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批發商意義
① 怎樣做好食品批發生意
做食品批發關鍵在於你的進貨渠道,批發價是如定好,就要看你到哪裡進貨,直接從廠里進和一級批發商那裡進要相差好多的.希望你能多去聯系下一些中小型廠家,他們對批發商的支持力度及方案會好的多.
② 女人說做食品批發代表什麼意思
古人說過: 「有時必須有生命,沒有時間的生命是不強大的」命運的擺渡,不強烈的需求!命運是佛教的一個概念,非常深奧,是一種因果關系。現在,當我們談論愛的時候,它實際上意味著很多
③ 食品批發部和食品商行有什麼區別
批發部和商行實際上都是一個類型的部門,就是都是貿易類型的部門,至於經營范圍這個是可以部門自己去選擇的,每個貿易部門經營的東西也都不一樣,如有電子電器的,有五金的,有日用品或者食品的等等
④ 傳統食品批發商如何轉型
你好,傳統食品批發商轉型是需要通過現金的網路平台銷售到全國各地批發到全國各地,謝謝
⑤ 小食品批發行業生存的根本是什麼
那麼這種情況最大的生存根本就是它的發貨量,那麼這是它的根本,如果沒有達到一個合適的發貨量,很難存活下去。
⑥ 食品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意義
一、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五」期間,我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為動力,持續推進「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戰略,團結拼搏,戰勝了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台風等重大自然災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外貿出口和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擴大消費市場,三大需求穩步增長,經濟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特點。以人為本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動城鄉生產生活環境優化美化,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成功創建「廣東省文明城市」。經過5年的發展,全市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城鄉面貌出現可喜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為「十一五」時期更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達802.16億元,比2000年增長65.2%。「十五」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58%。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5%。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十五」時期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6.91%,比「十五」計劃年均增長11%的目標提高5.91個百分點。農村經濟較快發展,鎮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7%以上。
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協調發展基礎得到加強。
「十五」期間,三次產業比重由13.8∶46.6∶39.6轉變為9.9:49.6:40.5,第二產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工業產業結構呈高級化趨勢,輕重工業的比例由67∶33調整為58∶42。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25.5%。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加快,打造出10個國家級產業基地。第三產業發展良好,在傳統服務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以信息服務業、房地產和旅遊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新增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名牌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
3、投資需求平穩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
「十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8%。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並發揮效益。能源建設速度加快,2005年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26萬千瓦,110KV及以上變電站107座,電力供應能力不斷增強。交通設施日臻完善,2005年全市公路密度達到7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達到330公里,成為全省擁有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最長的地級市。港口航道建設與開發良好,水運優勢日益明顯,啟動川島深水港總體規劃。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提高。通信基礎設施發展迅速,2005年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297.93萬戶。
4、經濟國際化上新水平,內源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
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五」時期全市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5.1%。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強,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十五」期間,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新增80多個超千萬美元的大型項目。對內需求穩步增長,「十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8%。民營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力量。
5、各項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就。
十項民心工程穩步推進。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及醫療救治體系等三大體系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9.17萬人,覆蓋率71.27%。基本建立起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全面發展的社保體系。教育事業有新發展,創建了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完成中小學布局調整405所,改造老區、山區學校81所,現有省一級中小學、幼兒園共77所,江門一中新校區建成啟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取得成效,595所學校接入江門市基礎教育信息網。文化名市建設全面啟動,成功舉辦首屆華人嘉年華活動。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活動,計生人口工作得到加強,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66‰,期望壽命達到74.93歲。殘疾人事業得到發展,建成殘疾綜合服務中心。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城鄉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十五」時期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達到15030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366元,年均增長分別為9.8%和3.9%。2005年我市城鄉儲蓄存款余額851.93億元,比2000年增加368億元。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十五」時期全市有264條集體年純收入3萬元以下的村實現了脫貧。治安環境不斷優化,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建成240多個「星光老年之家」。城鄉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市區飲用水源符合國家飲用水源衛生標准;空氣環境質量總體上保持國家二級標准水平;城市區域環境雜訊為55分貝,優於國家標准。
7、政府管理創新邁出新步伐,體制改革成效明顯。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全面完成上一階段行政機構改革。探索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率先對社會投資項目實行登記備案制。政府部門導入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和水平。穩步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基本理順市轄區的管理體制。國企改革得到深化,新型國資管理體制初步形成。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糧食流通體制和糧食國企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財政、衛生、文化、體育事業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8、民主法治工作有新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有新進展。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規范各類行政執法活動,城市綜合執法體系建設有了新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得到加強。基層民主進一步擴大,村民居民自治工作扎實開展。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加強媒體宣傳,多層次開展精神文明活動,思想道德文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二)發展環境
「十一五」時期,我市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我市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1、發展的機遇
從國內外環境看,我市的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為我市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發展新興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政局安定,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並保持比較穩定的發展態勢,為我市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大珠三角合作和泛珠三角經濟協作進一步深化,有利於我市進一步拓寬合作和發展空間。港珠澳大橋、廣珠鐵路和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的興建,江中、江肇、江珠高速公路的上馬和通車,銀洲湖和川島深水港的開發,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資源和地緣優勢。
從我市自身來看,經濟社會發展具備較多有利條件:一是我市已形成了較好的產業基礎,綜合實力得到加強。較多工業產業集群的涌現,有利於工業結構的優化,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新興支柱產業的形成,促進物流業的較快發展。二是我市前一階段對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探索與實踐,優化了投資環境,為今後發展贏得了較大的環境與土地資源利用空間,有利於在經濟增長方式持續轉變過程中,推進工業適度重型化和深度輕型化發展模式,增加對內外資源的吸引力。三是隨著鐵路、公路、航道建設的進一步展開和完善,有利於生產要素在我市的集聚和流動,並為我市開發利用豐富的海洋和岸線資源提供條件。四是我市市場化程度較高,社會穩定,秩序良好,有利於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2、面臨的挑戰
從國內外環境看,國際新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不斷增多,使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我市經濟受影響的可能性增大。國際市場資源性產品價格仍將處於高位,特別是短期內造成油價攀升的因素不會很快消除。同時,國內電、煤、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價格逐步市場化,將直接導致資源價格上漲,預計「十一五」期間我省煤炭等原材料的調運依然緊張,這對要求能源及原材料大幅增加支撐大發展的我市將會產生一定的制約。周邊國家和地區、國內及珠三角各城市競相發展,將使我市在人才、市場、資本、技術、資源和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挑戰。隨著WTO過渡期的結束,國際市場國內化和國內市場國際化的關系更為緊密,我市將面臨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科技整體優勢方面的更大壓力。
從我市的現狀看,經濟社會環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一是我市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二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進展不快,產業素質不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比較突出。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高新科技龍頭企業不多、規模偏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品牌少,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量與質量相對偏低,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工人短缺。四是區域發展不協調,城鄉之間、各市(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五是投資需求相對不足,產業鏈較短,項目帶動效益力度不夠。六是和諧江門建設亟須推進,就業、社保、教育、公共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搶抓機遇,應對挑戰,開拓創新,認真解決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突破瓶頸制約和體制障礙,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奮力開創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抓好發展第一要務,繼續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民資外資富市、科教興市、環境優市四大發展戰略,大力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個階段,貫穿於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過程。
1、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我市發展的資源承受力和環境容載力,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節約資源和科學開發的原則,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必須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區域和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構築自主創新平台,建立健全自主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江門。
3、必須大力促進內外源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新形勢下,順應國內經濟國際化與國際經濟國內化的發展潮流,立足我市經濟基礎,發揮區位優勢,深入實施外資民資富市戰略,擴大對外開放,抓住國內外發達地區新一輪產業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促進我市內外源經濟共同發展。
4、必須積極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
以全局的眼光謀劃我市城鄉區域發展格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調整優化城鄉區域空間結構。統籌城鄉規劃和產業布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以中心鎮和專業鎮為核心的鎮域經濟發展,加大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5、必須加快建設綠色江門,為實現生態城市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深入實施環境優市戰略,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原則,在工業強市和產業選擇的過程中,建立起可持續發展決策、監督機制,營造宜居宜商環境。鞏固提高「全國環保模範城市」的成果,爭取早日實現「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全國生態城市」目標。
6、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讓改革開放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要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從解決關繫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更加重視社會發展和進步,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更加註重社會公平、民主法制,協調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構建和諧江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的社會基礎。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礎上,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2010年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富民強市、文化名市、和諧江門建設取得新發展。
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3%以上。
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經濟結構更趨合理,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和區域競爭力明顯增強,創新型江門建設取得新突破。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達到6∶53∶4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信息化綜合指數達到80%。
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格局,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充分利用我市區域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完善軟硬基礎設施,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在國際新一輪產業重組和轉移的機遇中擴大對外開放;充分利用CEPA的實施,在產業、物流、運輸等方面加強與港澳合作;在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進一步發揮我市作為珠三角與粵西和西南各省區的中轉站作用。「十一五」時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以上。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素質普遍提高。科技、文化、衛生、醫療、體育、教育等事業全面發展。全民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構建覆蓋面廣、惠及全民的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路。多元化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初步建立。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初中毛入學率保持100%;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創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5%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辦好五邑大學和各大中專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2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5年;加快教育強鎮、強縣(縣級市、區)創建步伐,2009年實現教育強市目標。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環境綜合指標達到85分,城鎮居民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為創建「全國生態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礎。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寬裕型小康水平。2010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65%,非農就業比重達到35%,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分別達7%和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38‰以內,平均每千人口擁有醫生數為2人,期望壽命達到75.5歲。
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好轉,地方安全執法體系及應急救援體系不斷健全,重大事故和職業危害得到有效控制。現代文化氛圍基本形成,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全民素質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穩定和諧、寬容誠信的社會環境。
三、主要任務
(一)產業優化工程
1、優化結構,壯大規模,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行增量優選帶動存量優化、適度重型化與深度輕型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改造提升現有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主導產業,積極扶植未來戰略產業,實現製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提升,使工業成為我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支撐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相應發展。
努力把摩托車及零配件、造紙等產業提升為國內乃至世界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產業。進一步加大摩托車及零配件技術研發能力的培育,重視行業內的技術研發合作,建立區域性的行業技術研發中心。以信息化和現代物流為依託,構建「摩托城」銷售中心,提升區域的行業特質,加大行業內的產業聚集程度。造紙業重點發展中高檔產品,嚴格控制制漿比例,強化綠色造紙。在銀洲湖紙業基地建設過程中,注意引導各類造紙企業和配套產業向紙業基地的合理聚集。大力推廣工業園區熱電水冷聯供模式,努力實現企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和園區工業用水的循環使用。
積極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提高紡織、金屬製品、食品、家電、建材等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發展以石化產品為原材料的化纖紡織品,實施「大化纖」生產格局,重點開發差別化和功能性纖維、彈性織物、功能面料等新型紡織面料,推動滌綸直紡長絲、高強聚酯切片和錦綸6干切片等產品上規模,建成全國重要的化纖紡織生產基地。優化金屬製品產業,鼓勵發展不銹鋼製品、水龍頭、五金衛浴等重點產品。食品工業的發展以鞏固傳統產品、發展新型產品並舉為原則,推動食品工業體系的壯大升級,在保持現有醬料、餅干、糖果等優勢產品生產基礎上,重點發展特色食品、綠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江門品牌的綠色食品。以家電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為重點,提高技術產品比重,重點發展綠色智能家用電器,開發新型、高科技含量的特種家電產品,向數字化、網路技術應用等方向發展,同時做大做強知名品牌企業集團,提高我市家電產品產業競爭力。建材製造業重點發展高檔建築裝飾材料和新型包裝材料,開發具有特殊功能的平板玻璃、塗料和水泥產品。
重點培育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強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術產業。加快電子信息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以計算機外部設備、電子元器件等為重點和突破口,在強化現有優勢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基礎上,重點打造汽車電子產業鏈。擴大化學原料葯品生產規模,大力推進中葯開發生產,加速發展精密醫療器械產品,積極介入基因工程領域,鞏固酶工程和發酵工程優勢,發展飼料酶、纖維素酶、酵母深加工產品和海洋生物製品。重點發展包括納米新材料、磁性工業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建築及化工新材料等。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結合電廠建設,把能源產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以大規模引進為主,大力培育和加快發展石化工業、裝備製造、鋼鐵加工、汽車零配件、精細化工、精密製造等產業,逐步形成新的支柱產業群。調整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加快發展臨港工業,打造沿海石化、鋼鐵、造船產業基地。抓好崖門口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與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我市沿海深水港優勢,承接周邊地區提供的石化原料生產石化中下游產品,延伸石化產業鏈條,發展精細化工產品。加快發展機械製造業,利用我市機械製造業在廣東省的比較優勢,向高精度、高效率的精密製造業發展,並大力推進裝備工業發展,使機械裝備工業成為我市的新興主導產業。發展鋼鐵的下游產品加工,培育短流程的鋼鐵工業,充分藉助現代物流業的優勢,發揮鋼鐵產業與機械裝備業、汽車零配件等產業的聯動效應。充分利用現有摩托車產業的技術、人才優勢,用錯位發展理念培育汽車零配件行業。
積極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產業,建設海洋經濟大市。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拓展我市的海洋產業,形成以海洋漁業、臨海工業、海洋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葯業、海洋食品業等為主體的產業群,重點發展海產品深加工產業。同時,要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有效保護魚類資源,實現生態平衡和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調整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
繼續壯大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在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旅遊資源,重點開拓溫泉、海洋、碉樓等品牌,完善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旅遊服務體系,爭創「中國最佳旅遊度假休閑城市」。2010年,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組織協調、運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公路水路運輸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共同構築布局基本協調和通暢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大力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加快連鎖經營從傳統零售業、餐飲業向服務業的多領域滲透;鼓勵發展社區超市、折扣店、便利店、社區型購物中心等新業態;高起點、高標准建立和完善摩托車及零配件、五金製品、水暖衛浴等工業品市場以及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大力發展物流、商務和會展等生產服務業。充分利用我市沿路、沿湖、沿江、沿海的交通優勢,建立物流中心,發展物流產業。大力支持大型連鎖企業、代理批發企業、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業企業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結合我市實際,規劃發展物流倉儲基地,以第三方物流為突破口,努力構建珠三角西部重要物流基地。大力發展法律、會計、審計、稅務、咨詢、評估、廣告、策劃、調查、就業和勞務中介、經紀代理等商務服務,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承接國際業務的優秀中介機構。加快發展具有產業和區域特色的會展業,打造和培育更多的專業會展品牌。
培育信息、金融和科技等新興服務業,積極創建國家信息化示範城市。加速信息技術向國民經濟各領域的輻射和滲透,構建現代信息服務體系和電子商務環境。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完善地方金融體系,積極引進境內外銀行到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面向高新技術產業、優勢產業和縣(市、區)特色經濟,建設專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和公共科技信息平台。
鞏固提升居民服務和餐飲等生活服務業。建立現代社區服務體系,通過社會招標方式,把物業管理、文化娛樂、康樂保健、購物餐飲等社區服務交由各類社會服務機構承辦;引導醫療、金融、保險和商業等服務企業進入社區設點,健全社區服務網路,加強社區服務信息網路建設。
深化服務業體制改革,促進服務業市場化。加快建立服務業分類管理體制,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建立公平、透明、規范、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服務業標准化和規范化建設,提高服務業管理水平,加強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導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現代服務業。
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新的消費觀念。促進個人服務消費由自給型向社會型轉變,消費方式由自我積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轉變。引導居民擴大在住房、汽車、信息、旅遊、休閑、教育、體育健身等領域的消費,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努力擴大農村消費。
3、打造產業特色經濟,與產業調整優化有機結合。
發揮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優勢,從整合要素、共享資源、節約成本、加強環保的要求出發,以產業特別是支柱產業為龍頭,擴大並完善原有產業園區。及時調整粗放式園區發展思路,建設若干個規模大、基礎設施配套水平高、生活設施完善、綜合服務質量好、對外來投資者吸引力強的工業集中發展區;有條件的要建成帶動性強、集中度高、競爭力強的新興工業城,促進招商引資實現質的飛躍。加快推進市高新區、銀洲湖開發區、江沙工業走廊、廣海灣開發區的建設,全面提升產業集聚的規模與質量。集中有限的財政資金作為工業載體建設的引導,大力吸引外資民資參與開發。統籌發展專業鎮與園區經濟,從節約有限資源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高度,把專業鎮經濟發展與產業園區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好專業鎮和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
4、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業,培育發展軟體業,加速發展信息服務業,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進和發展信息技術含量高的新興產業,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人才培養與集聚,努力營造信息化發展環境。以信息化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管理創新,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全面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農業信息化、社會信息化、文件檔案信息化的發展,把我市建設為「國家信息化示範城市」。
(二)自主創新工程
1、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重點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堅持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大力促進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原始性創新,高度重視關鍵高新技術原始性發明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推進產業技術跨越式發展;強化集成創新,使各種相關技術有機融合,逐步形成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優勢資源集成度高的產品和產業,提升我市產業競爭力;加強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促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的協調引導,形成更多的外圍專利,促進外源技術內源化。堅持支柱和基礎產業優先、核心和關鍵技術優先的原則,抓好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重點鼓勵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先進製造業、新材料等領域,研發更多達
⑦ 中小型食品企業建網路商鋪的意義在哪裡
任何企業,他的產品銷售都是他所有工作的重心,為了這個重心,那真是各盡所能,往往收效不是很大,這是為什麼呢?那就是方法不對,事倍功半就是這么來的。特別是大多數的中小食品企業,對各種批發市場和中小型展會非常青睞,往往是花了大價錢,效果卻不怎麼好,非常苦惱。這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他們把這些場合當作他們賣東西的地方,看是生意紅火,累得夠嗆卻不見得會賺錢。真正適應市場潮流的現代營銷模式對他們來說總覺得不靠譜,就這樣他們失去了一次次做大做強的機會。其實符合市場的營銷模式很簡單,首先就是建一個適應現在社會的企業網站(確切說是網路商鋪),把所有的與經營有關的東西(產品展示、盈利模式、業務推廣、售後服務等)搬到網路商鋪中,使每一個與你打交道的人都能夠輕松的找到你,了解你,這樣才能和你做生意。其次,當他看到一個非常美觀漂亮、能昭示企業實力的專業網路商鋪,對您油然而生的產生一種敬意,難道還發愁生意不上門嗎?而這一切,早已由一個胸懷天下的專業團隊為您想到了,他就是-------中食網工作團隊,已經有好多的中小食品企業從他們專業打造的網路商鋪中找到了輕松做銷售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