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方批发 » 草苫子临沂批发

草苫子临沂批发

发布时间: 2021-07-26 10:43:48

『壹』 温室大棚人工用绳子拉放草苫,绳子是如何固定在草苫上的。要详细高效的方法谢谢各位大大了!

那个方法你最好是实地看一下,另外你还可以去买一个比草帘略宽的pvc管,里面用竹竿穿过去固定牢,比管要长,这样整个大棚只要一根绳子,两根管就行,不过每次拉草帘的时候要一个人配合卷一下。

『贰』 我是山东临沂的想在自家院里建一个大棚种植蘑菇想寻求种植技术

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T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
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过磷酸钙2﹪;水:140-180%。【禁加尿素、复合肥】
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
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
三、装袋播种
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 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
四、发菌
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
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
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
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
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叁』 山东临沂农村现在编草辫子的比较多,谁能告诉我用的干草叫什么名字,可以从哪里进货

好像是稻草的,那次我路过那里,正好是割了稻子,剩下了稻草,许多妇女正在用一个机器来编制草苫子啥的

『肆』 母子就餐感悟

孝闻天下 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郯国(今山东郯城)国君。年幼好学,聪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说鹿乳可以治愈,郯子便四处寻求,未能得到。郯子见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使裹着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觅取鹿乳。鹿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又善于奔跑,郯子连去几日,终未如愿。一日,裹着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与猎人相遇,猎人张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来,将实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动了猎人,猎人以家中驯养的母鹿之乳相赠。邻子得到鹿乳,赶回家中为父母治疗眼疾。 孔子论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为“至圣”。他提倡孝道,主张对父母要尊敬、奉养,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生时要事之以礼,后要依礼安葬,依礼祭祀,经常追思。孔子用孝悌为“仁之本”的学说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孔子三岁丧父,母亲颜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孔子对母亲十分孝敬。在他十七岁那年,母亲去世,依礼父母应该合葬,但他不知道父亲葬于何处。孔子便将母亲棺柩,停于鲁国繁华的五父之衢,长跪啼泣求问,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赶车人的母亲,并在这位老妪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处。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东15公里处的“梁公林”,至今仍有游人前往拜谒。 芦衣谏亲 闵损,宇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幼年丧母,后母生下两个儿子,对他十分冷落,好饭给亲生儿子吃,暖衣给亲生儿子穿,但闵子骞从无怨言。一年冬天,全家外出,别人不惧寒冷,唯有闵子骞冻得两手发抖,缰绳落地,引起父亲恼怒,挥鞭抽打。皮鞭打破棉衣,露出的不是棉絮,却是荒野中采来的芦花,父亲这才知道闵子骞遭受虐待的真相,要将后母休去。闵子骞长跪在地,苦苦哀求:“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要求饶恕后母。父亲受到感动,放弃休妻。后母羞愧改过,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疼爱。闵子骞以孝行促使一家人和睦的事迹,受到孔子赞许。后人把闵子骞列为孔门贤人“四科”的“德行”之科,受到世人尊重。 负米养亲 仲由,春秋末年卞(今山东泗水)人,孔门弟子。少时家贫,平时挣来的钱自己不花,让父母吃饱穿暖。房子破了,自己修。无钱买菜,自己种。卞地粮贵,他便到远处去买。后来,仲由到曲阜求学,发现当地粮价比卞地便宜,便常从曲阜买粮,步行百里,背回家中奉养父母。如此寒来暑往,经年不辍。因仲由学业有成,许多人聘他到外地做官,他对人说:“父母在,不远去。”直到父母谢世,他才去外地供职。后来,仲由南游楚国,楚王授以要职,从车百辆,生活优裕,但每当想起当年无力使父母摆脱饥寒时,常悲从中来。他对人说:“子欲养,亲不在,悲痛在心!”“父母后杀牛祭祀,远不如生前给老人杀只鸡吃。” 曾子倡孝 曾参,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他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小的一人,却能领悟孔子思想——忠恕之道,并倾力传承,被后世尊为“宗圣”。相传,曾子作《孝经》。曾子认为,孝为“德之本”,“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是身体力行。自己清苦,却在赡养父母方面十分尽心。他经常对父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父母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留给老人享用。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不敢任意毁伤。出门在外,时时想着父母。父母后,曾子痛哭不止,泪如泉涌,后世在他的家乡曾庙中建有“涌泉井”,以示纪念。 孟子重孝 孟子,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父亲早亡。孟子少年受母亲“三迁”、“断机”之教,努力攻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大师,后世尊为“亚圣”。在孔子谢世百年之后,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孝道理论。他认为,天下事,“孝亲为大”。他以为,那种不事生产、懒惰成性、贪财好色、不赡养父母、好勇斗狠、陷父母于不义的人,都是不孝。孟子论孝,还有一个可贵之处,是他把“孝亲”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敬老观念。母亲后,孟子以隆重的礼仪殡葬,有人批评他葬母规格不应超过父亲。他说:当年没有条件依礼葬父,今天有了,依礼葬母是对母亲,也是对父亲的怀念与尊敬。 上书救父 淳于意,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医术高明,救扶伤,远近闻名。汉文帝四年,当地豪强诬告他致人命,买通地方官员把他拘捕,准备押解京师处剕刑(砍足)。临走以前,淳于意悲愤地对五个女儿说:“可惜,你们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谁也救不了我。”小女儿缇萦却说:“女儿虽小,甘愿为父解忧。”于是,她跟随押解父亲的囚车到了京师,冒向皇帝上书,申诉父亲冤情。她说:“自古者不能复生,断足不可复续,要想改过自新,也来不及了。小女愿被没为官奴,替父赎罪。”疏文感动了汉文帝,赦免对淳于意的刑罚,并接受缇萦建议,下令废除肉刑。 卖身葬父 董永,西汉千乘(今山东博兴)人。家境贫寒,年少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靠耕田及做佣工养家。父亲体弱多病,董永多方求医,诊治无效身亡。父亲后,因家中无钱,董永愿卖身葬父。传说,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遇见一位美貌女子,愿为董永妻,并帮董永赎身。这样,两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绢,作为赎身之资。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绢织完,而且绢色上佳,惊得主人目瞪口呆。当两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树前时,妻子一席话,解开了董永的心中谜团。她说,自己是天上织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给董永,渡过难关。 行佣孝母 江革,东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年少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以孝敬母亲远近闻名。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吃不上饭时,采到野菜先给母亲吃。历尽艰险,孝行如一。江革曾多次被贼掳去,他总是涕泣哀求,声言老母急需照顾,情真意切,使贼人不忍加害。后来,战乱平息,母子回到家中,生活仍旧穷困不堪,江革靠做佣工奉养老母。当时,地方上每年要查验户籍,江革的母亲不便走动,他便自己拉车,载老母前去,乡里百姓尊敬地称他“江巨孝”。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一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 辞征孝亲 李密,晋朝阳武(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撇下年幼多病的李密。祖母刘氏对他精心抚养,祖孙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努力攻读,成为著名学者。祖母年迈,李密更加悉心照料。祖母生病时,李密侍奉夜不解衣,饮食、汤药必先尝后进。李密谨遵祖母教诲,在当地讲学育人,声名远播。晋泰始初年,皇帝征诏李密,欲任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为由,不肯应命。在他上皇帝的《陈情表》中,说祖母已是风烛残年,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祖母后,李密才出来做官。李密的《陈情表》童蒙能诵,李密孝敬祖母的事迹也随之千年传颂。 孝母勤廉 陶侃,晋朝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早年丧父,家中贫寒,在母亲綦氏教育下,修身自省,好学不倦。早年,他做监管鱼税的县吏时,请朋友带回几条鱼,母亲拒收,还写信责备他“假公济私”。陶侃听从母训,为官清廉,公私分明。有位叫范逵的人,曾登门访问陶侃,见陶侃母亲抽出铺床的草苫为客人喂马,剪下自己的头发换酒待客,对陶侃母子十分敬佩。后来,陶侃官至侍中、太尉、长沙郡公的高位,依然清廉、正直、勤奋。陶侃为铭记母训,找来一百块砖,早上搬出书房,晚上搬回书房,如此往复不断,以励志勤力。他还把勤奋勿惰、清廉勿贪的母训,拿来教育部下。 替父从军 北朝乐府诗中有一首《木兰辞》,向人们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据民间传说,木兰姓花,其父花弧是被编入军籍的士兵。木兰十分孝顺,服侍父母周到备至。一年,敌军寇边,朝廷对有军籍的人按例征发。当时,花弧染病,不能应征。随父长大的花木兰,早练就一身武艺。眼看父病不能出征,朝廷又催得火急,为解父忧,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戍守边疆十二年,屡立战功,竟无人知晓她是女子。及班师回朝,皇帝要封赏花木兰,她却坚辞不受,说自己一不求官爵,二不爱钱财,只愿回家孝敬父母。这时,人们才知道她是女子,时人传为佳话。如今,这首带着中国孝道文化特色的《木兰辞》,已唱响世界。 代父受刑 吉翂,南朝莲勺(今陕西大荔)人,世代居于襄阳。十五岁时,任吴兴原乡令的父亲遭人诬陷,被捉拿治罪。吉翂到处哭诉父亲的冤情,使许多人受到感动。其父因为不服审讯,越加得罪官府,判为刑。吉翂击鼓鸣冤,愿代父受。管理刑狱的官员蔡法度,认为吉翂孝行可嘉,但念他是个孩子,未必出于自愿,便很严厉地说:“我可以允你代父一,但你知道人不能复生吗”吉翂说:“我当然知道。只要父亲脱险,我情愿去。”蔡法度又问:“你知道受刑苦吗”吉翂说:“我代父受刑,苦也情愿。”面对酷刑,吉翂毫无惧色,一再申明:“我是代父受刑,也心甘。”皇帝得知吉翂的孝行,下诏重新审理其父案件,知是冤案,遂赦免他父亲,也释放了吉翂。 学医疗亲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名医。少年聪慧,家境贫穷,父母有病无钱医治。看到父母深受疾病折磨,孙思邈十分难过,决心学医为父母疗疾。于是,他到处拜师,刻苦学习,不断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他在学医过程中,深知百姓缺医少药之苦,便背起药箱,深入民间,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想方设法给人医治疾患。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孙思邈从病理、治疗、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到内、外、儿、妇、针灸等各科疾患,进行全面总结,写成《千金方》、《千金冀方》等医学名著。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尊为“药王”。 斥盗护婆 卢氏,唐朝范阳(今北京大兴)郑义宗的妻子。自小恭顺仁德,读书明礼。出嫁后,对婆母十分孝敬,远近闻名。一天夜里,丈夫外出,一伙强盗闯入家中抢劫,卢氏用身体护住婆母,不许他们伤害老人。强盗凶狠的鞭打,使她几近昏倒,但仍紧紧护住婆母。事后,有人问她当时是否害怕,卢氏说:“人和鸟兽不同,因为人讲仁义。街坊邻居有事还要相助,何况自己婆母。婆母如被贼人杀,我还有脸独生吗”婆母对卢氏的舍身救护,深受感动,他对人说:“圣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越在危难之中,越看出我家媳妇的一片孝心!” 尽忠报国 岳飞,南宋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幼年家贫,父亲早亡,事母至孝。岳飞谨遵母命,刻苦习文,又学得一身武艺。十九岁应募从军,不久,守父丧还乡,后应募抗金。起初,岳飞因母亲需要照顾,作为家中独子不肯远行。母亲对他说:“一个人应尽忠,也应尽孝。如忠孝不能两全,二者只能取一时,理应尽忠,尽忠也是尽孝。”岳母为使儿子记住这番教导,在他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宇。岳飞谨遵母命,毅然应征,以军功授秉义郎,后升为统制。后岳飞作为主帅,统兵北伐,他率领的“岳家军”能征善战,收复大片失地。“尽忠报国”的岳飞,也被誉为忠孝两全的名人。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人,父亲做官时娶妾,生朱寿昌。七岁时,父亲将他接回家,但不许母亲随行,母子一别五十年。后来,朱寿昌任阆中知县,时时想念生母,到处打听,始终没有消息。出于虔诚,他刺破手指血书《金刚经》,希望感动上天和世人,但仍未寻到母亲。在他五十七岁那年,决然弃官寻母。朱寿昌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陕州找到母亲。原来,母亲迫于生计,已经改嫁,并生有二子。母子相见,悲喜交加。母亲见了儿子,了却多年心愿,使催促他回去做官,朱寿昌却坚持将母亲及两个弟弟一起接回家中,辞官奉母。他的孝行,受到宰相王安石和翰林学士苏轼的赞扬。 打虎救母 谢定柱,明朝广昌(今山西大同一带)的一个农家子弟。在他十二岁那年,家中耕牛走失,母亲抱着年幼的弟弟追赶,谢定柱紧随其后。母子追进深山,忽然跃出一只猛虎,向母亲扑去,母亲吓得摔倒在地,弟弟甩出好远,两人将陷于虎口。谢定柱毫不犹豫地举起一块石头,向老虎打去。受伤的老虎,向林中逃窜。谢定柱赶快抱起弟弟,扶着母亲向返回的路上走去。不久,老虎又从林中呼啸而出,再次向母亲发起袭击。谢定柱抓起大棍,再把老虎打退。此时,谢定柱手举石块,警觉前行,谁知,老虎第三次袭来,并咬住母亲的脚不放。少年谢定柱越战越勇,举起石头照准虎头猛击,受伤的老虎这才逃入林中。永乐十二年,皇帝下诏表彰谢定柱打虎救母的英勇事迹。 以孝教僮 陆陇其,平湖(今浙江嘉兴)人,清朝著名学者。在他任灵寿县令时,一位老妇人状告儿子忤逆不孝。他见少年一脸稚气,不像坏人,便对老妇人说:“我署中缺一小僮,可由你儿子暂代,以后有了僮仆,我再惩罚他。”老妇人回去后,陆陇其让这位少年在自己身边做杂役。陆陇其晨起必先向母亲请安,母亲洗漱后,又亲侍老母用餐。每遇闲暇,陪老母安坐,或讲故事,或拉家常,以为欢乐。老母偶有不适,必身边侍奉。几个月后,小僮跪下啼泣着说:“先生的一举一动,教育了我,我回去向母亲认错,日后一定要像您一样孝敬母亲。”小僮回到家中,向母亲诉说半年来的感受,母子痛哭一场,共同感谢陆陇其身教之恩。 积钱葬母 《清史稿》中记载一位不知姓名的哑人,有人说他是云南昆明的乞丐。他每次行乞回来,讨到干的让母亲吃,自己吃稀的。讨来稀饭,让母亲喝,自己就不吃不喝。冬天衣服少,睡觉时与母亲靠到一起,用自己躯体温暖母亲。发现母亲不高兴,他会做出各种奇怪样子,博得老母一笑。此人远近闻名,人称“哑孝子”。许多人为他的孝行所感动,除给饭食,有时也给一点儿钱。对这些钱,他不舍得花去一文,却每每暗自投进一口废井中。日积月累,井中已积了不少钱。母亲去世后,乡里打算将他母亲草草埋葬,“哑孝子”却一直用手指着这口废井,经他一再比划,人们才终于知道井里有钱。遂把井中的钱取出,安葬了他的母亲。 异国寻母 沈仁业,清朝江苏吴县人。父亲在越南经商时,娶越南女子,生下沈仁业。八岁时,他随父亲回国,因为入境不便,母亲留在越南。沈仁业常为母子天各一方,忧郁寡欢。不久,父亲病故,他决心渡海寻母。怕母亲不认识自己,就请人绘制一幅父亲图像,带在身边。当时,正值越南国内战事,母亲带着两个年幼子女迸山避难,母子未能相遇。过了两年,有人为他的孝行感动,开船帮他再下越南,终于实现了宿愿。回程遭遇海上大风,沈仁业紧抱母亲,以防老人跌落水中。到了琼州,依例难于入境,沈仁业哭求,一位老吏为他的孝行感动,找出康熙年间允许外国人入境的文书,帮他办理了入境手续。沈仁业将母亲及弟妹接回家中,为母亲奉养送终。 四子争孝 清朝中期,江南崇明吴姓人家,出了四对孝子孝妇。他们的父亲壮年时,因为家贫,将四个儿子卖给富家为奴。长大后,兄弟都自己赎身,并各自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兄弟们知道老父当年卖子为奴的苦楚,越发体贴老人的艰辛,争相奉养父母。兄弟议定,四家轮流奉养,每月一轮,一年中每家都能得到尽孝机会。但媳妇们认为,这样间隔太长,建议改为每天一轮,每家四天得到尽孝机会。后来,大家认为应当每天尽孝,就改为一日三餐,一餐一轮,轮过一遍,四家与父母聚餐,儿孙齐集一堂,敬听训教。兄弟们还在老人住处放下一些钱,作为零用。老人受到儿子和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活到一百多岁。

『伍』 《长角鹿母》的结尾中布古人是怎样对待鹿群的

孝闻天下 舜,有虞氏首领,又称虞舜。母亲早亡,继母生子名象。继母与弟象对舜心怀嫉恨。舜的父亲眼瞎,又不辨善恶,偏听偏信,对舜虐待,以至加害于舜。有一次,他们要舜去修仓,待舜登上仓顶,他们却抽去梯子,放火焚烧。舜挟着两个斗笠,从仓顶飘然而落,毫发无损。又有一次,他们要舜去淘井,舜刚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滚落,舜从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继母及弟象十分惊恐。尽管他们对舜屡次加害,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弟象依然友好。帝尧知舜至孝,又见他德才兼备,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禅让给他。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后世尊为“远古圣王”。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郯国(今山东郯城)国君。年幼好学,聪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说鹿乳可以治愈,郯子便四处寻求,未能得到。郯子见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使裹着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觅取鹿乳。鹿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又善于奔跑,郯子连去几日,终未如愿。一日,裹着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与猎人相遇,猎人张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来,将实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动了猎人,猎人以家中驯养的母鹿之乳相赠。邻子得到鹿乳,赶回家中为父母治疗眼疾。 孔子论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为“至圣”。他提倡孝道,主张对父母要尊敬、奉养,不违背父母意愿。父母生时要事之以礼,死后要依礼安葬,依礼祭祀,经常追思。孔子用孝悌为“仁之本”的学说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孔子三岁丧父,母亲颜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养育成人。孔子对母亲十分孝敬。在他十七岁那年,母亲去世,依礼父母应该合葬,但他不知道父亲葬于何处。孔子便将母亲棺柩,停于鲁国繁华的五父之衢,长跪啼泣求问,终于感动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赶车人的母亲,并在这位老妪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处。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东15公里处的“梁公林”,至今仍有游人前往拜谒。 芦衣谏亲 闵损,宇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人,孔门弟子。幼年丧母,后母生下两个儿子,对他十分冷落,好饭给亲生儿子吃,暖衣给亲生儿子穿,但闵子骞从无怨言。一年冬天,全家外出,别人不惧寒冷,唯有闵子骞冻得两手发抖,缰绳落地,引起父亲恼怒,挥鞭抽打。皮鞭打破棉衣,露出的不是棉絮,却是荒野中采来的芦花,父亲这才知道闵子骞遭受虐待的真相,要将后母休去。闵子骞长跪在地,苦苦哀求:“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要求饶恕后母。父亲受到感动,放弃休妻。后母羞愧改过,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疼爱。闵子骞以孝行促使一家人和睦的事迹,受到孔子赞许。后人把闵子骞列为孔门贤人“四科”的“德行”之科,受到世人尊重。 负米养亲 仲由,春秋末年卞(今山东泗水)人,孔门弟子。少时家贫,平时挣来的钱自己不花,让父母吃饱穿暖。房子破了,自己修。无钱买菜,自己种。卞地粮贵,他便到远处去买。后来,仲由到曲阜求学,发现当地粮价比卞地便宜,便常从曲阜买粮,步行百里,背回家中奉养父母。如此寒来暑往,经年不辍。因仲由学业有成,许多人聘他到外地做官,他对人说:“父母在,不远去。”直到父母谢世,他才去外地供职。后来,仲由南游楚国,楚王授以要职,从车百辆,生活优裕,但每当想起当年无力使父母摆脱饥寒时,常悲从中来。他对人说:“子欲养,亲不在,悲痛在心!”“父母死后杀牛祭祀,远不如生前给老人杀只鸡吃。” 曾子倡孝 曾参,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他是孔门弟子中年龄较小的一人,却能领悟孔子思想——忠恕之道,并倾力传承,被后世尊为“宗圣”。相传,曾子作《孝经》。曾子认为,孝为“德之本”,“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是身体力行。自己清苦,却在赡养父母方面十分尽心。他经常对父母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父母喜欢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留给老人享用。他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不敢任意毁伤。出门在外,时时想着父母。父母死后,曾子痛哭不止,泪如泉涌,后世在他的家乡曾庙中建有“涌泉井”,以示纪念。 孟子重孝 孟子,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父亲早亡。孟子少年受母亲“三迁”、“断机”之教,努力攻读,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大师,后世尊为“亚圣”。在孔子谢世百年之后,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孝道理论。他认为,天下事,“孝亲为大”。他以为,那种不事生产、懒惰成性、贪财好色、不赡养父母、好勇斗狠、陷父母于不义的人,都是不孝。孟子论孝,还有一个可贵之处,是他把“孝亲”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敬老观念。母亲死后,孟子以隆重的礼仪殡葬,有人批评他葬母规格不应超过父亲。他说:当年没有条件依礼葬父,今天有了,依礼葬母是对母亲,也是对父亲的怀念与尊敬。 上书救父 淳于意,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西汉初年名医。淳于意医术高明,救死扶伤,远近闻名。汉文帝四年,当地豪强诬告他致人死命,买通地方官员把他拘捕,准备押解京师处剕刑(砍足)。临走以前,淳于意悲愤地对五个女儿说:“可惜,你们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你们谁也救不了我。”小女儿缇萦却说:“女儿虽小,甘愿为父解忧。”于是,她跟随押解父亲的囚车到了京师,冒死向皇帝上书,申诉父亲冤情。她说:“自古死者不能复生,断足不可复续,要想改过自新,也来不及了。小女愿被没为官奴,替父赎罪。”疏文感动了汉文帝,赦免对淳于意的刑罚,并接受缇萦建议,下令废除肉刑。 卖身葬父 董永,西汉千乘(今山东博兴)人。家境贫寒,年少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靠耕田及做佣工养家。父亲体弱多病,董永多方求医,诊治无效身亡。父亲死后,因家中无钱,董永愿卖身葬父。传说,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遇见一位美貌女子,愿为董永妻,并帮董永赎身。这样,两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绢,作为赎身之资。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绢织完,而且绢色上佳,惊得主人目瞪口呆。当两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树前时,妻子一席话,解开了董永的心中谜团。她说,自己是天上织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给董永,渡过难关。 行佣孝母 江革,东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人。年少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以孝敬母亲远近闻名。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吃不上饭时,采到野菜先给母亲吃。历尽艰险,孝行如一。江革曾多次被贼掳去,他总是涕泣哀求,声言老母急需照顾,情真意切,使贼人不忍加害。后来,战乱平息,母子回到家中,生活仍旧穷困不堪,江革靠做佣工奉养老母。当时,地方上每年要查验户籍,江革的母亲不便走动,他便自己拉车,载老母前去,乡里百姓尊敬地称他“江巨孝”。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一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 辞征孝亲 李密,晋朝阳武(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撇下年幼多病的李密。祖母刘氏对他精心抚养,祖孙相依为命。李密长大后,努力攻读,成为著名学者。祖母年迈,李密更加悉心照料。祖母生病时,李密侍奉夜不解衣,饮食、汤药必先尝后进。李密谨遵祖母教诲,在当地讲学育人,声名远播。晋泰始初年,皇帝征诏李密,欲任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为由,不肯应命。在他上皇帝的《陈情表》中,说祖母已是风烛残年,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祖母死后,李密才出来做官。李密的《陈情表》童蒙能诵,李密孝敬祖母的事迹也随之千年传颂。 孝母勤廉 陶侃,晋朝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早年丧父,家中贫寒,在母亲綦氏教育下,修身自省,好学不倦。早年,他做监管鱼税的县吏时,请朋友带回几条鱼,母亲拒收,还写信责备他“假公济私”。陶侃听从母训,为官清廉,公私分明。有位叫范逵的人,曾登门访问陶侃,见陶侃母亲抽出铺床的草苫为客人喂马,剪下自己的头发换酒待客,对陶侃母子十分敬佩。后来,陶侃官至侍中、太尉、长沙郡公的高位,依然清廉、正直、勤奋。陶侃为铭记母训,找来一百块砖,早上搬出书房,晚上搬回书房,如此往复不断,以励志勤力。他还把勤奋勿惰、清廉勿贪的母训,拿来教育部下。 替父从军 北朝乐府诗中有一首《木兰辞》,向人们介绍木兰从军的故事。据民间传说,木兰姓花,其父花弧是被编入军籍的士兵。木兰十分孝顺,服侍父母周到备至。一年,敌军寇边,朝廷对有军籍的人按例征发。当时,花弧染病,不能应征。随父长大的花木兰,早练就一身武艺。眼看父病不能出征,朝廷又催得火急,为解父忧,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她戍守边疆十二年,屡立战功,竟无人知晓她是女子。及班师回朝,皇帝要封赏花木兰,她却坚辞不受,说自己一不求官爵,二不爱钱财,只愿回家孝敬父母。这时,人们才知道她是女子,时人传为佳话。如今,这首带着中国孝道文化特色的《木兰辞》,已唱响世界。 代父受刑 吉翂,南朝莲勺(今陕西大荔)人,世代居于襄阳。十五岁时,任吴兴原乡令的父亲遭人诬陷,被捉拿治罪。吉翂到处哭诉父亲的冤情,使许多人受到感动。其父因为不服审讯,越加得罪官府,判为死刑。吉翂击鼓鸣冤,愿代父受死。管理刑狱的官员蔡法度,认为吉翂孝行可嘉,但念他是个孩子,未必出于自愿,便很严厉地说:“我可以允你代父一死,但你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吗?”吉翂说:“我当然知道。只要父亲脱险,我情愿去死。”蔡法度又问:“你知道受刑苦吗?”吉翂说:“我代父受刑,苦也情愿。”面对酷刑,吉翂毫无惧色,一再申明:“我是代父受刑,死也心甘。”皇帝得知吉翂的孝行,下诏重新审理其父案件,知是冤案,遂赦免他父亲,也释放了吉翂。 学医疗亲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名医。少年聪慧,家境贫穷,父母有病无钱医治。看到父母深受疾病折磨,孙思邈十分难过,决心学医为父母疗疾。于是,他到处拜师,刻苦学习,不断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他在学医过程中,深知百姓缺医少药之苦,便背起药箱,深入民间,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想方设法给人医治疾患。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孙思邈从病理、治疗、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到内、外、儿、妇、针灸等各科疾患,进行全面总结,写成《千金方》、《千金冀方》等医学名著。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尊为“药王”。 斥盗护婆 卢氏,唐朝范阳(今北京大兴)郑义宗的妻子。自小恭顺仁德,读书明礼。出嫁后,对婆母十分孝敬,远近闻名。一天夜里,丈夫外出,一伙强盗闯入家中抢劫,卢氏用身体护住婆母,不许他们伤害老人。强盗凶狠的鞭打,使她几近昏倒,但仍紧紧护住婆母。事后,有人问她当时是否害怕,卢氏说:“人和鸟兽不同,因为人讲仁义。街坊邻居有事还要相助,何况自己婆母。婆母如被贼人杀死,我还有脸独生吗?”婆母对卢氏的舍身救护,深受感动,他对人说:“圣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越在危难之中,越看出我家媳妇的一片孝心!” 尽忠报国 岳飞,南宋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幼年家贫,父亲早亡,事母至孝。岳飞谨遵母命,刻苦习文,又学得一身武艺。十九岁应募从军,不久,守父丧还乡,后应募抗金。起初,岳飞因母亲需要照顾,作为家中独子不肯远行。母亲对他说:“一个人应尽忠,也应尽孝。如忠孝不能两全,二者只能取一时,理应尽忠,尽忠也是尽孝。”岳母为使儿子记住这番教导,在他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宇。岳飞谨遵母命,毅然应征,以军功授秉义郎,后升为统制。后岳飞作为主帅,统兵北伐,他率领的“岳家军”能征善战,收复大片失地。“尽忠报国”的岳飞,也被誉为忠孝两全的名人。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人,父亲做官时娶妾,生朱寿昌。七岁时,父亲将他接回家,但不许母亲随行,母子一别五十年。后来,朱寿昌任阆中知县,时时想念生母,到处打听,始终没有消息。出于虔诚,他刺破手指血书《金刚经》,希望感动上天和世人,但仍未寻到母亲。在他五十七岁那年,决然弃官寻母。朱寿昌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陕州找到母亲。原来,母亲迫于生计,已经改嫁,并生有二子。母子相见,悲喜交加。母亲见了儿子,了却多年心愿,使催促他回去做官,朱寿昌却坚持将母亲及两个弟弟一起接回家中,辞官奉母。他的孝行,受到宰相王安石和翰林学士苏轼的赞扬。 打虎救母 谢定柱,明朝广昌(今山西大同一带)的一个农家子弟。在他十二岁那年,家中耕牛走失,母亲抱着年幼的弟弟追赶,谢定柱紧随其后。母子追进深山,忽然跃出一只猛虎,向母亲扑去,母亲吓得摔倒在地,弟弟甩出好远,两人将陷于虎口。谢定柱毫不犹豫地举起一块石头,向老虎打去。受伤的老虎,向林中逃窜。谢定柱赶快抱起弟弟,扶着母亲向返回的路上走去。不久,老虎又从林中呼啸而出,再次向母亲发起袭击。谢定柱抓起大棍,再把老虎打退。此时,谢定柱手举石块,警觉前行,谁知,老虎第三次袭来,并死死咬住母亲的脚不放。少年谢定柱越战越勇,举起石头照准虎头猛击,受伤的老虎这才逃入林中。永乐十二年,皇帝下诏表彰谢定柱打虎救母的英勇事迹。 以孝教僮 陆陇其,平湖(今浙江嘉兴)人,清朝著名学者。在他任灵寿县令时,一位老妇人状告儿子忤逆不孝。他见少年一脸稚气,不像坏人,便对老妇人说:“我署中缺一小僮,可由你儿子暂代,以后有了僮仆,我再惩罚他。”老妇人回去后,陆陇其让这位少年在自己身边做杂役。陆陇其晨起必先向母亲请安,母亲洗漱后,又亲侍老母用餐。每遇闲暇,陪老母安坐,或讲故事,或拉家常,以为欢乐。老母偶有不适,必身边侍奉。几个月后,小僮跪下啼泣着说:“先生的一举一动,教育了我,我回去向母亲认错,日后一定要像您一样孝敬母亲。”小僮回到家中,向母亲诉说半年来的感受,母子痛哭一场,共同感谢陆陇其身教之恩。 积钱葬母 《清史稿》中记载一位不知姓名的哑人,有人说他是云南昆明的乞丐。他每次行乞回来,讨到干的让母亲吃,自己吃稀的。讨来稀饭,让母亲喝,自己就不吃不喝。冬天衣服少,睡觉时与母亲靠到一起,用自己躯体温暖母亲。发现母亲不高兴,他会做出各种奇怪样子,博得老母一笑。此人远近闻名,人称“哑孝子”。许多人为他的孝行所感动,除给饭食,有时也给一点儿钱。对这些钱,他不舍得花去一文,却每每暗自投进一口废井中。日积月累,井中已积了不少钱。母亲去世后,乡里打算将他母亲草草埋葬,“哑孝子”却一直用手指着这口废井,经他一再比划,人们才终于知道井里有钱。遂把井中的钱取出,安葬了他的母亲。 异国寻母 沈仁业,清朝江苏吴县人。父亲在越南经商时,娶越南女子,生下沈仁业。八岁时,他随父亲回国,因为入境不便,母亲留在越南。沈仁业常为母子天各一方,忧郁寡欢。不久,父亲病故,他决心渡海寻母。怕母亲不认识自己,就请人绘制一幅父亲图像,带在身边。当时,正值越南国内战事,母亲带着两个年幼子女迸山避难,母子未能相遇。过了两年,有人为他的孝行感动,开船帮他再下越南,终于实现了宿愿。回程遭遇海上大风,沈仁业紧抱母亲,以防老人跌落水中。到了琼州,依例难于入境,沈仁业哭求,一位老吏为他的孝行感动,找出康熙年间允许外国人入境的文书,帮他办理了入境手续。沈仁业将母亲及弟妹接回家中,为母亲奉养送终。 四子争孝 清朝中期,江南崇明吴姓人家,出了四对孝子孝妇。他们的父亲壮年时,因为家贫,将四个儿子卖给富家为奴。长大后,兄弟都自己赎身,并各自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兄弟们知道老父当年卖子为奴的苦楚,越发体贴老人的艰辛,争相奉养父母。兄弟议定,四家轮流奉养,每月一轮,一年中每家都能得到尽孝机会。但媳妇们认为,这样间隔太长,建议改为每天一轮,每家四天得到尽孝机会。后来,大家认为应当每天尽孝,就改为一日三餐,一餐一轮,轮过一遍,四家与父母聚餐,儿孙齐集一堂,敬听训教。兄弟们还在老人住处放下一些钱,作为零用。老人受到儿子和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活到一百多岁。

『陆』 在山东临沂山区可以种玫瑰花吗

据专家介绍,国内玫瑰品种共有51个,其中适合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的有紫枝等品种,亩产鲜花可达800公斤左右,每年可开花5~6茬,花期达5个月以上;适合中等地力条件种植的品种有丰花等品种,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适合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种植的品种为传统的玫瑰品种,一般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花期一般为1个月以内。
种植玫瑰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荒山,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且投资小、经济效益可观,且苗木投资属于一次性投入,十年受益。玫瑰花现行收购价大致为每公斤7~10元;一般丘陵地亩均年收入可达1500~2000元;土质较好的亩均年收入可达3000~5000元。如果再进行深加工,经济效益则更高。

玫瑰花可作香料、食品和药用原料,具有抗衰老作用;花果含天然维生素C,可加工成饮料;用玫瑰花提取的玫瑰油是制造高级香水的原料;精制的“玫瑰舒心液”对治疗心律不齐和心血管病有较好疗效。随着人们对绿色、天然食品需求的增加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深加工产品还会不断出现。

――沂源县玫瑰花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报告

玫瑰花别名刺玫瑰,玫瑰花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新栽植玫瑰花第二年便可见效,第三年则进入盛花期,且市场价格也逐年攀升。沂源县鲁村镇王村村许多村民在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基础上,栽种了经济效益高的玫瑰花。目前,该村玫瑰花种植面积40多亩,玫瑰花销往青岛、威海、莱芜、泰安、张店等地,且市场供不应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学种植脱贫致富的信心。

一、 玫瑰花前期种植费用投入情况

每亩玫瑰花前期种植的主要费用有:一是一次性棚体建设及苗木资金30000元;二是防雨膜、草苫4000元。

二、玫瑰花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去年的玫瑰花生产、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玫瑰花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玫瑰花每年收割四茬,每茬在25000朵左右,每朵0.35元,年收入35000元/亩。

棚体和苗木按10年折算每年应摊3000元;防雨膜、草苫按5年折算每年应摊800元;无滴膜3300元/元;肥料600元/年;农药500元/年;花套费454元/年;人工费1150元/年,每年总支出费用为:9804.00元;一亩玫瑰园年纯收入25196.00元。

由此可见, 实施特色农业生产,一方面可明显提高农民的效益,发挥较大的效益拉动作用,推动其乡镇乃至全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可极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种植特色农业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 发展玫瑰种植的市场前景

据市场调查,我国药用、食用、酒用、化工及出口玫瑰花年需30万吨以上,而年产量却只有几万吨,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而玫瑰苗嫁接成活率不足30%,所需种植苗大部分依靠引进;加之品种单一、品质差、直接影响了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食用玫瑰开发和利用项目是刚刚崛起的新兴业,从今年的市场需求量来预测,短期内(10年内)全国玫瑰产量将供不应求。 目前,我国玫瑰花只在山东、安徽、河南、甘肃等少数省份种植,面积只有几千亩,因此,发展玫瑰花的种植前景十分广阔。

三、建议

在发展观赏玫瑰的基础上,利用山岭、薄地种植露天药用玫瑰。

沂源县物价局 刘海霞

2009年5月28日

『柒』 有关24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计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等共24个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将他们的孝顺故事编写成《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因版本不同,所述故事的主人公也会有所不同,节选部分主人公孝心故事如下:

1、【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4、【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

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5、【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

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槐树所在地改名孝感。

『捌』 罗勒在山东临沂地区能种植吗

罗勒生性强健,很容易栽培,由于性喜温暖, 四季都可以生长良好,冬季寒流来袭时生长速度较慢,栽培在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后随着成长虽会自行分枝呈丛生状,但若能持续摘心促进分枝,枝叶越多采收量也越大,同时抑制高度可使较不容易开花,民间有一个说法是罗勒的花有毒性,事实上,罗勒茎叶即含有香气,花序质感较粗,不适合食用,并没有毒性的问题,国外则采收嫩花苞,因花苞含有更高的精油含量。

细叶罗勒为喜温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热不耐寒。北方夏季能正常生长,分枝性强,一次栽培可以多次收获。因罗勒抗逆性强具有特殊香味,病虫害很少发生,花为很多昆虫的蜜源。早春在温室育苗,也可露地直播,覆土约0.3cm,约12-15天出苗。每公顷用种300克,5月上旬定植于露地。直播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每公顷用种子1500-3000克。育苗移栽定植密度为每公顷9万株左右,行株距40cmx30cm直播的可以间拔收获上市。或间苗移栽,定植密度同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工作非常简单,日常管理注意应结合天气、植株生长和土壤情况进行。冬季温室栽培注意温度要尽量高些,管理温度应与黄瓜相似。
营养土及药土的准备
营养土配制总的原则:营养土具有营养丰富、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力强、酸碱度中性等特点,并且无病原菌、虫卵、杂草种子。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

种子应选择发芽力旺盛的新鲜饱满的种子,经筛选、风选和水选除去杂质、细土和瘪粒。
种子处理可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消除附着于种子表皮的病菌和病毒,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种子处理的方法:将种子放入容器内,先倒入一点冷水,将种子浸湿。约3--5min后,等种子表皮浸湿并吸收一些水分之后,慢慢向容器内倒入热水,边倒边用木棒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当容器内水温升到50--55℃时,便可停止加热水;当温度下降时,再加些热水,使水温保持要求的温度15--20min后,自然冷却至25℃左右,继续浸种,浸种时间以种子吸水刚好饱和为准。罗勒浸种7--8h后,种子表面通常出现一层黏液,在催芽过程中容易发霉,导致烂种。因此,在浸种后要用清水反复漂洗种子,并且要用力搓洗,直到去掉种子表面的黏液,将种子放入纱布袋里,用力将水甩净,用湿毛巾或纱布盖好,保温保湿,放在25℃左右的温度下进行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漂洗1次,控净,如种子量大,每天翻动1--2次,使温度均衡,出芽整齐。催芽前期温度可略高,促进出芽,当芽子将出(种子将张嘴)时,温度要降3--5℃,使芽粗壮整齐。芽出齐后,如遇到特殊天气,可将芽子移到5--10℃的地方,控制芽子生长,等待播种。
播种要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将营养土装入播种盘内,用热水或温水浇透,等水渗下后,撒1层药土,将出芽的种子均匀播于盘内,上面覆1cm厚药土,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地温要求15--20℃,可在温室内设电热或酿热物温床,满足作物对土壤温度的要求。
苗期管理:出苗前要求较高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有利于出苗,但由于子叶出土到真叶出现这段时间,组织幼嫩,向光性强,易蹿苗。因此,一旦发现已经出苗,立即撤膜,降低温度,白天20--25℃左右,夜间13--15℃左右,真叶出现后,白天25℃,夜间15℃。移苗后,为了促进早生根,早缓苗,温度要适当提高,缓苗后,还要通风,降低温度,以免幼苗脆弱。定植前7d,要采取大通风的办法,降低温度,锻炼秧苗,让苗尽量接近自然环境,增强幼苗的抗寒能力,提高幼苗的适应性和定植后的成活率。

光照:整个育苗期都要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只有在移苗后缓苗前,如果中午温度过高,日照过强,可用草苫子遮盖一下,免得强光晒坏苗。
水分管理:由于苗期的耗水量较小,特别是幼苗生长在苗盘里,不能大水漫灌,只能用喷壶洒水。浇水要根据苗的生长状况和天气情况进行。一般晴天上午浇水,每次浇水要浇透,防止出现夹干层。苗期浇水次数不宜过多。幼苗出土和缓苗后,要降低湿度,除非特殊干旱,不任意浇水。一般在育苗后期,除了普遍浇水外;发现个别地方苗小、缺水,可适当补点水,少通风,催苗生长,大苗的地方,不浇水,多通风,控制苗生长,促控结合,可使幼苗整齐一致。

通风换气:通常指苗期管理期间放风降温。通过放风,控制苗徒长,从而育出茁壮的幼苗。放风时间的早晚、长短,要根据天气和苗的大小而定。一般晴天可早放风;大放风,长时间放风,阴天则小放风,短时间放风。苗大,可大放风,苗小,要小放风,时间也略短。前期放风量要小,后期放风量可大些。定植前5--7d要大通风。
当幼苗长至2片真叶时,可进行移苗。将营养盐土装8cmx8cm的营养钵中,晴天上午浇透水,在每个营养体整秧,用木棒扎一个深2--3cm,直径1.5cm的孔,将苗从播种盘内起出,不要把根上的土全部抖掉,边起边移栽。移植时,将苗放入孔里,用营养土将孔填满,再浇1遍小水。第2天,露水干后,覆1cm厚的营养土,保墒,防止土壤板结。移苗时,要保持根系顺直,不要出现悬空现象。覆土时不要压住苗或将土掉在叶片上。

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为猝倒病和立枯病,播种时用药土,如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用苗菌敌或猝倒立枯灵拌干草木枯灰撒在苗床内。
苗期主要有蚜虫危害,一般用1500--2000倍氧化乐果或用2000倍一遍净进行防治。
田间管理
直播田一般在5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后3--5d出苗。在小苗真叶出现后结合锄草及时间去双株苗、过密苗。保持土壤湿润。在温室或大棚内育苗,5月下旬,当苗5--6片叶,高约8cm时定植,株行距30cmx60cm。每次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氮肥。罗勒一般无病虫危害。

热点内容
沈阳哪里批发黄裱纸 发布:2021-08-17 15:55:12 浏览:886
盐城水产品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5:07 浏览:709
西柳服装批发裤子的 发布:2021-08-17 15:55:07 浏览:496
服装批发北京还是广州好 发布:2021-08-17 15:54:14 浏览:533
临沂服装内衣批发 发布:2021-08-17 15:54:00 浏览:112
海门冷冻肉类食品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3:58 浏览:215
商丘冷冻鸡腿批发位置 发布:2021-08-17 15:53:57 浏览:190
上海市冷冻食品批发市场在哪里 发布:2021-08-17 15:53:04 浏览:832
西安粽子批发厂家 发布:2021-08-17 15:53:01 浏览:306
徐州服装货架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1:31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