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藤王园水果批发
1. 合肥滕王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合肥滕王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3月26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园林绿化工程等。
法定代表人:张萌萌
成立时间:2012-03-26
注册资本:2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40100000630880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297号怡景苑小区7幢202室
2. 天津古建筑作文1200字
古代建筑 明、清古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我们常见到的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形式。在这最基本的建筑形式中,庑殿又有单檐庑殿、重檐庑殿;歇山有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悬山,常见者既有一层,也有两层楼房;攒尖建筑则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单檐、重檐、多层檐等多种形式。
一、清代建筑的通则
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统一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往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
1、 面宽与进深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的原则),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2、 柱高与柱径
古建筑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筑,如长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分之七)定径寸。如面阔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阔与柱高之比为10:7。根椐这些规定,就可以进行推算,已知面宽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径。相反,已知柱高、柱径也可以推算出面阔。
3、 收分、侧脚
中国古建筑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作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稳定又轻七,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各式建筑收分的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为27厘米,那么,柱头收分后直径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例》规定为7/1000。
4、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国古建筑出檐出檐深远,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清式则例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飞檐椽外皮(如无飞檐至老檐椽头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为“上檐出”,简称“上出”,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称为“出水”。无斗拱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则上檐出尺寸分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头占2份,飞椽出头占一份。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1/5或柱径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对应屋顶的上出檐,又称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径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为上出檐的3/4。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5、 步架、举架
步架:清式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双脊檩卷棚建筑,最上面居中一步则称为“顶步”。在同一幢建筑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顶步在尺度上有所变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为4D-5D,金脊各步一般为4D,顶步架尺寸一般都小于金步架尺寸,以四檩卷棚为例,确定顶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将四架梁两端檩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顶步架占一份,檐步架各占二份,顶步架尺寸最小不应小于2D,最大不应大于3D,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调整。
举架:所谓举架,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中的垂直距离(举高)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清代建筑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等。表示举高与步架之比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为五举,称为“五举拿头”。小式房屋或园林亭榭,檐步也有采用四五举或五五举的,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过八五举。大式建筑脊步一般不超过十举,古建筑屋面举架的变化决定着屋面曲线的优劣,所以在运用举架时应十分讲究,要注意屋面曲线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缓。千百年来,古建筑匠师们在举架运用上已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檩房,一般为檐步五举、脊步七举。七檩房,各步分别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等。大式建筑各步可依次为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
二、常见古建筑的构造方式
1、硬山建筑
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硬山建筑以小式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则例》列举了七檩小式、六檩小式、五檩小式几种小式硬山建筑的例子,这几种也是硬山建筑常见的形式。七檩前后廊式建筑是小式民居中体量最大,地位最显赫的建筑,常用它来作主房,有时也用做过厅。六檩前出廊式用作带廊子的厢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后无廊式的正房或后罩房。五檩无廊式建筑多用于无廊厢房、后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筑,也有不少大式的实例,如宫殿、寺庙中的附属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筑有带斗拱和无斗栱两种做法,带斗栱硬山实例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叶不出踩斗栱。无斗栱大式硬山实例较多,它与小式硬山的区别主要在建筑尺度(如面宽、柱高、进深均大于一般的小式建筑)、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饰吻兽或使用琉璃瓦)、建筑装饰(如梁枋多施油彩画,不似小式建筑装饰简单素雅)等诸方面。
2、悬山式建筑
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筑,称为悬山(亦称挑山)式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以建筑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悬山建筑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大屋脊悬山前后屋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截然分为两坡。常见者有五檩悬山、七檩悬山以及五檩中柱式、七檩中柱式悬山(后两种多用作门庑)。卷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屋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常见者有四檩卷棚、六檩卷棚、八檩卷棚等。还有一种将两种悬山结合起来,勾连搭接,称为一殿一卷,这种形式常用于垂花门。
3、庑殿建筑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4、歇山建筑
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
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帝王宫阙、王公府邸、城垣敌楼、坛壝寺庙、古典园林及商埠铺面等各类建筑,都大量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就连古今最有名的复合式建筑,诸如黄鹤楼、滕王阁、故宫角楼等,也都是以歇山为主要形式组合而成的,足见歇山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一座庑殿顶上。因之,它兼有悬山和庑殿建筑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筑物的下金檩为界将屋面分为上下两段,那么上段具有悬山式建筑形象和特征,如屋面分为前后两坡,梢间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装博缝板等;下段则有庑殿建筑的形象和特征。无论单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这些基本特征。
尽管歇山式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对构成这种外形的内部构架却有许多特殊的处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种构造形式。这些不同的构造与建筑物自身的柱网分布有直接关系,也与建筑的功能要求及檩架分配有一定关系。
5、 攒尖建筑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古典园林中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亭等都属攒尖建筑。在宫殿、坛庙中也有大量的攒尖建筑,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国子监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观音殿,都是四角攒尖宫殿式建筑。而天坛祈年殿、皇穹宇则是典型的圆形攒尖坛庙建筑。在全国其它地方的坛庙园林中,也有大量攒尖建筑。
一、宫殿
我国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帝王为了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维护其统治的威严,往往大兴土木,营建各种宫室殿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兴建的阿房宫,就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西汉初年修建的未央宫,宫城周围达8900米。汉高祖刘邦曾因见到这座宫殿建筑的奢华而动怒,主持这一工程规划的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无以重威。”这说明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也可以作为巩固其政权的一种工具。萧何的这个看法,使以后历代帝王更加重视都城和宫殿建筑。所以,秦汉以后,宫殿建筑始终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许多宫殿建筑都已成为遗迹。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宫殿建筑,首推北京的故宫。
整个故宫规模宏大,极为壮观。仅以宫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为例,它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根据宫廷建筑的一般习惯,故宫也可以分作皇帝处理政务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内廷两大部分。故宫中的乾清门,就是外朝和内廷之间的分界线。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殿和武英殿两组宫殿。内廷以“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它的两侧是供嫔妃居住的东六宫和西六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宫六院”。故宫的这种总体布局,突出地体现了传统的封建礼制“前朝后寝”的制度。而整个故宫的设计思想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力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例如,主要建筑除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外,特别强调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点突出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此,在总体布局上,“三大殿”不仅占据了故宫中最主要的空间,而且它前面的广场面积达2.5公顷,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主脑。再加上太和殿又位于高8米分作三层的汉白玉石殿基上,每层都有汉白玉石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使太和殿显得更加威严无比,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气象非凡。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由于它们从属于外朝,故布局比较紧凑。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故宫是最能体现建筑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持续性艺术的最好的例子。人们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端门和午门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的三大殿仿佛是一部乐章中的一个重要乐段。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建筑的不断的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这样,人们漫步故宫中的感受,是在时间进程中对一系列连续的空间序列印象所产生的总和,这与乐曲的艺术效果是很相象的,所以,整个故宫,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当然,整个故宫建筑由于是为体现帝王的政治权力而服务的,因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严正而刻板的缺点,但是,从故宫建筑群的整个建筑艺术来说,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是世界上优秀的建筑群之一。而这一杰作,从明代永乐年间创建后,五百余年中,不断重建、改建,动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难以估计的,真可谓“穷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这宏伟壮丽的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在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论述的古典园林就有十五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耦园、艺圃、环秀山庄、拥翠山庄、鹤园、畅园、壶园、残粒园、王洗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为著名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和网师园,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区,至今也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古典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就是北京地区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置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我们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讲,下面的一些造园艺术手法,是应当特别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再如北京的颐和园,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较远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为“湖山真意”处充分发挥借景手法的艺术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如颐和园的西堤一带,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桥点景外,没有高大的建筑屏挡视线。昆明湖的南北长度也正适合将园内看得见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时,两堤的桃柳,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围墙,园内园外的界限无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峦、两堤的烟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结合成一体,成为园中的景色,园的空间范围无形中扩大了,景物也更加丰富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以万寿山佛香阁为近景、两堤和玉泉山为中景、西山群峰为远景的锦绣湖山诗境画卷。中国古典园林的这种借景手法,在《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实例,主要属于借园外之景,是“远借”。所谓“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主要是指园林之内的借景。所谓“邻借”是指园内距离不远的景物,彼此对景,互相衬托,互相呼应。如颐和园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桥、柳、石等互相因借,显得协调而优美。“仰借”一般是指园林中的碧空白云、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过,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苍松劲柏、宏伟壮丽的建筑也可称为仰借。如进入北京北海公园的正门,抬头即可仰望出类独秀的白塔;“俯借”则是指如凭栏望湖光倒影、临轩观池鱼游跃等;“应时而借”是指善于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间不同的时辰景色的变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树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阳余晖……等等,都可应时而借。如苏州的以精巧幽深见长的网师园,园中的重要景区“殿春簃”就是根据宋人芍药诗里的两句“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借春末的芍药花来造景的。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如当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之中,便可饱览昆明湖的美丽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又称“花窗”或“花墙洞”),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它们各以其生动别致的造型,把颐和园的景色装点得更加动人。此外,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3. 赞美"天津"的成语有哪些
1、人杰地灵
[拼音]
rén jié dì líng
[释义]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例句]
馆陶县人杰地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贤士哲人。
2、人才济济
[拼音]
rén cái jǐ jǐ
[释义]
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
《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例句]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
3、川流不息
[拼音]
dēng hóng jiǔ lǜ
[释义]
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
[例句]
夜上海,不夜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如同落了一地繁星。
4、车水马龙
[拼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例句]
我和爸爸一起去龙华公园放风筝,看见这里的人可真是车水马龙。
5、高楼大厦
[拼音]
gāo lóu dà shà
[释义]
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
[出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例句]
因此,高楼大厦并不在考虑之列。
4. 滕王阁公园怎么样
这地方暑假来的,那天三十八度的大太阳,差点没热死……去的时候正在维修,也没收门票,但基本亭台楼阁的都进不去,路上坐的地方不少,但长台阶连着长台阶,几百级不停,也没树荫,椅子晒得没法坐下,爬到最后那个亭子都快累死了。但在那亭子上看阆中城景还是非常好的,嘉陵江绕城而过,爬上来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要是有些对滕王阁更多的介绍就更好了。
5. 谁知道天津高考语文必背的篇目,包括文言文和古诗最好针对17年高考,该高三了准备在家提前背背,谢谢了
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P32.兰亭集序——王羲之P193.赤壁赋——苏轼P22必修(二)1.氓——《诗经》P212.离骚——屈原P24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曹操P33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P3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战国策》P38必修(三)1.蜀道难——李白P45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P47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P474.登高——杜甫P485.锦瑟——李商隐P526.马嵬(其二)——李商隐P527.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558.劝学——《荀子》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宜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P42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44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P45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P293.陈情表——李密P36确切的说和会考试范围一模一样还有就是楼上写的有很多都是我们没学过的(我是天津高三的)不知道是那个考纲上写的篇目
6. 江西滕王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江西滕王阁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前身为南昌滕王阁绿化工程园艺场(成立于1999年7月),总注册资本5133万元,公司现为园林绿化壹级,市政总承包二级级,园林古建施工二级,装饰装修二级,土石方二级,体育运动设施二级,照明工程二级,规划设计乙级,房屋建筑三级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从事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绿化养护;园林苗木良种的研发、繁育、种植与经营;市政公用工程,园林古建工程等多方面业务,服务领域广发,技术力量雄厚。公司已通过IS090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获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守合同、重信用”AAA级单位。
7. 南京、济南、天津、北京、南昌、武汉、郑州、兰州的著名旅游景点
我是南昌人,南昌好玩的地方很多,我就介绍一下南昌的景点,欢迎大家来江西南昌多走走多看看。
南昌景点盘点
经典的地方滕王阁
俯瞰的地方摩天轮
看鸟的地方天香园
朝拜的地方绳金塔
钓鱼的地方象湖
看风筝的地方赣江畔
感受海的地方海洋公园
看喷泉的地方秋水广场
看稀奇的地方厚田沙漠
游乐的地方人民公园
看升旗的地方八一广场
看民俗的地方安义古村
受教育的地方朱德旧居等
寻根的地方西山万寿宫
看球的地方八一体育场
野炊的地方青山湖游乐场
听歌的地方新中原大剧院
看画的地方八大山人纪念馆
看电影的地方万达、中影、华影、湖滨影院
KTV的地方太多了 钱柜 方糖 快乐老家 快乐驿站
1.八一广场,蛮大的。
2.起义纪念碑,南昌人已经习惯它的存在,只有外地人会当景点。(推荐)
3.江西博览馆,以前给毛主席修建的住所,好大,后来主席走了,没用上,现在是电脑城,办展览的。
4.双子楼,蛮现代的感觉,和沃尔玛(全球第一大超市连锁的南昌店)
5.革命烈士纪念馆(八一大道)要门票
6.百花洲公园(一个蛮60.70年代的公园)
7.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山路)(推荐) 要门票学生对折大概20多
8.中山路购物、胜利路步行街购物(推荐)
9.参观江西师范大学老校区(曾用名“中正大学”),里面的古老建筑很不错。 参观南昌大学前湖新校区,亚洲第一大校门,和一些堪称庞大的建筑。 5.1期间有“ 校园开放日”活动。
10.八一大桥
11.绳金塔(推荐)
12.孺子路饮食一条街
13.秋水广场(其得名正是源于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国最大的音乐喷泉群,喷水池面积1.2万平方米,主喷高度达128米,秋水广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体平面呈月牙形,岸线长1100米,最宽处110米。)
14.青山湖、象湖都是本地人常去的比较近的景点。
14.不得不提——滕王阁。(推荐)
15.赣江摩天轮+游乐场+魅力赣江水上乐园
16.摩天轮,恐高症就免了,高度为160米,2006建成时是当时世界最高摩天轮,现为目前世界上第二高摩天轮(第一高是“新加坡飞行者”,高165米)。
17.安义县千年古村。 来回路费50多,到那几乎不花钱。
18.梅岭烧烤、漂流、打野战。门票不少很贵。(推荐) 门票不贵,不要导游的话去玩很划得来。
19.西山万寿宫 门票不详!
20.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 要门票
21.宝葫芦农庄(类似深圳欢乐谷的游乐场)
22.天泉水都(闹市里泡温泉?)
如果去公园玩的话,就可以去去:
1、海洋公园 (郊区,有直达公交车)
2、八一公园
3、人民公园
4、动物园
5、环球公园(在昌北,相对远点,里面是各国的代表建筑)
6、天香园(里面侯鸟很多的)
7、青山湖燕名岛公园
8、体育公园
9、象湖湿地公园颐景园
10、红角洲渔舟湾湿地公园
11、艾溪湖湿地公园
12、中国傩文化公园(面具公园)
如果去购物的话,就可以去比较热闹的几条街道:
1、广场
2、胜利路步行街
3、步行街对面的万寿宫
4、广场南路恒茂周边
5、中山路就够你逛的...
南昌总共有四县五区,毗邻鄱阳湖 旅游 如果去风景好的地方、景点的话:
1、青山湖,是个休闲公园
2、红谷滩的秋水广场
3、梅岭紫清山、洪崖丹井、梅岭甲鱼潭(神龙潭)、狮子峰(在湾里,比较远)
4、厚田沙漠
5、湾里长春湖
6、青山湖游乐场
7、环球公园
8、南昌科技馆
9、象湖公园
10、南矶山候鸟保护地
11、摩天轮
12、赣江十里景观带
13、赣江新天地
14、溪霞风景区
15、梦山
16、象山森林公园
17、西山万寿宫
18、昌南生态园、黄马樱花谷
19、湖光山舍
20、安义杨梅园
21、安义县千年古村。
如果想去有历史文化的地方:
1、滕王阁
2、绳金塔
3、八大山人纪念馆(在青云谱区
4、八一起义纪念馆
5、八一广场
6、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