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好蔬菜批發市場
『壹』 求教蔬菜水果如何管理進銷存好
可以使用execle表格做進銷存統計,但是挺麻煩的,現在比較多的就是用進銷存軟體
水果店是屬於農貿行業吧,我覺得《水果蔬菜經銷管理系統》是一套專門為水果蔬菜經銷配送行業開發的一套高品質的管理軟體。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規模的水果蔬菜產地、批發及零售配送行業,該軟體並已在全國上百家商業單位得到推廣使用,你可以試一下。
『貳』 本人家裡是做單一蔬菜批發生意,現准備擴大經營,開一家蔬菜配送公司,怎麼運行
1.一般大中型的飯店、食堂等他們都已經有穩定的貨源,別人早就聯系好了,你如果唐突的進去問他們的話,基本上沒有效果的。即使達成了一致協議但是他們肯定會把價格壓得很低,對你不利。
2.你自己是生產基地幹嘛要自己親力親為啊,你最主要的任務是把蔬菜的品種選好,培育出賣相好看,又有營養的蔬菜,千萬不能是有害的蔬菜。
3.銷售的話,你剛開始最好先去聯系每個城市的大的批發市場,價格給他們一點優惠,做批發的人會自己聯系你要貨的,而且前期剛開始跑批發市場的效果絕對比餐館好。
4.即使你問了10個批發商1個有意向,你再跟進一下,給他點好處,他從你那裡進貨10車你的利潤一下子不就上來了。
『叄』 蔬菜經銷商如何經營蔬菜生意
菜販子收購菜農地里的蔬菜,運到哪裡賣?如何去賣?賺錢么?直接下鄉去收購菜農地里的菜,通常有兩種菜販子,一種是專業批發商,一種是當地小販。專業批發商收購的蔬菜,全國各地都有可能去批發;當地小販收購的蔬菜,通常在本地區售賣。從這兩種菜販子的買賣情況來看,專業蔬菜收購批發商投資多,面臨的風險較大;當地小販開車直接去菜農那裡收購蔬菜,更辛苦但成本低,通常是旱澇保收,幾乎不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罷了。
直接去菜農田裡收購蔬菜的就這兩種菜販子,一種主要靠二道販子批發,通常不零售;一種菜販子主要面對消費者,批發帶零售。還有收購蔬菜的老闆,直接把蔬菜配送給各個超市蔬菜攤位,有直接批發配送的,也有自購自銷的。主要也就這么幾種菜販子,才會直接去菜農那裡收購蔬菜,然後批發或者自己銷售。無論是那種菜販子,起早貪黑、風餐露宿都不容易,還必須懂得一定的收購、運輸、銷售渠道和經驗,才能夠更好的賺錢!
『肆』 如何做好蔬菜的保管工作
如何做好蔬菜的保管工作
一、對蔬菜經營合理定位。
很多管理者認為,蔬菜對於超市來說,其存在的目的僅僅是增加超市經營品項和吸引人氣,但是10%的銷售佔比和17%的盤點毛利(曾經任職過的一家連鎖上市超市)是很多大類、品項無法做到的。可以說,蔬菜做的好,不僅可以拉動超市人氣,提高客單量和其它區域商品的銷售比率,同時也可以做可觀的毛利。但是,很多管理者在做蔬菜的時候也出現了問題,或者一味的追求毛利率,或者一味的追求銷售額。筆者認為,蔬菜經營由於它對於超市經營的不可替代作用,在不同的時段應該做不同的管理。對於需要搶占市場份額的超市來說,銷售量最重要,通過銷售帶動人氣,但也不能一味的負毛利或者低價銷售,還需要考慮整個蔬菜部門的成本開支,做到能賺最好,不賺不虧也行,不然能做到少虧當盈也可以。而對於市場相當穩定的超市來說,通過合理的管理來贏取意料外的利潤是一個蔬菜部門管理者需要下功夫做到的。
二、做好市調和采購工作。
蔬菜,做為家庭主婦的必購商品,其品質、價格和促銷往往成為決定超市蔬菜經營好壞的關鍵點,而采購和市調卻是商品品質、價格和促銷的基礎。因此,如果要做好蔬菜,必須做好采購和市調工作:
市調包括顧客的市調和商品的市調,顧客的市調我們重點放在顧客對於我們的合理建議和顧客希望在我們門店購買的的商品品類,而商品的市調不僅僅是針對競爭店相同單品價格的調查,它還包含了相同單品的品質、不同時段的價格、陳列等操作方法的市調,它還包含了對異地蔬菜、本地蔬菜在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的價格、品質以及價格波動的調查。因為蔬菜的價格(特別是本地季節性蔬菜)相當敏感,可能會受到市面出貨量的影響,短期內價格變動幅度很大,所以要求市調盡可能每天進行,同時在做市調的時候注意「貨比三家」。因為每個農產戶的價格是他們個人認為理想的價格,很可能同品質的同一個單品有多種批發價。這時,就需要我們進行價格比對,雖然耗費的時間可能長點,但這樣會讓我們的價格利潤空間更大,競爭力空間也更大。
采購,是對市調結果的一個總結,也是超市經營的重中之重,對采購單品的甄選和成本的降低直接體現在商品品質的提升、價格的下降、利潤空間的增加,從而門店蔬菜經營更具有競爭力,因此,必須加強對蔬菜商品采購的管理。相比與超市經營的其他單品而言,蔬菜經營條件和環境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因為它從種植、收獲、運銷的規范性較低,而且對蔬菜保鮮的要求也比較高,加上由於蔬菜單品的品質和價格受季節性和出貨量的影響較大,這就需要采購員對市場保持高度的敏感,隨時掌握商品的流行性和突發社會性事件的影響,趨利避害,同時,對蔬菜單品的屬性有著非常專業的了解和把握。一般說來,蔬菜的采購渠道主要有兩個:當地采購和跨地區產地采購,當地采購又分為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周邊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戶)。而短時期內跨地區蔬菜季節性和產貨量的變動不大,加上保鮮、銷量問題的影響,進而要求采購員尤其關注本地蔬菜的采購,需要對本地季節性蔬菜采購時間的掌握的非常到位,比如說本地農戶每天早上5:00到蔬菜批發市場進行蔬菜批發、售賣,那麼就要求采購員必須在早上5:00以前趕到市場,對所需要采購的單品品質、價格做一個確認,得出第一手的數據。當然,如果同農戶直接定有送貨協議的供貨量比較穩定可以不予考慮,但是市面上的一些野菜等比較罕見的特色蔬菜還是需要采購員到市場采購,同時,還需要對一些有送貨協議的蔬菜單品的價格、品質進行核對,避免合作農戶的亂漲價和所供單品的性價比失調。采購需要盡量找到蔬菜采購中價格、品質最佳結合點,以利於門店的經營。
『伍』 蔬菜批發生意應該怎麼做
1、懂蔬菜
在農批市場進行批發蔬菜的朋權,尊稱為賣手,作為一個賣手,第一個基本功,真的得懂蔬菜才行。對自己經營的蔬菜,能夠一眼看過去,就可以看出它的品種、產地、檔次與品質。
因為只有明確了蔬菜的檔次,才能夠根據市場行情,准確開價。否則開價一不準,好貨當差貨賣了,白白虧死了;差貨當好貨開價了,只能白等,最終當垃圾了。
2、懂行情
農批市場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自己來了一車貨,看了一下行情,別人都賣5塊,也有不少客戶也想5塊要,但是看到自己的貨還行,想多賣幾毛,結果無人問津,而且行情不斷往下走,從5塊到4塊到3塊,自己更捨不得,最後自己辛苦守了一天,到半夜可能2塊就處理了。
3、懂客戶
農批市場其實是批發商與采購商較量的場所,說白就是賣手與買手的鬥法場,其實賣手與買手是一對天生的朋友,也是一對天生的對手。作一個賣手必須要了解買手的心理,背景、需求及習慣,做到知己知彼;
買手就是賣手的客戶,但也是一個需要鬥智斗勇的客戶,所以作為賣手,要關注並記住這些經常到市場采購的客戶,了解他們需要的品種,需要的品質,要貨時間,采購的用途等等。
4、注重做貨品質
現在很多貨主由於入行不久或已有固化思維,總覺得的自己貨品的包裝、規格與當地的貨品差不多,就可以在市場上賣得不錯,而現實告訴人們,這樣賠得很慘。
在做貨過程中也要選擇口碑好的加工廠、甚至在做貨現場有必要時可以給加工廠工人加餐等以保證能最大可能的做出符合市場采購喜好的貨品。
5、深耕一個市場
如果確定要做批發市場的生意,一定要做好長期深耕一個市場的准備,否則,真的不建議來博運氣,特別是拿著幾萬辛苦錢來做這件事的老闆。
選市場時,可以參考該市場與產地的距離、市場費用、市場吞吐量、自己的貨品在市場的價格穩定性等,並根據實際情況去連續性、有計劃性地發貨。
『陸』 我搞蔬菜批發主要做蔥,怎麼找好管理的 系統啊
我是做水果的,往大了說也算是同行吧,目前用的森果的,簡單容易操作,想了解的話可以去他們官網看看,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對接,免費上門演示
『柒』 如何做好蔬菜批發生意
慢慢來
『捌』 蔬菜超市如何經營,如何把蔬菜保存好
蔬菜超市的經營2008年02月26日 星期二 21:08生鮮超市蔬菜經營現狀分析(1) 毋容質疑,生鮮經營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的學者甚至提出,「生鮮食品」是驅動整體賣場的靈魂,是超市經營的命脈,是商場集客力的重要來源,是門店吸引來客數的重要因素,社區型超級市場的成敗完全取決於生鮮商品銷售營運的好壞。同時,蔬菜、水果在整個生鮮部是個極其重要的部門,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都是人們每日必須消費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質量和價格,成為生鮮經營商品質量、價格以及形象最敏感的溫度計。商業上有句名言:蔬果帶動肉類、海鮮;肉類、海鮮帶動麵包和熟食。可見蔬果經營在整個生鮮經營中的龍頭帶動作用。
生鮮部門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門,同時營運的特點也是難度最大、跨度最廣、專業性最強,而在生鮮品經營中難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於蔬菜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喪失,保鮮不好易影響賣相與鮮食的效果,甚至腐爛變質,以及現階段蔬菜儲存、運輸、加工條件的落後與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得現在超市蔬菜經營存在著很大的困境。
問題與困境分析首先要確定主要競爭對手,確立參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損失因素與可以避免的人為因素。單純從蔬菜經營的角度來講,超市蔬菜經營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競爭對手是農貿市場、早市以及馬路商販。果蔬產品不同於服裝、家電等其他耐消費品,顧客會多跑幾家超市,好貨比三家。每個生鮮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務半徑,為了采購的便利性,顧客一般都會就近購買。因此,由於服務半徑的影響,同行不是主要競爭對手,其他超市並構不成太大競爭。
可以說,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超市蔬菜經營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困境是:鮮度控制不好與過大的物損。「新鮮度」是鮮銷蔬菜的生命和價值所在,消費者在購買蔬菜時,質量判斷主要還停留在形狀、色澤、新鮮程度等為主的感官判斷上,在同樣的采購成本條件下,鮮度最終可以影響到銷售的價格。但由於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鮮期短,怕磕碰,難儲存,極易腐爛變質。因此,在銷售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與貨物損失,這些是產品的物化性能帶來的必然損失。但是,由於管理水平、流通銷售方式的不同,即人為因素帶來的損失差別卻很大,這些因素是改進經營狀況中需要控制的重點,需要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與產生差距的原因。根據筆者的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下面幾點:
1、管理上的原因。由於蔬菜類商品的產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變質、不易保鮮的物化特徵,在配送、擺放、銷售、指標核算等各個環節,對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與不同的管理流程細化程度,會對蔬菜的鮮度保持與物耗控制產生很大的差異。其中的重點是責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經營各個環節的人員做到小商販那樣的責任程度,關鍵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標核算、物質獎懲、規范流程來提高各個環節所有人員的責任心與積極性。
2、銷售方式。銷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設施、燈光、擺放、保鮮,以及供應商合作方式、定價原則、折扣等各個方面。
3、采購。貨物采購的方式與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銷售。現在超市蔬菜絕大部分的貨物來源還是批發市場,不管是超市的自采還是供應商供貨。不同於工業產品,蔬菜類商品的分級質量標准,描述起來非常模糊,難以明確,蔬菜本身在生長過程也不可能大小規格統一,所以采購與銷售各個環節的質量對接,性價比的核算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幾點,往往是超市蔬菜經營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筆者認為卻不是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也不是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問題的最有效途徑。因為單純從競爭對手的角度考慮,上述幾個方面無論超市管理做的多麼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販,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鮮度與物損,還需要從下述幾個方面認真應對:
4、二次包裝與配送。為了便於管理與降低成本,現在規模較大的連鎖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品配送中心。生鮮配送中心的主要職能有(針對蔬菜類):統一采購,依靠規模采購降低采購成本與堵塞采購漏洞;對采購的蔬菜進行初步分級與加工;蔬菜的臨時保鮮儲存;根據各個門店的需求將蔬菜配送到各個門店等。可以說,生鮮配送中心的設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在分裝與二次配送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沒有引起管理者足夠注意的物損的問題。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對蔬菜進行初加工,剔除殘次果、爛葉是必須的,但是筆者認為對大部分蔬菜分包,包裹保鮮膜的工序是沒有必要的無奈之舉、多此一舉。
包裹保鮮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鮮與防止顧客隨意挑選帶來物損。其實蔬菜本身就是鮮銷產品,依靠保鮮膜來保鮮,根本就不是一個好辦法,還沒有加濕的效果好,保鮮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時把蔬菜銷售出去。雖然沒有包保鮮膜,小商販的菜比超市的新鮮,就是一個明證。另外,消費者在采購產品的時候,都有一種主動挑揀的慾望,你把產品都給他捆好了,讓他被動去消費,缺少了一種挑揀的樂趣,豈不讓他非常的不爽。有過超市促銷經驗的人都知道,對於大堆頭的隨意挑揀促銷產品,場面非常的火暴,價格是一個方面,隨意挑揀的心理因素也是一個原因。歸根結底,採取這種包裝方式主要的原因還是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與管理水平沒有信心,產品如果比較統一、標准,看上去都很新鮮,銷售人員的責任心再強一點,象小商販那樣,難道還怕顧客挑選?
同時,二次包裝對蔬菜的損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與磕碰。在運輸過程中,些須的摩擦與磕碰是難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裝的過程中,又會出現二次的磨損,甚至更大的磨損。就拿黃瓜來說,在第一次運輸過程中,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會有輕微的壓痕,這是必然的,當在第二次包裝時,瓜與瓜之間的接觸面必然發生了變化,不可避免的又會出現第二次壓痕。更糟糕的是,當進行了二次包裝後,重新裝箱配送,裝箱一定不會緊密,會比較蓬鬆,而蔬菜運輸時最怕的就是裝箱不緊實,這樣在運輸過程的顛簸中,給蔬菜帶來的磨損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觀察農貿市場商販的蔬菜,怕磨損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呵護嬰兒那樣的保護蔬菜,這也是黃瓜可以保持「頂花帶刺」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二次包裹保鮮膜必然會增加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講,二次包裝是得不償失。
5、偏重設施建設,忽略了與上游蔬菜供應環節的緊密聯系與協作。連鎖超市的蔬菜經營管理,一般都會比較關注面對顧客銷售的蔬菜經營形式,包括經營品種項目、賣場布局、設備配置等。在蔬菜經營管理流程設計時也會更多考慮蔬菜加工和經營過程本身,而對蔬菜供應上游的采購環節、來源和物流配送的影響卻疏於認真考察與應對,實際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購配送現狀等外部因素對超市蔬菜經營的影響非常之大。
對於生鮮產品來講,商品的產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難度越小,例如麵食、分割冷凍肉等。如果蔬菜產品在進入流通與銷售之前已經最大限度地標准化和產品化了,超市蔬菜經營者就會大大減少為蔬菜產品加工核算,以及損耗控制之類的問題所困擾。這就需要現在的超市經營管理者,要重視與加強與上游的蔬菜供應商的協作,借鑒供應鏈管理思想與「零庫存」思想,把蔬菜的產品化程度盡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購、加工方向發展,真正的與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而非單純的競價打壓政策。傳統的購買運作與現代采購戰略在觀點上的差異可以集中歸納為致力於所有權總成本最低而不是購買價格。盡管生鮮商品的購買價格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是這僅僅是蔬菜總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考慮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務成本和產品壽命周期成本。產品周期壽命成本對生鮮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例如,如果從批發市場進貨,和競爭對手處於同樣的起跑線上,如果能夠從蔬菜種植基地直接進貨,就可以節省1-2天的貨物周轉期,這1-2天的時間對蔬菜的保鮮是非常關鍵的,這樣,就具備了比競爭對手更大的優勢。
6、價格虛高,依靠高價格彌補管理與供應鏈的弊端,犧牲了大批顧客群體。超市明亮、干凈、衛生的整體形象是傳統農貿市場無法比擬的,這本來是超市經營很大的優勢所在,但幾乎所有的超市都沒有好好利用這一優勢,在經營上基本走入了一個「怪圈」。由於場地設施分攤成本與管理成本的影響,在還沒有把顧客群體從農貿市場爭取過來,銷量還沒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說,超市蔬菜的平均銷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幾乎大部分超市的價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市的環境好,干凈衛生,所以蔬菜的價格理應就高一點,掙的就是有錢人的錢。殊不知,這樣會趕走大部分的顧客,從而造成銷量不能在一個階段內有一個明顯的上升,銷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夠及時的銷售出去,必然會不新鮮,越不新鮮越沒人買。同時,銷量小,平均銷售成本必然會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價來維持成本,甚至更加逼著去走高端,出現了天價的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試問:無公害與綠色、有機蔬菜的生產種植成本真有那麼高嗎?這樣,必然會造成惡性循環,把好的經營項目變成了「雞肋」。其實,大家都應該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損降下來,把銷售數量做上去,即使價格和農貿市場持平,蔬菜經營的利潤率也是非常客觀的。同時,蔬菜經營的銷量如果有一個明顯的上升,對其他生鮮品的銷售,會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會提升超市的綜合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