化石的一种。
远在三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汉中还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因而,这类化石,在海底沉积岩形成的梁山上经常出现。苏东坡的《喜雨亭记》中,有“风欲起而商羊(鸟名)舞,天将雨而石燕飞”的描述。“梁山石燕”成为汉中特有的珍奇异物。梁山风雨也被人们视为奇妙的景物。
(五)圣水古桂
从汉中城东南郊一带隔江南望:群峰竟秀,汉水奔流,岗峦起伏,林木郁葱。“圣水古桂”即指分布在这岗峦之上圣水寺内的和寺后的五处泉水和一株桂树。
圣水寺距汉中城约二十华里,修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背倚群山,面对江水,岗上青松翠绿,寺前古柏参天,山花遍地,嫩草如苗,风光明秀,为汉中著名的风景名胜。
泉水分青龙、黄龙、赤龙、白龙、黑龙五泉。赤龙泉在寺内,白龙泉在寺左,其它三泉在寺后山坡上。各泉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石块分别砌作泉口,因而泉水也仿佛分作五色。由于地下“蓄水层”的自然变化,除白龙泉尚涌水外,其它四泉,久以枯干。
桂树在寺内中庭,粗约三围,左侧枝杆斜横,枝叶茂密,秋季花开,多作五瓣,相传为汉代种值,故又称汉桂,桂树学名木犀,属木犀科亚乔木植物。多产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温带者,如生活条件无大变动时,树龄可达一千年左右,树茎虽显粗老,但花仍芳香浓烈。这件桂树,大约系明代建庙前后种植,距今约五百余年。
(六)东塔西影
东塔在汉中城外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的方形砖塔,大约建于唐代早期。城内东南隅古东湖,相传为刘邦驻军汉中时的饮马处,故又名饮马池。东塔与东湖之间,相距约五百公尺。“东塔西影”即指东塔塔影投入东湖水面的景象。
每逢晴天一碧的白昼,或值浩月当空的夜晚,东塔塔影倒映于碧波荡漾的东湖湖水之中,塔身的层次和塔上的装饰都清晰可见,历历在目,和湖水周围的古树垂杨,城垛台阁以及它们映入湖中的倒影互相辉印,景色奇特,风光瑰丽。
《南郑县志》载有清初诗人歌咏“东湖塔影”的诗篇,细致的描绘了这一景象:“汉阳萧寺塔,飞影入东湖。波皱佛龛动,浪明宝顶孤。镜花真变幻,水月有虚无,悠悠奇景在,千载话浮图。”
清代初年,汉中城关人烟稀少,房屋低矮,东湖周围附近,尤为空旷荒凉,塔湖之间尚无高大建筑,“东塔西影”为人们所见。后来增修房屋,塔影为建筑物所遮,因而,这一景色逐成为人们传说中的历史陈迹。
(七)草塘烟雾
汉中城南门内迤东一带,早年以前,甚为荒辟。该处旧有积水一池,面积约五六亩。街巷雨水,积注池内,终年不沽。池岸宽阔。细草如茵,故名草塘。草塘周围,古柳环绕,翠竹丛生,红蓼花开。白鹅游泳。在人口密集的古城里,别具一种江南山村的风光。
草塘南岸右侧,旧有草塘寺。《南郑县志》转引寺内碑刻记载:“建自何时,世远无考”。寺内殿阁高敝,结构工巧,是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凝结成的古建筑。
每于清晨薄暮,附近人家,炊烟袅袅;池中水面,雾气蒙蒙,微风轻佛,飘散于竹柳枝头,殿阁屋顶,花草丛里,绿水池上。远望草塘景物,如在轻烟簿雾之中,这就是“草塘烟雾”的历史景象。
解放前,草塘寺的建筑已部分腐朽坍塌;草塘也因年久淤积,仅存一小水坑。解放后,寺内房屋经过修补,用作卫生机关的驻址。草塘一带,修建了大量居民住宅。当年只供封建文人玩赏的风景,早已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消逝。
(八)夜影神碑
汉中城南郊区,今天,是一片四季长青的菜地。但在数十年前,却是一块终年冷落的荒土。尤其是拜将台周围,野草丛生,逢蒿没顶,狐兔出没,荒坟累累,景象甚为荒凉。
现立于拜将台前的土红色石碑,系凿取梁山沉积岩刻制而成,碑上魄班点,即海底动物化石的遗痕。从碑石的形制考查,和立于古汉台上的“时雨亭”碑相似,大约同是明代遗物。
这块碑石,或因含动物化石而生磷,或因受磷矿石的影响含有一定的磷原素,所以曾于黑夜中闪闪发光,遂引以为奇,名为“夜影神碑”。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汉中历史大事【刘邦就国汉中】 汉元年(前206)正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之地,都南郑(今汉中城)。四月,刘邦率军南达汉中。在此招纳贤才,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而后依韩信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平定三秦。萧何留驻汉中,发展农桑,收汉中、巴蜀之粮,供刘邦军用,保证了与楚争雄的胜利。
【张鲁以五斗米道治汉中】 东汉初平二年(191),益州太守刘焉派督义司马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占汉中。二张在此传播五斗米道。后张鲁杀张修,改汉中郡为汉宁郡,以五斗米道为治,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政教合一”政权形式,不置长吏,设置义舍,“立行宽惠,百姓亲附”,关陇等处难民纷纷迁来汉中。建安二十五年(215),曹操亲到汉中征张鲁,张鲁降。
【刘备自立汉中王】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刘备率兵夺得汉中地。次年七月,刘备在沔阳(今勉县)设坛,自立汉中王。
【诸葛亮据汉中伐魏】 蜀汉建兴五年(227),丞相诸葛亮上《出师表》,出屯汉中,以此地为根据地,演武耕战,劝士休农,创制木牛流马,八年间,先后六次出兵伐魏(史称“六出祁山”)。然未遂其志,身死五丈原,归葬勉县定军山。
【姜维据汉中及陇南伐魏】 蜀汉后期,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经营汉中及陇南,曾先后九次出兵, 北伐曹魏,互有胜败。姜在汉中实行“敛兵聚谷”以御敌,终因朝政昏聩而失败。
【茶马互市】 汉中自唐代起盛产茶叶,西北少数民族常以马匹换取“山南茶”。至北宋,禁止私人交易茶叶。神宗时实行“茶马法”,大量收购茶叶运往西北换马。汉中府属县所产茶叶因其质优、产量大,路途近,转运捷便倍受重视。熙宗十年(1068)特设茶马司于汉中,收购茶叶运往熙河(今甘肃临洮)换马。直至清酰�褐胁杪砘ナ谐晌�匾�贫龋�褐胁杪硭疚�匾�牟枰妒展杭�ⅰ⒓庸ぐ�?、验印发证的官署,特设茶马御史专司其职。
【史斌据兴州称帝】 北宋宋江农民起义军将领史斌,在宋江招安后,于建炎元年(1127)七月,率余部攻克兴州(今略阳县),登基称帝。后进军汉中,攻城不克;又兵进关中,占据长安。次年冬,被宋军俘杀。
【吴玠、吴璘汉中抗金】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越秦岭,欲攻占汉中,南入巴蜀。抗金名将吴玠、吴璘驻守汉中以北略阳、凤县一带抵御,先后于1130年10月、1132年冬、1133年11月与金军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大战三次,击败金军。吴氏三代扼守汉中80多年,保卫了南宋半壁河山,使金人不得南下窥蜀。
【陆游在汉中】 南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任川陕宣抚使王炎幕府干办公事,力主抗战,并深入秦岭一带视察军情,曾有刺杀猛虎之举,在抗金前线的汉中写下了大量抗金爱国诗篇。
【李蓝义军入汉中】 清同治元年(1862)五月,云南昭通李云和、蓝大顺农民起义军,在蓝率领下,由四川进入汉中境,先后攻占镇巴、西乡、洋县,在洋县布告安民,宣布废除清制,建立农民政权,推蓝大顺为“大汉显王”,刻玉玺,发政令,招募兵士。六月,攻城固、留坝境地;九月,攻占佛坪厅;十月,破褒城,袭南郑,攻宁陕,据镇安。次年,与太平天国西征军合力围攻汉中府,并攻占县城。同治三年春,退出汉中。
【太平军攻占汉中】 同治二年(1863)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端王蓝成春、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主将马融和率军由安康入汉中,包围汉中城,清廷调兵遣将,与之对抗。八月,义军攻占汉中府城。次年正月,义军主力东下,撤出汉中,回援天京。
【红军开辟陕南苏区】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等率领下,经过汉中,进入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自1933年至1935年,先后在南郑、镇巴、宁强、勉县等地建立了县级红色政权——陕南县、赤北县、南郑县、宁强县,以及一些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同时开辟了由汉中至川北的红色交通线,为红军转送大批情报、药品、物资,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红军陕南战役】 1935年2月3日,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集中主力部队第4军、9军、30军、31军、教导队、游击队共约3万人向汉中城猛攻,并攻击城固、勉县、褒城之敌。22日,红军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主动撤离阵地,返回川北。
【西北联合大学迁入】 1937年,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校于9月10日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初,日寇逼近潼关,西安遭日本飞机轰炸,西安临时大学遂迁入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本部设于城固县城,下分六院:文理、教育学院及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工学院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医学院设于南郑县黄家坡,农学院设于勉县武侯祠。7月,工学院、农学院独立建院。8月,联合大学分为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医学院,仍设于原址;西北工学院(由原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合并组建)仍设于城固县古坝路。抗日战争时期,因上述高等院校及华北、西安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军政机关迁入汉中,汉中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学者、专家、海内名流云集。1944年,西北师范学院迁入兰州;1946年西北大学迁入西安,西北农学院迁陕西武功县,西北工学院迁咸阳。
【西北儿童教养院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等地沦陷区大批难民难童、孤儿逃来汉中,孤苦无依。1939年6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在汉中城西郊凹口寺设立西北儿童教养院,收养3~14岁男女孤苦无依儿童施以教养,由智澄任院长开始筹设,11月正式成立。院址四处:凹口寺、吴家山、黄家营、赵寨。除原有四处庙舍外,建房120多间;1944年接收安康儿童教养所;1945年9月由国民政府社会部接管;1946年2月改名为社会部陕西第一育幼院。为抗战期间西北最大的教养院,先后收容难童3000多人,不少难童在院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或升学留学进修,后有的成为海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解放后,该院改建为汉中市社会福利院。
【设立焦山国际电台】 1939年,抗日战争激烈,国民政府在汉中市北石马乡焦山庙设立大型国际电台,使用英国制造的3600瓦马可尼报话机。1941年5月投入使用,电路远达欧美及南洋等国,为我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同盟国联络的重要电讯台。配套工程有城东周家湾的中央控制室,铺镇北安然寺的收讯台,另在东郊吴基庄设有线电报房,办理民间电信业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际电台设备拆除。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设立】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为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1943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中城内设立委员长行营,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任行营主任,下辖第一、五、十战区,指挥华中、西北等地对日作战。1944年,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陈诚)移驻汉中。此一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分校设立于市城北之石堰寺(1938年由河南洛阳迁来)。1945年10月,行营撤消。
编辑本段 回目录 汉中市 - 历史名城 — 汉中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汉中盆地是汉江上游最大的盆地。西起勉县武侯镇,东至洋县尤亭铺,长约一百一十六公里,宽约五到二十五公里,是由汉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阶地平原。汉中市城区就处于汉中盆地平原的中部。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条件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地理景观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具有显著的南方特色,被称为陕西的小江南。汉代以来,一直是陕南山区最大的农业中心和粮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