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批發網邏輯校驗錯誤
『壹』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權之爭這個問題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能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前阿里巴巴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自雅虎、阿里巴巴就控股權公開爭執後,阿里巴巴股價開始上漲,一度摸高至14.31美元。
沸沸揚揚的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從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馬雲會否出局」的懸念到現在的「衛哲放狠話」,「交惡」兩年多的台下之爭正演變為一場檯面上的口水仗。
雅虎與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這場「控股權」風波,背後是誰在控制?
馬雲和楊致遠:親密的接觸
這場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的公開化,是由一份即將生效的協議引起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5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雙方簽訂的協議內容。這份被外界稱為「雅巴合作」的協議稱,雅虎以10億美元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集團39%股權,約定在2010年10月後,雅虎將獲得阿里巴巴董事會的第二個席位,同時雅虎的投票權將由35%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則從35.7%降至31.7%,軟銀則保持29.3%不變。由此,馬雲可能失去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馬雲當年為何簽這么一份可能對自己不利的協議呢?這離不開楊致遠。
馬雲與楊致遠結識於1997年底,彼時馬雲就職於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那時我在雅虎,來北京出差,當時開通了雅虎中文版,我陪楊致遠回來,在北京有個新聞發布會,馬雲當時在外經貿部,他代表政府來接待我們。」曾任阿里巴巴美國公司總經理和阿里巴巴集團CTO、現任北極光創投合夥人的吳炯對時代周報說。
此後,馬雲與楊致遠及吳炯都保持著聯系,直到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並融來2000萬美元時,吳炯決定加盟阿里巴巴,「我當時就想馬雲這個人以後一定能成大事,」吳炯說,「一見面馬雲就展示了他准備做的阿里巴巴網站的雛形,我一看就明白,這又是一次機遇。」
雖然馬雲從雅虎挖人了,但馬雲與楊致遠仍交好。與馬雲的強勢相比,楊致遠被業界公認為「作風平易近人、處世謙虛謹慎」。
於是就有了2005年8月時的「雅巴交易」。彼時的阿里巴巴遠不是今天「等同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地位,對於雅虎的10億美元及對阿里巴巴的認同帶來的好處,馬雲顯然無法拒絕。
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當時需要雅虎,但能有那樣一個協議,還是因為對楊致遠在雅虎地位的絕對信任。在阿里收購雅虎中國、雅虎獲得阿里集團40%股份後,楊致遠對雙方關系的互動和管理也可謂良好。雖為第一大股東,但楊致遠基本不插手阿里巴巴的運營,他認為「這是馬雲的事」。以楊致遠的商業邏輯來看,雅虎對阿里巴巴是一項財務投資,這完全是馬雲的生意,由馬雲說了算。
這就是楊致遠,或許這正是馬雲能夠簽那份「雅巴合作」協議的根本原因。這樣的關系讓馬雲認為,即使到2010年10月,雅虎也不會行使上述條款所賦予的權益。
但不得不說,在這件事情上,馬雲有點樂觀了。
馬雲和巴茨:犯沖的「對決」
馬雲與楊致遠的蜜月因巴茨的到來而結束。2009年1月,卡羅爾 巴茨擔任雅虎CEO並成為雅虎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則因與微軟洽購案的失敗辭去CEO一職,但仍留任雅虎董事會成員,並重新扮演「雅虎酋長」的角色。
作為「前互聯網時代」的英雄,楊致遠對雅虎的發展有「錯誤」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網民來雅虎的招牌菜,留住人還要靠雅虎的媒體內容」,之所以有這類的發展思路,因為楊致遠不理解搜索的根本,那時也沒有競價排名之類的業務模式。雅虎空有搜索技術先發優勢,卻沒法化為商業價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種互聯網新應用所淹沒的雅虎,已是「沒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財經分析師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來自對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確,據時代周報記者在日本的調查了解,雅虎的搜索引擎至今雄踞日本市場第一名。
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與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覺得楊致遠是「冤大頭」,但現在業界的評論是:「這單交易可能是楊近年來職業生涯唯一正確的決定」。
對於巴茨,馬雲也有點大意。2009年3月,即巴茨上台兩個月後,馬雲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雅虎去留無所謂,只是一個股東。但一向風格強硬的巴茨未必這么認為。
巴茨剛上任想做出業績,而雅虎最大的收益來源—阿里巴巴的收入—則是她「耍威風」的重點。據外國媒體報道,巴茨在雅虎主營業務的決策上並沒有體現出她對互聯網的理解,導致公司屢屢流失人才,業績讓投資者失望。
但越是這樣,巴茨越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據外媒報道,馬雲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時去美國拜訪,巴茨當著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面,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
據稱,隨後巴茨還有很多強勢舉動和意圖控制阿里巴巴的想法表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和他的管理團隊開始重新審視雅虎39%股份給公司帶來的不確定性。
在這期間,在微軟欲收購雅虎時,阿里巴巴方面放出風聲,希望籌集資金回購雅虎手中的股份,增強其自身獨立性。但是,雅虎不肯放棄阿里巴巴的股份。
因而,從技術層面上看,正如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方興東所言:「馬雲甚至可能下課。」
馬雲危機如何化解?
9月初,巴茨表示無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這一言論非常符合巴茨的風格,但沒料到半個月後會在中國媒體上掀起一場關於阿里巴巴控制權的爭奪風波。
「一言以蔽之:馬雲鬧庄,不是雅虎挑事。」阿里巴巴前資深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這次在媒體掀起的風波,應該是馬雲的公關戰。馬雲的公關戰是世界級的,成功地撬動這個話題,旨在吸引公眾關注,從而給雅虎壓力。」
可佐證的是,在中國媒體掀起風波之後,巴茨在美國開始服軟:「我們作為股東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是戰略性的,對公司和股東來說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巴茨還對馬雲贊譽有加:「作為股東,雅虎不會干涉阿里巴巴的經營業務,我們支持馬雲及其團隊的經營決策。」巴茨稱馬雲是「我們這個時代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業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並不想放過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寶和淘寶上市之前,雅虎不會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對巴茨的這個期待,阿里巴巴副總裁、雅虎中國總經理、淘寶首席市場官王帥回應稱:「淘寶網沒有上市計劃。暫不會考慮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模式的嘗試,更不會為上市而去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核心目標。」
隨後在給時代周報的回應中,王帥稱,所謂控制權之爭,其核心是對中國市場、對客戶、對合作夥伴的理解尊重之爭。拋開上述基礎,憑空討論所謂「控制權」之爭毫無意義。對於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將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的表態,王帥表示,自巴茨出任雅虎CEO以來,其對互聯網業務、中國市場以及合作夥伴的種種決定和表態,讓人難以理解。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國雅虎現狀,或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不僅王帥頻頻發話,9月21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CEO再放狠話:「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雅虎是爺爺輩的企業,但作為爺爺輩的雅虎為老不尊」,並指責雅虎並不曾提供搜索技術。
公關戰至此,阿里巴巴方面有點「過了」。事實上,阿里巴巴前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06年並購了雅虎中國後,曾想用雅虎搜索替換掉最原始的淘寶搜索程序,但覺得替換非常麻煩,就一直用到現在。」
換言之,不是雅虎沒有提供搜索技術,而是阿里巴巴方面不願意用人家的。對此,時代周報記者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但阿里巴巴不予回應。
另一個對雅虎的指責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價達到20港元上下,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生日前兩天,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近1.1%的股份,讓「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卻沒有指出,就在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股票的六天前,是馬雲先以20.78-21港元的價格,高位拋售公司1300萬股股份,套現約2.70億港元。正如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馬雲可以出售,雅虎就不可以?都是商業行為,都在追求投資回報,還是客觀一點吧。」
事實上,對於馬雲是否有可能出局的擔心,業界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因為,馬雲對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馬雲在中國政府層面的影響、在國際上的影響,更是不可小看。不僅職業經理人巴茨明白這一點,軟銀的孫正義更是明白這一點,讓馬雲出局,除非大家不想玩了。但從巴茨女強人的個性、不肯輸於馬雲、甚至還要以此立威的心態來看,巴茨拿控股權來說事,一點也不奇怪。
馬雲應如何應對?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有兩個可行方案,一是爭取孫正義,抗衡雅虎。「雅巴爭執中,真正的關鍵角色是孫正義。孫會比較傾向於支持馬雲。因為淘寶和支付寶的上市,對他利益最大,雅虎呢,會坐等分肥。而這一點,正是馬雲遲遲不願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資,返購雅虎。「買下雅虎25%股權即可控股,需要50億美元,但馬雲目前沒有。」
中國的明星企業家們開始為第一波融資還債了,馬雲也是如此。有傳言稱,馬雲「很有可能以支付寶的控股權換取資金,並取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阿里巴巴前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
『貳』 阿里巴巴集團被罰182.28億元!阿里巴巴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因為阿里巴巴出現了運營上的錯誤,觸犯了我國的《反壟斷法》。在我前幾天看到這個新聞時,我很震驚,因為阿里巴巴是一個很大的公司,基本上每個人都會用這個公司的產品。從邏輯上講,這么大的公司在經營公司的時候,肯定會非常小心,以防自己的同行撬走自己的客戶和生意。但是沒想到這次居然被罰了這么多,也讓很多人懷疑阿里巴巴這次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之前,壟斷行為之前可能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畢竟很多人覺得可能離自己太遠了。但是隨著阿里巴巴被罰款,各大企業如何在人們的生活中實現壟斷的方法和手段逐漸被發現,這也使得這些行為越來越受到重視,也使得其他企業不敢像以前一樣肆意進行壟斷行為,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綁架”消費者。從長遠來看,這對消費者非常有利。
『叄』 推薦些做批發的網站 類似阿里巴巴的
知道一個慧聰網,不過沒有阿里巴巴那麼大那麼全
『肆』 阿里巴巴管理層
衛哲 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武衛 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
李旭暉 首席運營官兼執行董事
鄧康明 資深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彭翼捷 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伍』 阿里和騰訊為什麼一個總被稱贊一個總被罵
1、創始人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家公司。
馬雲是典型的文科生,語文、英語兩科所向披靡,一張說相聲的鐵嘴,再加上以前當過老師,形容只能是:能說會道,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伶牙俐齒。要不是阿里巴巴真的成功了,以馬雲的口才,在傳銷里做個骨幹含無壓力。但是理科代表數學嘛——了解過馬雲生平的人都知道,高考數學18分是誰的成績。
馬化騰是理科生,擅長數學邏輯運算,事實上馬化騰同學本身就是非常優秀的程序員。但是,小馬同學真的是靦腆的理工男,除了在必要的情況下,馬化騰很少對外交流。他本人家庭富裕,學識涵養都是一流,就是性格有點害羞。
2、公司導向,互聯網世界三基石:技術、產品和運營。
一家公司的導向就像指南針一樣影響著一家公司的各個方面。
阿里巴巴以運營為導向,主要面對商戶端,to B。和普通消費者很少打交道。因此普通消費者得到的有關阿里巴巴的消息,更多是阿里巴巴官方放出來的。當然是正面消息多一些。有一個例子可以參照馬雲或者說阿里巴巴的運營能力有多強——西湖論劍。當年還是小角色的阿里巴巴,為了在行業內打開知名度,來獲得商業機會。舉行了著名的西湖論劍。當時的阿里巴巴要打開知名度,無論是融資還是獲得商業合同,得花多少廣告費啊!可是馬雲這廝,利用當時風靡大陸的武俠風,把金庸先生請了過來。當時的互聯網江湖不管是搜狐還是網易,誰會給馬雲面子去參加一個增加阿里巴巴曝光率的會議啊?可是金庸先生去了。而丁磊、張志東、張朝陽等都是武俠迷。金庸先生的面子總要給吧!於是都去了。各位,武林大會一般只有盟主或者少林武當這樣的泰山北斗才有資格召開。馬雲的這一步棋,這一下子就把阿里巴巴的地位拔高到搜狐網易一個水平,甚至更高。IT界五嶽劍派,阿里巴巴是盟主,這么一個傳說自此開始。
騰訊是以產品為導向,主要面對普通消費者,to C。比如QQ,QQ空間,偷菜游戲,微信、騰訊視頻、騰訊新聞等。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天天在使用,那裡感覺不舒服不好用,或者說後台崩了啥的,立馬就能知道。而且眾口難調,心理學更有有人幫你10次,你不會記得,但是如果他害你1次,你絕對會記仇。這就是惡人只需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好人必須有九九八十一難的原因。這不是什麼道德、素質、文化、水平的問題,這是人的本性。再加上騰訊的核心產品——游戲。以前的、包括現在的部分國人可謂是深惡痛絕,從盛大,巨人、到網易、騰訊。家長一旦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玩游戲,那麼這個游戲公司保准被罵的墳頭冒煙。
3.公關。
阿里巴巴的公關,絕對是殿堂級的存在。全國那麼多公司,只有阿里巴巴把公關部門放在頂層設計里。馬雲本身也是一個公關宗師——滿嘴的胡說八道跑火車和心靈雞湯,但就是引得當時還不怎麼明智的廣大人民群眾顱內高潮。後面支付寶白領日記後,彭蕾的公關;NBA事件後蔡崇信的公關等,都堪稱教科書級別。阿里巴巴的公關能力可見有多強悍。再舉個例子:公益方面。我們都知道馬雲搞出來了一個螞蟻森林,然後又搞了「馬雲鄉村教師計劃」等。然後又是捐出來多少億做慈善。
相反騰訊做公益好像沒有聽過。事實上騰訊集團多次榮登慈善排行榜第一。公益善款一點不比阿里巴巴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可以去相關公益部門可查。但是騰訊在公益方面的消息,幾乎鮮有人聞。甚至著名的3Q大戰也是騰訊贏了,但是大家都記住了反壟斷鬥士周紅衣,而忘記了騰訊才是受害者兼勝訴方。
『陸』 阿里巴巴 時間戳校驗出錯,和服務端時間差距不能超過5分鍾 怎麼辦
我也出現這個問題 升級了下瀏覽器 或者換個瀏覽器就好用了~
『柒』 Android無線開發的幾種常用技術(阿里巴巴資深
完整的開發一個android移動App需要經過從分解需求、架構設計到開發調試、測試、上線發布等多個階段,在發布後還會有產品功能上的迭代演進,此外還會面對性能、安全、無線網路質量等多方面的問題。
移動App的產品形態各不相同,有的是內容類,有的是工具類,有的是社交類,所以它們的業務邏輯所偏重的核心技術有些差別,但它們都會用到一些常用的技術方案。今天我們就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常用技術,以後會專門分專題來詳細介紹這些技術的原理和使用場景。
1. Multidex
在Dalvik虛擬機所使用的dex文件格式中,用原生類型short來索引文件中的方法數,也就是最多隻能有4個位元組65536個method,在打包apk的過程中會把工程所需要的全部class文件都合並壓縮到一個dex文件中,也就是說自己開發的代碼加上外部引用的庫的方法總數不能超過65535。
隨著業務邏輯的不斷增長,很容易就會超過這個限制,在編譯期間就會遇到這樣一個錯誤:
還好google官方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Multidex,它會把dex文件拆成兩個或多個,第二個dex文件叫classes2.dex,在Application實例化後會從apk中解壓出classes2.dex並將其拷貝到應用的目錄下,通過反射將其注入到當前的ClassLoader中。但是這個方案非但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也不能直接拿來用,而要加入自己的一些改造,來解決NoClassDefFoundError、INSTALL_FAILED_DEXOPT等問題,以保證自己的dex被順利的載入流暢的執行。
2. Plugin
Multidex雖然可以解決方法數的限制,但隨著業務邏輯越來越多,apk的大小也變得越來越多,而且有一些功能並非全部用戶都想用的,所以會把一些功能模塊獨立出來做成插件,讓用戶可以按需下載更新,這樣既減小了包大小,又改善了用戶體驗。
插件類似於windows的dll文件,放在某個特定目錄,應用程序主框架會用LoadLibrary載入各dll文件,按插件介面去訪問插件。Android的插件技術也是這樣,利用一個進程可以運行多個apk的機制,用ClassLoader將宿主apk之外的類載入進來,插件的context可以通過createPackageContext方法創建。因為插件中的activity,service等組件如果沒有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將不能運行,所以需要預先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聲明一個代理類(ProxyActivity),將這個ProxyActivity傳給插件,讓插件的activity也有訪問資源的能力。
3. Hot Patch
有時一些嚴重的crash bug或漏洞需要緊急修復,但有些用戶不會或不願意立即升級,而且頻繁升級,沒有特別的功能更新只是修復bug的升級,對活躍用戶是一種傷害。熱補丁就可以解決這樣的窘境,它是一種可以線上修復的技術方案,有動態改變方法的能力,一般大型的移動應用都會使用熱補丁來處理緊急事件。
Hot Patch可以通過hook來修改java的method,注入自己的代碼,實現非侵入式的runtime修改,或者採用正向編程,通過工具生成patch文件,通過jni bridge指向補丁文件中的方法。還有就是利用ClassLoader,在dex中查找class時,如果找到類則返回,找不到就從下一個dex文件中繼續查找,由此可以想到,在把問題修復後,可以單獨生成一個dex,通過反射插入到dexElements數組的最前面,這樣就能讓dalvik載入補丁里的類了。
4. Push通道
Push是移動App常用的一種無線技術,基礎是基於TCP的心跳機制,和客戶端維持一個長連接。用處是向客戶端推送消息,或者代替客戶端定時去從伺服器pull的策略,改為客戶端接收到push消息後再去pull。
如果每個應用都自己實現push通道的話,cpu就會不定時地經常被喚醒,耗電量達到難以容忍的程度,而且自己搭建push平台的成本也很大,實時性和效率也存在問題,一般都直接使用一些服務商提供的push方案,這些push平台一般都經過了優化設計,在跨平台和網路穿透性、長連接心跳包、多客戶端App鏈路復用、服務和連接保活等技術上做了優化。比如Agoo最初是淘寶無線事業部開發的push服務,在逐漸完善和支撐淘系其他app後,通過服務端容量、通訊協議優化、業務和開放能力的拓展改進後,與友盟等合作,開始向第三方提供推送服務。
5. 應用加固
一款熱門的移動app或游戲發布後會受到很多的關注,經常會遇到二次打包的盜版行為,破解者要麼修改游戲的資源文件、道具、分值甚至直接把訪問的站點指向自己架設的伺服器,損害了開發者的利益;要麼偷偷植入自己的惡意代碼,表面上看起來跟正版的app完全一樣,在後台卻盜取用戶隱私,植入木馬;要麼通過反向工程學習原app的核心技術,打破技術上的競爭壁壘。
為了防止被破解只通過混淆是遠遠不夠的,即使是在native層混淆也還是會被人熟練的反編譯,所以需要一套對apk的保護方案來反調試、防逆向和防篡改。一般的加固方法都是對原apk先進行加密,然後和殼合並生成新的apk。殼是用來解密apk的dex文件。當應用啟動時,殼先解密原apk,准備好自己定義的ClassLoader,然後獲取源程序中的Application名稱,通過反射找到正確的Application對象,運行它的onCreate方法,這樣原apk才能被真正運行。其他一些反調試的方法有針對反編譯工具,在源程序中加入一些無效的指令或無效的指針,引發反編譯工具的崩潰,還有就是加花指令,利用一些跳轉,堆棧操作等指令,讓破解者無法清楚地理解反匯編後的內容。
6. 其他
除了上述幾點外,在服務端還會涉及灰度策略、鏈路流量優化、動態更新配置、防DNS劫持等技術,在客戶端會涉及用戶埋點上報、在線監控、進程保活、H5和native混合開發、注入框架等。
『捌』 為什麼說馬雲不僅是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還是個優秀的段子手
很多人都感謝馬雲給大家帶來的便捷的生活方式,認為馬雲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他懂得功成名就後不眷戀財、權,而是功成身退,大家都希望馬雲退休後的生活能夠不再那麼操勞活得輕松一點。
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 是我們修來的福報;未來世界婚姻決定權在女人而不在男人;男生過早希望成功,過於追求成功,過於希望快速成功,過於追求成功,過於希望快速成功,而女性懂得如何提升自己;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嘴不言;我們發現一件事,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可能沒有邏輯,但當你恨一個人的時候就有邏輯。
『玖』 阿里巴巴為什麼在美國上市
1、在中國,管理在中國,但資金來源和注冊點在海外。中國目前禁止外國控制信息公司,外國風險投資家通常拒絕他們的公司在國內上市(事實上,由外國投資者控制的互聯網公司不能在國內上市,而且在證監會看來,可變實體是非法的)。
2、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我國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高,要求上市公司持續盈利。企業結構不會那麼復雜。阿里巴巴的控股結構包括多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控制另一個子公司。
3、從企業注冊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有工商注冊,而美國有商業注冊。後者對企業本身的要求很低。在上市過程中,國內審批時間很長。2009年,在紐交所(NYSE)加入納斯達克(Nasdaq)之後,上市要求遠低於美國本土。
作為世界上最激進的交易所,納斯達克甚至允許雙重股權結構(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易所堅持權利平等)。阿里巴巴管理層持有的股份不多,但其投票權大於普通股東。VIE結構,簡稱VIE,是指將公司的經濟利益轉移給第三方的一系列合同。通過這種結構,日本的軟銀集團和美國的雅虎公司實際上持有阿里巴巴的「多數股權」。
4、美國是一個巨大的融資市場,阿里巴巴認為它籌集到的217.6億美元在中國很難實現。
5、所涉及的稅收、審計和時間都是昂貴的。阿里巴巴集團之前的上市准備,包括文件和期權,都是按照海外規定設計的。如果轉移回中國,一方面是面臨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是需要根據國內會計准則重新設計。「稅收的成本,審計的成本,簡直令人震驚。這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6、A股上市也不利於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
最後,國內的上市制度並不適合阿里巴巴這樣的龐然大物的發展。或者這些互聯網公司不符合中國的上市制度。
『拾』 有沒有人在阿里巴巴批發網上被手機號為15995673607的做手工活騙過的
通過法律途徑介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