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批发 » 广东正宗帽子批发市场

广东正宗帽子批发市场

发布时间: 2021-08-10 14:50:36

① 作文:广东台山的特色小吃

“朝阳假日”旅游团 ——九寨沟游记 安徽省马鞍山市山南小学601班顾欣然 意外惊喜爸爸妈妈早就向我许诺:期末考试三门主课达到95分以上,就带我去黄山游玩。可是期末考试我没有考出好成绩,让爸爸妈妈非常失望,去黄山的计划也就变成了幻想。不久,妈妈发表的一篇论文获奖了,公司的领导安排妈妈去成都参加颁奖活动,还可以去九寨沟游玩。妈妈和爸爸商量了好久,最后决定带我坐飞机去成都。去不了黄山,却能去九寨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早就在电视里看过九寨沟和松潘黄龙的美景,对九寨沟和五彩池向往已久,语文课本里还有一篇描写五彩池的文章呢!更让我激动的是坐飞机,飞在蓝天白云上面,是一种多么好的感觉呀。飞向蓝天今天是7月17日,我和妈妈要坐飞机去成都了!这几天,我不断地问妈妈何时出发,问得妈妈都有些不耐烦了。换登机牌时,机场的那位阿姨特别照顾我,给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这样我就可以方便地观赏窗外的景色了。我们经过长长的通道登上了飞机,我东瞧瞧,西看看,觉得飞机上的每样东西都很好玩。飞机起飞前,我看到机舱上方的液晶电视里正给乘客演示遭遇灾情时的自救方法,心中又有些紧张。终于要起飞了!飞机沿着跑道滑行了大约5分钟,开始慢慢地升了起来,下面的楼房树木变得越来越小,就像展览馆里看到的模型。我仔细观看公路上的汽车,像一只只小蚂蚁一样大,它们移动的速度也像蚂蚁爬行一样快。飞机越飞越高,下面的景物越来越小,大地不再像立体模型,变成了一幅平面的画。飞机不断升高,我们穿过了第一层云。看窗外的白云,有的像—朵—朵的棉花糖,真想把它摘来吃;有的像大莽蛇,追着前方的大白兔。飞机继续向上攀升,我们又穿过了一层白云。看到下面雪白的大棉被似的云,我真想躺在上面睡一觉。这时,蓝天配着白云的美丽图案,被圆窗户圈成了—个双色球,一半蓝,一半白,美不胜收。我们一面欣赏窗外的美景,一面吃着点心和水果,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成都的双牛机场!“朝辞白地彩云间,千里陵一日还”,要是李白和我们同坐一架飞机,真不知道这位诗仙还会写出多么美的诗来。朝阳假日旅游团下了飞机,我们乘车进入市区,住进了滴水琴大酒店。滴水琴酒店有一个很大的会议厅,由“西部论坛”主办的授奖活动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上午,我在房间里写完日记,妈妈已经领回了精美的获奖证书,我真为妈妈感到自豪。下午旅游公司来酒店组团,准备去九寨沟和松潘黄龙旅游了。参加颁奖的共有40多人,被分成两个团。我们这个“朝阳假日”团,除了我还有另外三个小朋友,其中一对是堂姐妹,都扎着一条马尾辫,在我们面前跳来跳去,非常活泼。一位来自广东的小弟弟,一边吃着麻辣川菜,一边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不停的叫着“好辣!好辣!”还有一位东北的阿姨,头上盘着发髻,戴着一个绿色的发夹,普通话说得也非常好听。我们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走近九寨沟今天我们就要坐车前往九寨沟了。九寨沟位于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是嘉陵的源头。九寨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众多的瀑布、无数的海子、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九寨十二峰构成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藏家木搂、栈桥磨房、晾架经帆和神话传说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中途停车休息,我们意外地看到了白牦牛。远远地看,我还以为是大白羊呢!走进—看才知道它们是牦牛。它们的毛像雪一样白,肚皮下的毛足有30厘米长,一直拖到了蹄子上。牦牛的主人还精心的把牦牛打扮了一番,牛角上挂了小彩球,毛也被梳理的整整齐齐,一尘不染。牦牛姑娘们静静地站着,微微的笑着,真是几位漂亮的牦牛姑娘啊!但许多人骑在牦牛身上拍照,我觉得这么漂亮的牦牛姑娘,骑她们实在有点不礼貌吧。汽车继续前行,有人向我们挥手,要求搭车。司机友好地停了车,让他们上了车。上车的是一对兄妹,妹妹扎着红头巾,身穿彩色藏袍,脖子上着一条很好看的琥珀项链,手上还带着精美的手镯。哥哥留着八字胡;穿着银白色的藏袍,挂着—把腰刀,还有一些珠宝。兄妹俩落落大方,给我们唱起了藏族歌。妹妹唱得甜美动听,哥哥唱得悠扬洪亮,他们的歌声陶醉了一车人,使车内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丁。妈妈早已发现我的眼睛总盯着那位姐姐脖子上的琥珀项链,便和她讨价还价,买了下来。我开心地把它拿在手上,左看看右看看。这块琥珀是金黄色的,晶莹剔透,里面还有一只被困住的小虫和一些花瓣,小虫可能是在采蜜时被困住的。九寨沟距成都400千米,路途遥远,沿途山高路险,道路崎岖不平,还多次遇到了堵车的情况,影响了开车的速度。我们早上7点就出发,到晚上10点,离九寨沟还有100多千米,导游只好率领我们在松潘县城住宿了。走进九寨沟早晨5点,宾馆的电话铃声就将我们唤醒。离天亮还有2个多钟呢,我迷迷糊糊的起了床,结果把衣服都穿错了,惹得妈妈哈哈大笑。大家匆匆吃了些稀饭馒头,跟着导游上了路,继续向九寨沟前行。上午10点,我们终于到了沟口。沟口是九寨沟风景区的大门,我们在这里购买了门票及观光车票后,乘坐观光游览车进入九寨沟,开始游览九寨沟的美景。树正沟九寨沟的著名景点主要分布在树正沟和则渣洼沟3条风景线上,我们首先进入树正沟游览。沿途,我们经过了荷叶寨。荷荷叶寨是九个藏族村寨中最大的一个,以田野风光著称。荷叶寨的道口有一棵百年占松,苍劲挺拔,被命名为迎客松。过荷叶寨前行,便来到盆景滩。盆景滩是—片浅滩,长满了白杨、杜鹃,水从林间流过,树木千姿百态,水色晶莹碧蓝,如—个巨大的翡翠花盆盆景。树正瀑布是我们入沟以后见到的第一个瀑布。它宽62米,相当于我们学校的操场;高15米,相当于6层楼房。虽然它是九寨沟四大瀑布中最小的一个,也能让初游九寨沟的人惊心动魄。上游的水奔流而下,水雾四散,构成了一片水帘。瀑布跌落后,又汇成了一道激流,往下游的磨坊奔流而去,不断推动着磨房和转经房的木轮。在瀑布前,我们还遇到了外国的一家人,做着手势让我帮他们拍照,可我没看懂。树正瀑布前是树正寨,远远望去,只见寨前有一座金黄色的佛塔,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经幡,那是藏拜神念经的场所,我感到非常神秘。树正寨的后面,是九寨沟藏最崇拜的达戈男神山,它和日则沟的色嫫女神山遥遥相对。离开树正寨往上行,便到了犀牛海。传说一位身患重病,奄奄一息的藏族老喇嘛,骑着犀牛来到这里。饮用了这里的湖水后,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于是老喇嘛舍不得离开,骑着犀牛进入了海中。犀牛海是树干沟最大的海子,水面湛蓝,晶莹透亮,好似一块蓝宝石,又似一面镜子,让游客留连忘返。树正沟海子很多,除了犀牛海,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火花海了。火花海四周是茂密的树林,湖水掩映在重重的翠绿之中,像一个晶莹无比的翡翠盘。湛蓝色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如果赶在展雾初散、阳光照耀的时候看海,山于阳光的折射,水面会闪烁出朵朵火花,星星点点,跳跃闪动。日则沟日则沟在诺日朗瀑布与原始森林之间,是九寨沟风景线中最美的部分。我们从犀牛海乘游览车直达日则沟中间的日则招待所,然后徒步返回,尽情游览。我们首先到了箭竹海和熊猫海。箭竹海湖面碧蓝,四周箭竹茂盛,是熊猫觅食的好地方。箭竹海下方是熊猫海,导游说大熊猫最喜欢来这里游荡、喝水,所以叫熊猫海,可惜我一只熊猫也没看见。离开熊猫海,五花海尽收眼底。五花海五光十色,宝蓝、墨绿、翠黄、深蓝……晶莹剔透,像只色彩斑斓的水晶盘,令人眼花缭乱。珍珠滩到了。珍珠滩是一片浅滩,长约200米,宽约120米,珍珠滩水珠飞滚,如珍珠满滩,珍珠滩也因此而得名。我还在珍珠滩喝了几口清凉的泉水,泉水冰冰的、甜甜的,很好喝。珍珠滩后面是珍珠滩瀑布,宽约160米,落差最多40米,有十几层楼高,瀑布直冲谷底,吼声如雷,形成一道巨大的水幕,恰似银河落九天。著名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师徒4人从瀑顶走过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镜海。镜海湖水湛蓝,恰似—面镜子。它的倒影堪称一绝,能把天空映在水里,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形成了鸟在水中飞,鱼在空中游的奇观。著名导演张艺谋,还曾在这里拍过电影《英雄》呢。沿着栈道,婉蜒而上,不久便来到了诺日朗瀑布。藏语中诺日朗是雄伟、高大的意思,因此诺日朗瀑布意思雄伟壮观的瀑布。它落差20米,宽300米,是九寨沟最宽的一个瀑布。滔滔的水流经瀑布顶部流下,如银河飞泻,震山撼谷。南端水势浩大,腾起朦朦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我看见了一道彩虹横挂山谷,使得这片瀑布更加丰姿迷人!则查洼沟长海是我们游玩则查洼沟的第—站。长海是九寨沟最长的—条海子,湖水湛蓝,成“u”字形,像戴在大地母亲脖子上的水晶项链。在长海上的栈桥上,我穿着红白相间的藏族服装,戴着一顶毛茸茸的藏族帽子,望着远方的雪山,妈妈拿着就相机拍了一张,还说我像个藏族小公主。接着我们开始寻找五彩池。为了找五彩池我们走了好多冤枉路。语文书中曾写过这个五彩池,写得很美,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要看到五彩池,尽管我的脚走的很累。不过功大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来到了五彩池,但我有些失望,因为现在才知道,书中的五彩池是松潘黄龙的,而这里的五彩池不像书中写得那么美,它和五花海有些相似,因水草和树木的映衬,它除了天蓝色,又多了翠绿和深蓝。我们在五彩池旁边的栈桥上看见了可爱的小松鼠,小松鼠全身棕灰色,有着一条大大的尾巴,正在吃游人剩下的饼干,我很想去摸摸它,可它还没等我靠近就被吓跑了。晚上,我们下榻九寨镇上的—家宾馆,我睡得很香。攀登黄龙7月21日早晨6点,“朝阳假日旅游团”又出发了。我们沿途参观了当地的牦牛肉加工厂、中药材商店,然后继续向黄龙前进。黄龙位于松潘的岷山主峰雪宝顶下,海拔4000多米。导游提醒大家爬黄龙会有高山反应,建议体质差的游客租氧气,吓得我也让妈妈租瓶氧气来。妈妈叫我别害怕,说只要我坚强,一定能爬上黄龙。下午1点,我们到了黄龙风景区的大门,开始攀登黄龙我们最先看到的是蔚蓝色的梯级水池,水池大小不一、形态态各异,湛蓝透绿,像—个个碧玉盘,这就是迎宾池。继续向上攀登,我们接着看到了黄龙的著名金滩铺地。金滩铺地是一条长1500米宽100米左右的岩熔坡道,表面凹凸不平,颜色以金黄为主,上面一层薄薄的清水缓缓流动,宛如一条黄色巨龙躺在山坡上,黄龙景区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时,我开始出现高原反映,觉得吸不到足够的氧气,感到一阵阵胸闷,每爬一级台阶,就像爬一层楼。在妈妈不停地鼓励下,我受到了鼓舞,勇气倍增,终于登上了顶峰,笑到了最后。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终于看到最美的五彩池。五彩池是一组艳丽奇幻的彩池群,大小40余个,形态各异,层叠而上,池水五颜六色,美不胜收,恰似给黄龙带上了—个五彩的宝石胸针。今天我不仅欣赏到了五彩池美景,也挑战了自我,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喜悦。成都小吃从九寨沟回到成都,旅游公司推出了一道精彩的旅游项目——品尝成都小吃。我们来到了一家很大的风味饭店。饭店的天花板上挂着许多方形灯笼,灯笼上画着许多精美的图画。服务员穿着漂亮的旗袍,用精美的盘子端着各种美味的小吃,鱼贯而入。第一道是担担面,那种又细又薄,又滑又嫩,又麻又辣的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还让我流口水呢!我平时怕辣,可担担面太好吃了,我一边吃着担担面,一边辣得流出了眼泪。第二道是叶儿粑,它可是鼎鼎有名的成都小吃呦!叶儿粑是用糯米面做的一个小面团,里面塞上肉馅,再包上桉树叶子蒸熟。它油而不腻,爽滑可口,还带着桉树叶子的清香,好吃极了,我一下子吃了好多个。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各式各样的小吃被陆续端上桌子,一道比一道漂亮,一道比一道好吃。我开始后悔起来,后悔前面吃的太多、太快,现在吃不下了。如果没有品尝过成都小吃,你就等于没去过成都。卧铺火车8月23日晚上,我们已经结束了6天的游程,登上了成都开往南京的火车。在我的要求下,妈妈才决定乘坐火车回马鞍山,让我多看一些沿途的风光,体验一下坐卧铺火车的感觉。出了成都不久,火车就开始在大山里穿行。透过车窗望去,一座座山峰巍然耸立,连绵不断,像一个个巨人,护卫着祖国的疆土。列车高速前进,山峰不停地飞向后面,流淌成柔和的线条。几小时后,列车开始翻越秦岭,这是一座更大的山脉。列车接连不断地在山洞里穿行,大约100多个。每过一个山洞,列车就像驰进了黑暗的夜空,让我感到非常刺激。我用妈妈的手机给爸爸发短信,请爸爸做一道红烧仔鸡,等我回家解馋,可就是发不出去,山太高了,手机的信号被屏蔽了。广播里播放着动听的歌曲,我一边吃着成都的水果,一边和妈妈打牌,真是悠闲快活极了。8月25日中午,列车到达南京站,我扑向等候多时的爸爸,高兴得不得了。

② 怎么看待陈小春倡保卫广东话的行为呢

我在这里不谈论陈小春所说的粤语和唐宋古诗词的关系,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对陈小春所说的他在饭局上遇见这么一个人然后和她聊天这回事表示怀疑,为什么呢?1.因为陈小春在微博上所写的他们两的对话很生硬,根本不像是正常对话,尤其是“她很屌的说”、“没文化”、“就好了”等字眼,从传媒的角度来看很明显这类语气深重的字词是为了他发这条微博的目的而设的,一个你刚在饭局上才认识的人和你聊天会用这些语气强烈的字词?2.陈小春说她是川音毕业的湖北人,这一点引起了我的怀疑,我是广东人,我对香港人了解比较多而且很早就接触他们了,他们一提到四川啊湖北啊这些,我就马上想到大陆人一提到坏事就说河南人,事实上他们对大陆的印象最早就来自四川、两湖、东三省,没有其他,没有其他,没有其他!所以他们在想到大陆人不好的地方脑子里就自动的四川啊、湖北啊、东北啊。。。这造成了我对他所言是不是事实的怀疑,很可能是陈小春自己编造的对话;3.陈小春最后说“那你随便念几首唐宋诗词”,然后那个女的说“其实我也不太了解,但是我有听说过唐宋诗词,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请问,这么来说话的人,地球上除了华裔、某些两岸三地人,还有谁,一个大陆本科毕业的人这么来说话?你见过哪个大陆人说“我听说过唐宋诗词”、“我大概知道唐宋诗词是怎么回事”?别人叫你背一下诗词就算不能脱口而出眨眼睛想一下“春眠不觉晓”“葡萄美酒夜光杯”“床前明月光”想不到?所以我觉得可能是陈小春自己编造的故事,因为香港人就算受过正规教育的能脱口而出唐宋诗词也不多,香港人确实会出现一问你会不会被一首诗词来听啊然后就卡壳说我大概了解诗词是怎么回事啊、我大概听说过啊,所以陈小春编造一个湖北人可是他自己想象了一个香港人在和他对话,这才导致他们的对话这么生硬、看起来这么怪,而且这个女的说成是哪里不好非说湖北四川,这就像大陆人编一个故事自动把坏人编成河南人,太假了。

③ 广东话吃饭没标准发音

作者:fenkyo 回复日期:2005-6-28 2:26:10

作 者: 叶曙明(叶曙明)

老广为何要死守着自己的方言?

中原人在岭南定居后,他们带来的文化,便一如水银泻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处于弱势地位的土著语言——古百越语,很快被逐入深山老林、穷崖绝谷之中。客家人有一警句:“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祖宗的语言,是他们在远离故乡,不得不挣扎求存于“瘴疠之地”时,仍然抱着庙宫未改,城社尚存的心态,坚守强势文化优越感的精神支柱,成为维系一个族群世代相传的重要纽带。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位广东人,在广东出生,吃广东米,饮广东水长大,从小到大你填写简历时,籍贯一栏都是填广东。但有一天,冷不防有人问你:“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广东人呢?”你脱口而出的回答是什么?因为我在广东出生?因为我父母是广东人?还是因为我的户口在广东?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民系中作过一个调查,到底广东人是根据什么认定自己是广东人的?结果,在被访对象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据方言,其次是血缘关系,第三才是地缘关系。也就是说,人们是根据乡音,从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乡的。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会说客家话,你也不算客家人;就算你的户籍是潮州,但你不会说潮州话,走到街上也不会有人当你是潮州人。在广东人心目中,方言的位置就是这么高。方言的功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工具,而且是重要的感情交流工具。
以前,北方人把广东话一律称之为 “禽声鸟语”。大清皇帝召见广东地方官员时,被他们一口一个“我哋、佢哋”搞得头大如斗,一怒之下,诏令闽粤两地都要设立正音蒙馆、正音书院,以驻防旗人为正音教师,全力推广普及官话。可惜驻防旗人本来就懒,又碰上广东这样的方言死硬派,推广了半天,广东人的舌头没有卷起来,正音书院却荒废倒闭了不少。
五岭之外,依然是一片鸟语花香。
今天,“推广普通话,迈向现代化”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似乎方言成了现代化的障碍。其实,欧盟15个国家,统一了货币,统一了经济政策,也没统一语言,不是一样可以现代化吗?香港人在回归前也没有推广普通话,大家都说粤语,并不妨碍她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事实上,广东话与现代化并不矛盾,说到底,普通话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无须提升到道德与素质的高度,甚至与国家前途、民族兴衰挂上钩。
广东人都是很讲实际的,只要生活确实有讲普通话的需要,根本不用政府采取行政手段,他自然会去学、去讲。只要有助于他“揾食”,别说是普通话,就是非洲土话他也肯学。学普通话就等于学英语一样,多掌握一种交流工具,绝对有赚不赔,但不能为了鼓励学习普通话,就去践踏自己的母语。广东人并不拒绝学习普通话,而且他们的“推普”是不遗余力的,“煲冬瓜”的水平,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青年一辈基本上都能听能说了。只要尊重事实,就不会否认这个巨大的进步。
今天北方人到广州的商店购物,大部分售货员都会主动和他说普通话;公务员也都会讲普通话了;城市的大部分学校都用普通话教学了。据调查,银行、邮局、公园、商店、的士等行业的普通话也都全部过关。这还不够吗?难道非要广东人在家里也说普通话不可?非要粤剧也用普通话来演唱不可吗?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是最古色古香的,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站)、“食”(吃)、“行” (走)、“颈”(脖子)、“渠”(他、她)、“晏”(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冲口而出——“嗟,怕乜?”(“嗟”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广东人里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风余韵,虽废犹存。在台山人的家庭里,媳妇把家婆称作“安人”。安人,从宋代开始就是正从六品官诰命夫人的封号。除了台山,据说在花都、从化一带,也有称家婆为安人的。听起来颇有点官宦人家的派头,也许,这就是“祖上也曾风光过”的遗痕吧。
有人认为,粤语形成于晋代,所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时发生“八王之乱”,继而出现“五胡乱华”的局面,这是一个北人南迁的高潮。故广东人“至今能晋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清代广东著名学者陈沣认为,广州音最切合隋唐音,最方便阅读古文。他写过一本《广州音说》,专门解释其原因,“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人们所说的“粤语”,主要是指广府话,尤其是指以广州西关(上下九、第十甫一带)口音为本的白话。如果你想验证自己的粤语说得准不准,有一个办法,念念这首歌谣吧:“阿四阿四,攞条锁匙,开个夹万,攞两毫子,买斤荔枝,唔爱黑叶,要爱槐枝。”这首歌谣取衣韵,必须上下齿咬合,舌面向上,才发得出衣音。如果你能咬字清晰准确,就算会说正宗的白话了。
在粤语词汇中,据说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方言。广州人日常口语中,方言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五六成。最令北方人头痛的,也许是广州话中大量的倒装句。北方人说“你先走”,广州人说“你行先”;北方人说“很感谢”,广州人说“多谢晒”;北方人说“太饱了”,广州人说“饱得滞”;北方人说“给你一块钱”,广州人说“畀一文过你”;北方人说“找不到你”,广州人说“揾你唔到”。如此等等,真是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啊。
在粤语文化圈里,常听到人们谈论起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掌故。当年,帝制倾覆,共和初肇,在中华民国国会里,要求奉粤语为中国“国语”的呼声很高,支持的票数,已然过半。但孙中山逐一去说服粤籍议员,劝他们放弃粤语,改投北京话一票。最后,凭着孙中山的人望,粤语仅以3票之差,败给了北京话。
揣测孙中山的用意,当时南北双方仍处于对立状态,既然清朝把北京话作为官话已经两百多年了,继续沿用下去,可以避免节外生枝,减少南北统一的障碍。这恰恰表现了南方人胸襟开阔,相让为国的精神。南腔北调,乃地理自然形成,本无所谓优劣,既然我可以奉你的语言为国语,你又何必非把我的语言斥为“鸟语”不可呢。
广东人始终坚持认为,白话是广府人的母语,福佬话是潮汕人的母语,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方言是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凝聚力。方言蕴含了丰富的地方人文内涵,一种方言的消失,势必会使它所传达的那种地方文化也随之萎缩和贫乏化。正如美国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普通话固然应该推广,但方言也不应听凭它消亡。
在广东这个移民大省里,各种方言错综复杂,四乡八镇,各有不同,甚至村头村尾亦相迥异。没有哪一种方言,能够把三州六府的乡音统一起来。即使人们力图从语言学上把它们分类,也往往予人绠短汲深的感觉。广东真是一座语言的大宝库。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调查显示,有82.86%的广府人、39.18%的客家人和38.18%的潮汕人认为自己的方言比其他方言好听。同时也有 37.06%的客家人和37.27%的潮汕人认为广府白话比其他方言好听,而广府人对潮汕话和客家话的“好听度”,评分却很低。由此可见,在广东地区,白话占了绝对的优势。
广东人的兼容并蓄,同样反映在语言上。近20年,大量华洋杂陈的港式粤语长驱直入,对粤方言所作的深耕改土,是历史上两百年都难以达到的。其结果,粤方言在最古色古香的美名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最多创新词汇的特点。“炒更”、“揾食”、“搞掂”、“无厘头”、“士多”、 “T恤”、“的士”、“擦鞋”、“人气”、“案底”、“做骚”、“草根阶层”、“夹心阶层”、“人间蒸发”等等新词,以及“他很阳光的样子”、“她苍白着脸”这些词法乱用的港式粤语,复畅行内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广东还经历了两次移民高潮。一次是1949~1952年间,解放大军南下,土改大军南下,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开入广东。另一次是1980年代以后,广东改革开放,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激励下,千百万北方人怀着创业梦想,奔赴广东这片热土,形成风起云从,百川赴海之势。粤语一度成为人们热衷学习的语言,许多地方都竞相开办了粤语速成班,报学者十分踊跃。我们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南下列车上的汹涌人潮,亦不禁瞠目结舌,叹为百年难见的奇景。
移民潮对广东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互动互补的。尤其是第二次的移民潮,还在持续高涨。不管我们乐意与否,南北文化都在不断洗牌,民风民俗的丕革,已深入到每条街巷、每家店铺、每个公司、每户家庭、每个人的起居、饮食、衣着、娱乐、求职、婚姻等等庸常生活,却是不争的事实。
像深圳这个新兴城市,1982~1990年间,就有164.25万人口,从外地迁入,占了当地人口增长的96.62%,普通话在这里已差不多成为主要的交际媒介。如果还按传统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标准来划分它,未免有牵强之感。
有人认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显示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我却认为,正因为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才显示了保护粤语的刻不容缓。我在报纸上看到,杭州市一位政协委员在向政协会议递交的《关于保护杭州方言,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缺失》提案中大声疾呼:“当你来到四川茶楼里,发现摆龙门阵的人操的不是四川话;当你在对外电视节目上,再也听不到闽南话;当你来到了非洲的某个部落,发现土著人全说一口流利的English(英语),你会不会觉得很失望?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所以,我呼吁要保护杭州方言。”
我不禁为这位委员拍案叫好。什么时候,我们广东也有人能挺身而出,理直气壮地为保护广东方言而奋臂大呼,我一定为他呐喊助威。

被人排斥,还要担着排外的恶名

广东人排外。
这是北方人对广东人一个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误解。以至许多根本没踏足过广东,甚至连一个广东人都不认识,一句广东话都不会听的人,也如矮子看戏一般跟着嚷嚷:“广东人排外啊!广东人排外啊!”让人在无奈之余,也恍然明白,为什么曾参杀人、三人市虎的故事会在中国流传千年,有时以讹传讹的杀伤力,真是大得惊人啊。
广东人是否排外,我们不妨到广州的南海神庙看看。相传唐代从印度来了一批朝贡使者,在南海神庙这里登岸,其中有一个叫达奚司空的使者,在神庙两侧各种了一棵波罗树。后来这个达奚司空因贪看日出风景,竟误了上船,他的同伴都走光了,他却孤身一人流落异乡,不久郁郁而死。他的遭遇令当地乡人深为感动,于是封他为南海神手下六侯之一的助利侯。从此南海神庙也称“波罗庙”。
达奚司空居然可以成为中国人的神灵,受人间香火供奉,是一件极具象征意味的事情,令我不禁想起广州华林寺中的马可•波罗,不也成了五百罗汉之一吗?还有唐代被贬到广东的韩愈,虽然在潮州只逗留了不及一年时间,但当地人不仅建起韩文公祠纪念他,甚至连潮州山水也改称“韩江”、“韩山”、“韩木”,其崇拜程度,高于孔子,简直超佛越祖;海丰的方饭亭,是纪念文天祥的;虎门也有纪念林则徐的博物馆和纪念碑。他们都不是广东人。
任仲夷这个名字,广东人都很熟悉。他是河北人,1980年代曾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的改革开放,就是在他任内正式启动的。广东人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多年后,任仲夷在谈到广东人是否排外时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不能说广东人有排外思想,更不能笼统地说是‘地方主义’。比如,过去隶属广东的海南岛,有个五公祠,五公祠里的‘五公’都不是广东人,但是当地人给这‘五公’修了庙。”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我没有感觉到广东人排挤我。”
这一类的例子,举不胜举,足证广东人并不排外。凡对社会有功德的人,自然可得到人们的崇敬,不管他是来自北方,还是西方。

如果我们不带偏见地看一看历史,受到最多歧视和排斥的,到底是广东人,还是北方人?如果说广东人确有排外行为,那么,是出于他们夜郎自大,目中无人,还是受到压迫后的反弹?广东被称为“南蛮”,历代王朝对她进行了种种妖魔化,史书上有盈千累万的记载。即使到了现代,在革命风暴的荡涤下,许多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或剥落蜕化,或一扫而空,但广东人两千多年来所遭受的误解,却没有多少改观。任仲夷所提到的“地方主义”,就是一个痛苦的例子。
一位革命老人向我追述往事。1949年,解放军渡过长江,长驱南下,快要打到广州了。当时担任两广战役的主力军,绝大部分是东北战士,这位老人就是其中一分子。他很坦率地对我说,当时他们的确有一种观念,觉得广东人都是些“有待解放”的小商贩和小土地出租者。南下行军途中,各种有关广东人排外的传言,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广东麻风病人很多,一旦染上,无法医治,全身霉烂而死”;有人说“广东天气炎热,煎饼不用火烤,放在太阳下一晒就熟”;也有人说“北方人到广东语言不通,工作难做”。飞短流长,谈虎色变,有人干脆要求在赣州掉头回北方。
为了让东北战士更多地了解广东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和第三书记方方都在会上作了报告,详细解释广东人的历史和生活习俗。他们当年所说的话,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中肯与客观的。方方是广东普宁人,他在会上说:
“关于民情民风俗,广东人是著名强悍好斗。流行的一句广东话叫‘唔做衰仔’,就是不要跟别人不上,以落后为可耻。因此,广东人有一股傻劲。在广东常常发生械斗,乡与乡之间,或姓族与姓族之间常因争风水、争水利,械斗数年不止,甚至历代成为世仇。”
“广东人一般是豪爽、热情、喜交朋友,富于冒险精神,敢拼、敢干的。如明末清初许多华侨是坐了木船漂洋出海的,这便是拼与干的精神的表现。因此广东人做事一般是大胆的,勇敢的,参加革命很积极。但广东部分城市居民,受坏影响较久,有骄傲、自大毛病,自以为开化较早,见得事情多,弄小聪明,不只轻视外省人,也轻视山县及乡村人。”
为了消除北方人的误解,方方把广东人的衣着、礼节、饮食习惯,也一一加以解释。“广东人好吃,那也是广东人的一个特点。广东人对于吃的讲究那是很出名的。穿着倒也随便。广州的点心各色各样,蛇、老鼠、狗、猫、禾花雀、禾虫……很多别省人不敢吃或没见过的东西,在这里都有人敢吃,外省人会觉得惊异。”
在风俗方面,“广东因与外洋接触较早,礼节不大讲究。特别是受了年来战争的影响,封建礼节已大受破坏。如潮汕妇女过去喜欢搽粉的,后来在战争中生活艰苦,要外出挑担糊口,就再也不讲究天天搽粉了。”
甚至连他们的洗澡方法,方方也作了详细讲解。“民众一般爱好清洁,天天都要洗澡,这与北方人不同。广东人洗澡只用一个盆或一个桶,因为他们常常洗,只周身一淋便算了。北方人因不常洗,一洗便要一二个钟头,这与广东人不同。”南北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的确迥然不同。
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绘形绘色地介绍一个地方民众搽粉与洗澡的习惯,在中共历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见的。方方横说竖说,无非是要告诉在座的北方干部: “有人以为广东人有特别排外倾向,我以为那是不确实的。从大革命到目前,广东的领导干部和许多工作同志,都是外来干部……他们都领导得很好,他们的领导都没有碰到什么反对。因此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团结问题,只不过是全国的一般问题而已。”
老家在广东梅州的叶剑英,也以客家人的身份告诉大家,其实广东人和中原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现在定居在广东的人,很多都不是广东原来的本地人,是由中原地区迁移过去的汉人。一般史籍的记载,都说南北朝时期汉人被迫南迁,逐步被压至海岸,再无地方可退了,就在广东定居下来。南迁汉人在和异族与当地土人的双方面斗争中,逐步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和组织,这就是广东人之多数聚族而居,封建姓氏的团结比较坚强的缘故。”
叶剑英和方方的话,句句都说得很实在,但却未能消弭南北之间的隔膜,也无法阻止悲剧的上演。现在,许多70岁以上的广东老人,谈起1950年代那两次大规模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仍然唏嘘不已。
当年叶剑英、方方领导广东土改,由于天下已经大定,他们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政策,结果却被斥为“和平土改”。中央认为其根源在于广东人的“地方主义”、“封建宗族观念”,于是,在1952年和1957年,两次反地方主义运动,便像巨灵之掌打到广东人头上一样。
为了把广东的“地方主义势力”连根拔起,大批北方干部浩浩荡荡调入广东掺沙子,从粤北山区到粤东平原,遍布广东各地。广州市属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大部分是南下的。本地干部被批的批,斗的斗,撤职的撤职,开除的开除。经过大规模调整,全省县以上主要领导,80%是北方人。多数地委的主要领导都换成南下与大军干部,两个区党委主要领导全是南下与大军干部。原来担任正职的广东干部纷纷降职,给北方人让位。
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7000多名广东干部受到处分。
在第二次反地方主义时,受处分的广东干部仅厅局级至副省级的便有近90人,地县级和普通干部多达1万多人。
叶剑英在第一次反地方主义时,亦受到牵连,被调离广东。临行前,他说了一句很沉痛的话:“主帅无能,累及三军。”叶帅为自己无法保护广东干部不受无辜伤害而痛心。不知多少广东人因他这句话而泪流满面。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被戴上“反党联盟”帽子,受到严厉处分的广东省委书记古大存、冯白驹和被戴上“右倾、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帽子的方方,直到1983年和1994年才分别获得平反。
本来,广东人承受了如此深创巨痛的伤害,有点怨气也在情理之中。但广东人并没有这样做,试看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北方的门户是更加敞开了,还是更加封闭了?
据2004年的统计,广东全省有7000万户籍人口,有2800多万流动人口。也就是说,在总人口中,几乎有三成是外省人。别忘了,在拥有广东户籍的人口中,还有相当数量是外省籍贯的。从1994年至2004年,在广东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以每年100多万的速度增长,而2003年更创下新纪录,达到320多万。全国有1/3的流动人口都在广东。就凭这一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广东人排外了。试问,如果你是一个排外的主人,你家里会天天宾客盈门吗?
可惜,事实并不能稍稍触动某些人的良知,也不能使他们的成见有丝毫改变。总之广东人就是排外,你打死我也不会改口的了。广东人把北方人叫做 “捞松”,还不是歧视?殊不知,“捞松”一词,并非广东人发明的,而恰恰是北方人自己叫开来的。以前北方人见面,喜欢互称“老兄”,广东人听多了,也把北方人叫做“老兄”,发音不准,变成了“捞松”。这和广东人叫潮州人做“冷”,叫日本人做“架佬”,叫西方人做“鬼佬”一样,虽然含有戏谑成分,但要把它提升到地域歧视的范畴,则未免小题大做了。
四川人口里的下江人,东北人口里的关里人,北方人口里的老广,都不是歧视,惟广东人一叫“捞松” (老兄)就是歧视。这恐怕讲不通吧?现在,甚至已经敏感到连“外地人”、“外来工”这些词,似乎都含有歧视成分了。如果一个广东人说:“你们外地人……” 那他很有可能会被指为歧视外省人。
在广州街头还有一种现象,常令外省人怒发冲冠,就是当他们向广州人问路时,对方一听他的外省口音,往往立即闪开,不愿搭理。遇上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当街受辱,谁都会觉得十分难堪与气愤。不过,广州人并非天生冷漠,而是他们遭遇了太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外省人上前问路,问完以后就说:“请别误会,我是北方某某大学的学生,来广州实习,跟老师走散了,钱包又被人偷了,你能借个手机给我打电话和学校联系吗?”如果你真的糊里糊涂把手机借给他,那么十之八九是肉包子打狗,一去没回头。
这种街头骗子实在太多,以至广州人一听外省口音问路,便心生戒意。这是上了无数次当,交了无数学费之后,买回来的教训,你能怪他们吗?
一位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告诉我,在上海还见过有报摊竖一牌子写着“问路先买报”呢;在河南、安徽农村,有的村民放几块石头在公路上,就敢做收养路费的营生,说起理由他们也很振振有词,因为公路从他们村的地面上经过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可以肯定,绝对只是少数,如果据此便引出“上海人如何……河南人如何……安徽人如何”一类耸人听闻的结论,那才真是侮辱天下人的智慧呢。
今天,到广州天河北路、环市东路等高级写字楼区转一转,便会发现,出入于摩天大楼的粉领、白领、灰领、金领,北方人成群结队,本地人反而相形失色;从事保险业、饮食业、服务业、广告业、传媒业的北方人多如过江之鲫。从祈福新村、碧桂园、雅居乐等高尚住宅区的新业主,到石牌村、冼村、杨箕村、三元里村的出租屋租客,北方人占了半壁江山。不会广州话,不熟悉广州道路,居然也堂而皇之地在广州开的士。试问,中国还有第二个城市能够如此吗?如果这样还叫排外,真不知如何才叫不排外了。
我在海丰县遇见几位年轻的湖南籍教师。海丰并不是什么繁华闹市,这里位于屏风九迭的莲花山脉,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相对简陋。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到汕头或广州找工作?他们微笑着回答,这里的人待他们很好,他们对海丰已经产生感情了,不想离开了。
我这么说,肯定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难道广东人就这么高尚?就一点都没有歧视外省人?一点排外思想都没有?当然也不是。亲不亲,故乡人。这是中国人的通性。有人举出外省籍劳工在广东受到剥削的例子,举出孙志刚事件的例子。这些都是实情,但决不能以偏概全。我认为,劳工受到不公平待遇,还有孙志刚事件,这些都是中国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广东的问题;是体现国家能力的问题,是法制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排外的问题。说它是排外问题,实在是降低了它的意义!
从历史上看,广东人本身就是来自五湖四海,容纳百川是她的文化特点之一。虽然,清代在江南许多地方都发生过相当激烈的“土客械斗”,广东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不同,习俗相异,另一方面也在于互争土地,引发冲突。双方付出的代价,固极惨重,但如果拉开历史的距离来看,这种冲突,未尝不是土客文化互相磨合的一个过程。不同文化体系的迎头碰撞,要达至融合相存,恒须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从秦皇开边,到鸦片战争,莫不如是。
然这一切,随着农耕时代的逝去,早已成了历史的追忆。今天,在广府地区讲白话,在潮汕地区讲潮汕话,在客家地区讲客家话,大家和睦相处,谁也不排斥谁,谁也不歧视谁的方言。广东人与文明同步成长,所以我们极少从广东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对外省人的丑化,倒是经常看到一些对广东人毫不了解的作品,热衷于把广东人描写为 “个子瘦小,满身金饰,见利忘义,庸俗低级,色迷迷和一口珠江牌普通话”的形象。我们也从未听过哪个广东人说北方是文化沙漠,但说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让人心生疑惑,到底是谁在排斥谁呢?

——节选自《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该书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 广东到北京七日游

北京冬天是很冷的哟,如果要在室外行走,一定要做好御寒措施。
物品清单?这就夸张了吧,带自己喜欢的东西,觉得会有用的东西,亲手准备难道不更有趣?
说了那么多还是给点建议:
防寒冬衣必不可少(厚点、最好高领毛衣、穿暖和些)、高帮冬鞋、帽子、手套、口罩;护手霜等保护皮肤用品(风比较大、干燥、手脸容易起皮)、其他就是带足钞票了、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呵呵。

吃的话,不要在高端的地方消费就ok了,普通餐馆吃饭不会特别昂贵的。对南方人来说,北京的食物不怎么可口,你也不要太在意味道了哈。

⑤ 广东迎来18年初雪,南方的冬天究竟多难熬

‍今年的气温真是普遍下降,连广东都开始下雪了。可能对他们来说,下雪很新鲜,毕竟广东都是四季如春,即使是冬天也就穿件普通外套就搞定了。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熬多了,主要是因为没有暖气。

‍‍

⑥ 全国最大的服装尾货市场在哪里

在锦东国际服装城是一家经营特价服装为主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设有休闲、运动、时装、童装、内衣、毛织、牛仔等分区,以品牌尾货特价批发为主,零售为辅的经验模式。

有些人会把广大锦东跟昌岗对比,两者地方的区别就是锦东是以外贸尾货尾货为主,价格相对比较高。昌岗一般是很多生产普通服装的尾货为主,摆地摊适合。

锦东的档口装修很漂亮,衣服也相对时尚很多,当地人很多都去那里买衣服。锦东档口除了批发外,接受一件零售的,就是刚开始报价都毕竟高,得慢慢砍价。



(6)广东正宗帽子批发市场扩展阅读:

在广大锦东拿货价有两种:一种是吊牌价的折扣;第二种是根据拿货量,去定批发价格。锦东的运动装档口也很多,有几家还挺实惠的。总结如果你是开实体店或者网店,就可以去锦东拿货,如果是地摊的话,价格就太高了,不划算。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凰金路1号(庆丰收费站出口处) 

营业时间:8:00-17:00

去石井锦东广大尾货如何走:从火车东站走约110米到广州火车东站总站坐841路(坐18站)、280路(坐22站)到榕溪站下.走到石井街,广州火车站乘坐228路到终点站下车即可到达锦东,到广大走大概要2里路的样子。

⑦ 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剧为什么这么多广东人喜欢看

从剧名就可以看出,这部从二十世纪末就开播至今的周末家庭剧反映的正是在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的地理经济形势下在广州“昌盛街”里居住的来自广东的河南的各地的和广州本土的居民在同一街巷下生活的零碎琐事。这部剧开播至今,基本记录下了这十几年来广州城广东省乃至中国的价值取向时政热点大小变迁。百姓观众(主要是广东)在打开电视时就像开了一面镜子,看的是编出的剧情,感的是自己的生活。里面的阿娇、老作、祝师奶、表哥炳等三姑七婆四舅五婶也就像是你身边的谁谁谁,行为做事十足的市井小民,市侩却又亲切万分。但这部家长里短又在映射生活的同时给了现实中有缺憾不如意的观众以剧情的安慰。剧中凡是单身的几乎都能找到伴,有矛盾误会隔阂的最后都能解开,在生活琐事中穿插点点温情,没有那些悬浮剧的狗血煽情,哪怕在情节处理上让现在的我们看来有点假,但对电视机前的老一辈观众而言,足矣。

⑧ 什么都敢吃的广东人,为什么广东的菜系多以清淡为主

广东人饮食偏淡,这个和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吃的食物、生活环境有关。

广东是位于我们国家的南部,而且它的纬度比较低再说是比较炎热的地方,他们离海呢又比较近所以说他们和我们国家东部地区一样,都是比较湿润热的地方,广东人为什么喜欢吃清淡的饮食?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而且广东人呢是处在一定的湿热的环境的,如果再加上他们饮食上如果是辛辣味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容易上火,为了身体健康他们也会考虑下是否适合食用的东西合乎道理,所以说他们也就主要以清淡为主了。

热点内容
沈阳哪里批发黄裱纸 发布:2021-08-17 15:55:12 浏览:886
盐城水产品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5:07 浏览:709
西柳服装批发裤子的 发布:2021-08-17 15:55:07 浏览:496
服装批发北京还是广州好 发布:2021-08-17 15:54:14 浏览:533
临沂服装内衣批发 发布:2021-08-17 15:54:00 浏览:112
海门冷冻肉类食品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3:58 浏览:215
商丘冷冻鸡腿批发位置 发布:2021-08-17 15:53:57 浏览:190
上海市冷冻食品批发市场在哪里 发布:2021-08-17 15:53:04 浏览:832
西安粽子批发厂家 发布:2021-08-17 15:53:01 浏览:306
徐州服装货架批发市场 发布:2021-08-17 15:51:31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