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看戲機批發
❶ 「王戎,字濬沖,琅邪臨沂人也」這篇文言文的特殊詞法、特殊句式,詳細些
《晉書·王戎傳》的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歸納
詞類活用:
1、裴楷見而目之曰。
目:名詞作動詞,用眼看。
2、魏明帝於閣上見而奇之。
奇: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奇;認為……很不一般。
3、見李樹多實
實:名詞作動詞,結果實。
4、戎異之。
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認為……很不一般。
5、俗物已復來敗人意。/卿輩意亦復易敗耳!
敗: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敗;敗壞。
6、帝雖以是言釋之。
釋: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解釋。
7、然為清慎者所鄙。
鄙: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鄙視。
8、和嶠毀頓過禮,使人憂之。
憂:動詞的為動用法,為……擔憂。
9、陛下當先憂之。
憂:動詞的為動用法,為……擔憂。
10、帝遣醫療之,並賜葯物。
療:動詞的為動用法,為……治療。
特殊句式:
1、王戎,字濬沖,琅邪臨沂人也。——判斷句
2、裴楷見(之)而目之曰。——省略句(省略賓語)
3、魏明帝於閣上見(之)而奇之。——省略句(省略賓語)
4、又嘗與群兒嬉於道側。——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5、必苦李也。——判斷句
6、(等輩)取之信然。——省略句(省略主語)
7、戎少(於)籍二十歲。——省略句(省略介詞)
8、濬沖清賞,非卿倫也。——判斷句
9、及渾卒於涼州。——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10、戎辭(之)而不受(之)。——省略句(省略賓語)
11、他日(戎)問籍曰。——省略句(省略主語)
12、勝公榮,不可不與(之)飲;……惟公榮可不與(之)飲。——省略句(省略賓語)
13、卿輩意亦復易敗(之)耳!——省略句(省略賓語)
14、(鍾會)問計將安出。——省略句(省略主語)、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安出」即「出安」)。
15、為(之)而不恃(之)。——省略句(省略賓語)
16、非成功難,保之難也。——判斷句
17、議者以(之)為知言。——省略句(省略賓語)
18、(戎)征為侍中。——省略句(省略主語)、被動句(無形式標志,「征」直接表示被動)
19、南郡太守劉肇賂戎筒中細布五十端。——定語後置句(數量短語作定語後置)
20、為司隸所糾,以知而未納,故得不坐。——被動句(「為……所……」式;「坐」直接表示被動)
21、然為清慎者所鄙。——被動句(「為……所……」式)
22、不拘(於)禮制。——省略句(省略介詞)、被動句(「於」表被動)
23、(和嶠)量米而食(之)。——省略句(省略主語、賓語)
24、哀毀不逾於戎。——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25、乃生孝耳。至於王戎,所謂死孝。——判斷句
26、帝遣醫療之,並賜(其)葯物。——省略句(省略賓語)
27、(王戎)薨於郟縣。——省略句(省略主語)、介詞結構後置句(狀語後置句)
通假字
1、等輩競趣之。
趣:通「趨」,趨向。
2、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坐。
坐:通「座」,座位。
❷ 中西文化復興的歷史條件
中西文化復興的條件:
歷史條件:當政者寬松的輿論環境,求新思變的需求,對文化發展的重視提到一定高度,讓文化人重新樹立信心,文化資源的普遍共享,鼓勵普通大眾的文藝創作,文化人的地位權益的保障,開放的政治試聽環境,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這樣才能出現「鳳凰和鳴」的政治環境。
首先要說明中西文化復興的前提,這里以中國文化為主體來淺析一下。
要對中國文化必須徹底學懂、學通、學透,要對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歷史、哲學、文學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時要有正確的中肯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要傳承發展中國的「詩論」就是文學理論,要讓中國文化恢復生氣,要有自己的文學理論,不要用別人的文學理論去解構我們自己的文化,以曹丕的《典論論文》到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我們要建立當下的文藝理論,不要人雲亦雲,不要看西方出現什麼新的文化現象就大書特書,要有我們中華文化的骨氣、志氣、豪氣、浩然之氣,不要讓西方牽著學究們的鼻子走。
要對西方文化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但學通、學透,並且能解構它、重構它。當然西方文化也是包羅萬象的,西方的神話、史詩、哲學、文藝理論,還有語言、宗教、歷史等。
其次要形成中西文化復興的主體思想這是關鍵,這是統領整個中西文化體系的脈絡。當然符合中西文化復興的思想,條件是西方大多是人都接受、都去研究、都去遵從的思想。
最後是要有一批中西文化的領軍人物,代表中西文化復興的文化藝術。
❸ 看戲機液晶顯示器不出菜單是哪裡的故障
我的看戲機播放5分鍾左右就沒有了,怎麼開也開不出來,是什麼毛病,剛開始是好的,5分鍾左右就沒有畫面和聲音了?
❹ 歷史上的琅琊王司馬睿 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歷史上的琅琊 琅琊王司馬睿:亂世中撿大便宜。 琅琊是現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歷史上曾有琅琊邑(縣)、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司馬睿就曾為琅琊王,這里是他的龍興之地。 司馬睿生於洛陽,他的祖父叫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被封為琅琊王。晉出六路大軍滅吳時,司馬伷出任東邊一支的統帥。司馬伷死後,由其長子司馬覲襲爵琅琊王,不過司馬覲一生碌碌無為。司馬睿1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依例襲了琅琊王。 在洛陽,司馬睿交結了王導。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琊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導預見天下將要大亂,為利用司馬睿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勸說司馬睿離開多事的首都回到封國,足智多謀的王導遂成為司馬睿深為信任的謀臣。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他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根本無力駕馭政局。皇後賈南風閱盡人間春色後,想獨攬大權,發兵殺死掌控朝政的外戚楊駿,引發史上的「八王之亂」,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展開了極端殘酷的攻殺。 司馬睿在皇室當中,屬於比較疏遠的,父親在皇族中是庸碌無為者,在諸王爭權中毫無優勢可言。因此,在八王之亂中,他沒有什麼野心,倒是落得個看戲的份,眼看著司馬氏的王一個個被誅殺。他的鄰居,血統上更疏遠的東海王司馬越有野心,而且還拉他入伙,後司馬睿被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被挾裹到這爭權奪利的大潮中。 嘉五年(311年),專政的太傅東海王司馬越病死,匈奴大軍攻陷洛陽,晉懷帝司馬熾被俘,隨即在平陽遇害。坐鎮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率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抗命不遵。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晉愍帝死,西晉滅亡。 晉愍帝遇害的消息傳到建鄴,司馬僚屬紛紛上表勸司馬睿即皇帝位。建興五年(317年),司馬睿於建鄴即位稱帝,這就是晉元帝,東晉王朝正式建立。建鄴為了避愍帝司馬鄴的諱,改稱建康。司馬睿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級,司馬睿重建和中興了晉室。血統上相對疏遠,本來也沒有多少野心的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真是揀了個大便宜。 左右逢源造就中國第一豪族 司馬睿能當上皇帝,主要得力於以王導、王敦等人為代表的北方門閥士族的支持,尤其是琅琊王氏的鼎力扶持。 要知道,司馬睿初到建鄴時,吳人根本沒把他當回事,一個多月都沒有人去拜見他,這讓他感到很尷尬和失望,索性「以酒廢事」。王導和王敦出身於天下第一號豪門大族,非常具有號召力。他們審時度勢,覺得司馬睿大有可為,就鼎力扶持他。他們利用三月三民間集會之機,與其他社會名流畢恭畢敬地騎馬跟在司馬睿的身後,以反襯司馬睿的崇高地位。然後,司馬睿依王導之計,許江南名士顧榮、賀循等人以官職,使得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 當時,民間流傳這樣著一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說東晉的江山是王氏與司馬氏共同擁有的。 那麼王導和王敦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勢力,居然可以號動天下?因為他們是出身琅琊王氏,這琅琊王氏是一個宰相輩出的家族,這是一個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簪纓世家,是中國的第一豪族。文獻上說:這個家族子孫繩繩、瓜瓞綿綿,有「卧冰求鯉」的至孝王祥,有號稱清談領袖的名士王衍,有一手開創東晉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導,有曠古絕後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還有為頻繁更替的南朝新皇傳遞玉璽的王氏群像……他們共同演繹出來的一部家族史,宣示著一個「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學。 至於司馬睿本人,有些懦弱,他也非常清楚,要是沒有琅琊王氏及其他門閥大家族的支持,也會坐不穩皇位,王氏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司馬睿統治的命運。所以,他也只能接受這種「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果。
❺ 翻譯主要出自晉書 王戎傳 王戎,字浚沖,琅邪臨沂人也。父渾,涼州刺史。戎
王戎,字浚沖,琅邪臨沂人。父親王渾,是涼州刺史。王戎幼年聰明,神采飛揚。看太陽眼睛不花,裴楷發現後看著他說:「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電光。」六七歲時,在宣武場看戲,猛獸在柵欄里吼聲震地,眾人都嚇跑了,王戎一個人站在那裡不動,神色鎮定。魏明帝在閣上見到而稱奇。又曾與一群兒童在路旁玩耍,見到李子樹上有很多果實,大家爭著去摘,惟獨王戎不去。有人問他原因,王戎說:「樹在路邊而果實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後果然是苦的。
阮籍與王渾是朋友。王戎十五歲時,跟隨父親王渾在郎舍。王戎比阮籍年輕二十歲,而阮籍與他結交。阮籍每次去王渾處,一會兒就走,去看王戎,很久才出來。阮籍對王渾說:「浚沖清潔高尚,非你可比。與你說話,不如與阿戎交談。」等到王渾死在涼州,舊交的官吏贈送幾百萬錢,王戎推辭不接受,因此名聲遠揚。王戎曾與阮籍飲酒,當時兗州刺史劉昶字公榮在座,阮籍因為酒少,不給劉昶斟酒,劉昶沒有遺憾的樣子。王戎感到奇怪,有一天問阮籍說:「他是怎麼樣的人?」回答說:「勝過公榮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飲酒;如果不如公榮,就不敢不一同飲酒;惟獨公榮可以不和他一起飲酒。」王戎常與阮籍作竹林之遊,王戎曾後到。阮籍說:「俗人又來敗壞我的興致。」王戎笑著說:「你的興致也太容易敗壞了!」
鍾會討伐蜀,路過時與王戎告別,問有何計策。王戎說:「道家有這樣的話,『做而不居功』,建立功業不難,保住功業就難了。」等到鍾會失敗,議論的人認為這是有見解的言論。
召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用五十端筒中細布賄賂王戎,被司隸糾劾,由於知道但沒接受,所以沒有論罪,然而議論的人指責他。皇帝對朝中大臣說:「王戎的行為,難道是懷有私心貪得嗎?而是不願做異於他人的事罷了!」皇帝雖然以這樣的話解釋,然而被清廉的人所鄙視,王戎因此損害了名名聲。
王戎任職雖然沒有特殊才能,但治理有方。後來升任光祿勛、吏部尚書,因母親喪事離職。他生性極孝,不拘於禮法,飲酒吃肉,或看人下棋,然而容貌憔悴,拄著拐杖才能站起。裴頠去弔唁,對人說:「如果悲痛傷及人身,浚沖免不了受到居喪而減性的批評。」當時和嶠在為父親服喪,用禮法約束自己,吃飯限量,但哀傷沒有超過王戎。皇帝對劉毅說:「和嶠哀傷超過禮制,讓人為他擔憂。」劉毅說:「和嶠雖然睡草席吃稀飯,但不過是生孝。至於王戎,那是所謂的死孝,陛下該先為王戎擔憂。」王戎先前有嘔吐的疾病,居喪嘔吐更重。皇帝派醫生為他治療,並賜給他葯物,又斷了賓客。永興二年,在郟縣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❻ 關於書畫美術的問題
顏真卿畫像顏真卿,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將李希烈部曉諭,後為李縊殺。 唐代宗大歷元年(765),顏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謫。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眾疾苦,注重農業生產,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眾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並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將石壩命名為千金陂,並建立祠廟,四時致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將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顏真卿。顏看了楊詩後,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並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將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顏還將《按楊志堅妻求別適判》公諸於眾。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亂」後,佛、道盛行。顏真卿原本熟諳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後,與僧侶、道士的交往明顯增多,並熱心宗教活動,其詩文、書法創作也多與此有關。在撫州四年,他也熱心於道教活動。初到臨川,即為道士譚仙岩書《馬伏波語》。大歷四年(769年)正月,傾慕晉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異事, 他派人赴崇仁縣 華蓋山尋訪遺蹤,又重修二真君神壇,親自撰書《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三月,尋訪臨川井山晉代女道士魏華存仙壇遺跡,撰書《魏夫人仙壇碑銘》,對時人增修觀宇之舉備加稱贊。同月,游井山華姑仙壇,撰書《華姑仙壇碑》,詳細記述了本朝道姑黃令微修煉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譚仙岩共同修復的撫州謝靈運翻經台舊宇告竣,顏真卿親臨法會,撰書《寶應寺翻經台記》。大歷六年(771年)三月,撫州臨川縣寶應寺創建律藏院,立戒壇。 顏真卿親為撰書碑文,頌述律宗傳授淵源。四月,游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撰書《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對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異道術推崇備至。 他在撫州期間,利用政事之餘進行創作,大歷六年(771)將所賦詩文編成《臨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與臨川有關的詩1首、判詞1篇、碑記5篇,尤以《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最為著名。該《記》分大、中、小字幾種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記刻成石碑豎在麻姑山仙都觀內。後人又在碑背鐫刻了衛夫人、諸遂良、虞世南、歐陽洵、薛稷、柳公權、李邕等人的楷書。該字碑被歷代書法家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成為臨摹研習的範本。後幾經毀失,都以其拓本翻刻傳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許亦農先生以大字楷書鐫刻,重新豎碑於南城麻姑山。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庄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干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編輯本段]政治生涯
開元(713-741)年間中舉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顏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他聯絡從兄顏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應,被推為盟主,合兵二十萬,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德宗興元元年(784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奸相盧杞趁機借李希烈之手殺害他,派其前往勸諭,被李希烈縊死。聞聽顏真卿遇害,三軍將士紛紛痛哭失聲。 半年後,叛將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殺,叛亂平定。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皇帝痛詔廢朝八日,舉國悼念。德宗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的一生是「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編輯本段]藝術生平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軾曾雲:「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顏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謁金天王神祠題記》,比較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庄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顏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干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 《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編輯本段]師從張旭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1、東方朔畫像贊
《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雲:「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2、祭侄文稿
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於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3、多寶塔碑
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彷彿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壇記
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 顏真卿除了書法成就之外,還研究過古生物化石,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顏真卿在現今江西省任撫州刺史,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 是年四月,顏真卿游覽南城縣麻姑山,於一座古壇附近,看到一些螺蚌殼化石夾在地層中。他認真研究了這一現象,提出了他的論點:這里曾經是海洋,後來才成為陸地,那些化石就是證據。他為此撰寫了一篇論文《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並刻石記之。非獨記事,亦是此時心情的反映。 此碑庄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後世常常贊嘆的僅僅是顏公這塊字碑的書法,有稱「天下第二書」。
5、顏勤禮碑
唐刻石,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71歲時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撰文並書的神道碑。古人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即墓碑。碑文內容追述顏氏家庭祖輩功德,敘述後世子孫在唐王朝之業績。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 《顏勤禮碑》四面刻字,碑陽19行,碑陰20行,每行38字,碑側有5行,行37字,計1667字。左側銘文在北宋時已被磨去,無立碑年月。 北宋歐陽修《六一題跋》卷七定為唐代宗李豫大歷十四年(779年)書刻並立。石舊在陝西西安,宋元佑間石佚,下落不明。1992年10月在西安舊藩庫堂後(今西安市社會路)出土,使得這一「顏體」的代表之作在沉睡地下一千餘年之後得以重見天日。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碑林,定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6、中興頌 全稱《大唐中興頌》,作於公元771年,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上,時年六十三歲。刻於湖南祁陽縣浯溪摩崖上,字徑近14厘米,是顏書中少見的摩崖擘窠大字。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
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庄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
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朴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
楷書,作於780年(建中元年),是年顏真卿授太子少師,並自書《自書告身帖》。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10、乞米帖
「乞米帖」寫在公元765年,正值關中大旱,江南水災,農業歉收。以致顏真卿「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於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談到困窘的原因,他也直言不諱,因為自己「拙於生事」,也就是除了俸祿,他不會創收、生利,沒有別的生財之道。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溪山集》)米芾也評其「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的確,「乞米帖」不僅是書法藝術中的無價之寶,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研讀「乞米帖」,可使我們得到雙重享受,既領略了顏魯公書法藝術的真諦,又受到其高風亮節的熏陶。
11、裴將軍碑
長64厘米,寬33厘米,厚12厘米。非正非行,非篆非隸,開創了破體書法的先河。 首行刻著「裴將軍」三個字,末尾刻有顏真卿名款;中間刻著氣勢雄渾,詞句險絕的五言《裴將軍詩》。全詩為十八句九十字。 詩的全文是:「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游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台」。 詩的詞氣踔歷風發,字字逼人。讀後使人對顏真卿謳歌裴旻那股奔雷掣電,奇傑騰躍之勢油然起敬。看了這兼有楷行籀篆,寫得大氣磅礴,挺然奇偉的刻字,使人頓增一股森然激烈的豪氣。再是,章法布局嚴謹,字體結構奇特。沒行字二三四五,變化多樣;「劍舞」·「一射」·「不敢」·「歸去」等字。筆勢連貫,渾然一體,這都有使人拍案稱奇之妙。難怪宋朝蘇軾贊揚顏字說:「詩止於杜子美。書止於顏魯公」。這確實是很確切的評價。直到今天,它的藝術生命,在書法藝術的百花園里,依舊閃耀著光彩。
12、勸學詩
《勸 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譯文: 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這首詩告告誡我們: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解說: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另有《索靖碑》等傳世。
[編輯本段]顏真卿:書法大師 戎馬生涯
文武雙全 橫掃燕趙建奇功 人如其字 剛正威武有氣節 顏真卿被世代推崇的是書法,其實他在起浮的政治生涯中所作出的努力,也是被人稱道的。但在朝為官勢必會成為眾矢之的,顏真卿也終究躲不過這一劫,宰相盧杞借反臣李希烈之手害了他。 固守平原 率軍大破安祿山 顏真卿,字清臣,祖籍山東臨沂,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一生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 二十六歲時他中了進士,又擢制科(朝廷為求散逸而有專長的人才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順利踏上仕途。公元750年,顏真卿由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屬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職。在此期間,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宰相宋璟之子),顏真卿於是上折:「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璟後乎?」宰相楊國忠及其黨羽便把他當成異己加以排斥,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把他調離出京,降為平原太守。 平原郡屬安祿山轄區,安祿山謀反初露苗頭時,顏真卿暗中高築城牆,並在牆邊深挖戰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加以防範,表面上卻作出每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不問世事的假象。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謀反,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備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 在與安祿山的斗爭中,顏真卿將原來的三千兵擴充到萬人,並擇取統帥、良將,與堂兄常山太守(今河北正定)顏杲卿相約共同抵抗安祿山,顏杲卿在安祿山後方討伐叛軍。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20萬,橫掃燕趙。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又輔佐河東節度使李光弼討伐叛軍。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後,為肅宗。顏真卿重新當上了河北招討使。安祿山利用肅宗調走河北兵力之機,乘虛急攻河北,兵圍平覃。十月,顏真卿被迫棄郡。他於公元757年見到了皇帝,被詔受憲部(刑部)尚書,後升職為御史大夫。 借刀殺人 宰相盧杞使毒計 經過安史之亂,唐朝轉向衰落,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代宗死後,他的兒子李適即位,為德宗,但實權卻被宰相盧杞把持。盧杞一直對顏真卿的才略和耿直嫉恨。 公元782年,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面,卻引發了藩鎮叛亂。其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向朝廷進攻,朝野大為震驚。唐德宗找宰相盧杞商量,盧杞欲借機鏟除顏真卿,於是說:「不要緊。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勸導他們,不用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來。」 盧杞推薦了年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去做勸導,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趕往淮西。 唐朝宗室李勉聽到這件事,覺得朝廷將失去一位元老,於是秘密上奏請求留住他,並派人到道路上去接他,但沒有趕上。 威武不屈 以死明志千古恨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但顏真卿卻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於是命令人們退下。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化他。 叛鎮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絡,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叛鎮使者罵道:「什麼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派士兵監視著。士兵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裡。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士兵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火里跳去,叛將們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匯報。 785年8月23日,李希烈想盡辦法,終沒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將其縊殺,終年77歲。
❼ 顏真卿資料……快啊~
樓上的幾位真是的,回答問題還是那麼繁瑣阿!!
簡單一點不好嗎?最起碼看著不會煩啊~~
顏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字清臣,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歷事四帝,官到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曾與從兄顏杲卿聯合起兵抗擊安祿山叛亂,功勛卓著;後被叛將李希烈所殺,壯烈殉國。生前以功業節操獲封「魯郡開國公」,身後被追封為「司徒」,謚號「文忠」,世稱「顏魯公」。是繼「書聖」王羲之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書法家,是唐代新書體「顏體」的創造者,世稱「亞聖」。在書學史上「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蘇軾曾有「詩止於杜子美,書止於魯公」一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勾如曲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節有態,筆力雄強,沉著端莊」是其書法的獨特風格,其墨跡有200多種,雖經千年滄桑,至今仍有大量流傳。他那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千年來深為海內外華人和漢學友人所共仰,其墨跡成為後人學書的典範樣本,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光輝燦爛的瑰寶。
為弘揚歷史文化,繼承顏真卿的愛國思想和書法藝術遺產,費縣下大力氣挖掘、徵集、整理了費縣琅琊顏氏發祥地、琅琊顏氏始祖和顏真卿的大量有關史料,縣委、縣政府於1994年2月成立了「費縣顏真卿研究會」,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研究和對外聯絡活動。先後籌資在縣城建塑了顏真卿大型漢白玉雕像,舉辦了兩次顏真卿故里書畫展,整理出版了《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碑帖,修復了《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碑,修復了顏林、諸滿「孝悌里」牌坊和「雙忠橋」。1997年,費縣又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會後編輯出版了論文集《翰墨忠烈顏真卿》,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顏真卿志》。
❽ 那個知道網上買的看戲機帶不帶充電器
1、如果你是做批發的,基本可以說 廠家是不給帶的!
2、如果你是買來自己用,理論上講銷售商應該送你一個。
但是如果你本人也知道你花的價錢太低的話那麼大概銷售商就不送你充電頭了,畢竟出廠時廠家也沒有送的。
一般用手機充電器就行了。普通的充電頭充大容量電池可能充不滿。
❾ 顏真卿是哪個朝代啊你歷史怎麼學的
顏真卿,(709--784),漢族,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唐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興趣,把歷史看成一部真實的小說,裡面人物的喜怒哀樂、勾心鬥角比電視劇中的更真實,更吸引人
❿ 中國的民謠到底有哪些
1、東北部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都、蘇北北部等黃河下游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一個沿海平原地帶。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畫扇面》、《沂蒙山小調》、《小看戲》等等。
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西、陝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內蒙河套地區以及甘、青、寧漢族聚居地區。全國聞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趕牲靈》、《蘭花花》、《推炒麵》、《五哥放羊》、《刨洋芋》、《綉金匾》等。
3、江淮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淮河流域的蘇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東南部地區、西面以大別山與江漢民歌區為界。聞名的曲目有《鳳陽花鼓》、《王三姐趕集》、《打麥歌》、《彼根蘆柴花》等。
4、江浙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江蘇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處長江下游,是古代的吳、越之地。民歌以小調為主,聞名的曲目有《紫竹調》、《無錫景》、《茉莉花》、《哭七七》、《對鳥》等。
5、閩、台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福建大部、台灣大部以及廣東潮汕地區。民歌以山歌、耘田詩、小調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採茶撲蝶》、《茶童歌》、《天烏烏》等。
6、粵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珠江流域的廣東大都,廣酉東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區,北面以南嶺為界與贛民歌區相鄰。聞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調》、《哩哩美》等。
7、江漢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帶。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燈歌、小調、風俗歌、山歌。聞名的曲目有《黃四姐》、《洪湖漁歌》等。
8、湘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湖南以及廣西東北角上的幾個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聞名曲目有《馬桑村兒打燈台》、《一塘荷花一塘蓮》、《上四川》等。
9、贛民歌支區:
該區以江西中、北、東部為基本范圍,使用贛語方言。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為小調、燈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聞名的曲目有《杜鵑花開》、《摘茶籽》、《送郎當紅軍》等。
10、西南高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陝南以及廣西西北部分地區。聞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趕馬調》、《槐花幾時開》、《我住貴州貴陽府》等。
11、客家民歌特區:
客家人分布較廣,全國有八千餘萬人口,民歐特區主要指包括廣東東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東南部三省交界地帶。民歌主要為山歌,聞名的曲目有《燈紅歌》、《風吹竹葉》等。
(10)山東臨沂看戲機批發擴展閱讀:
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稱為民謠或民歌。民謠的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
民間流傳的歌謠。如《江南靖士詩稿·子姑聽》(二首):其一:「聞言世界官能買,現在錢多便買官。請看花錢買官者,明天人也買其官。」其二:「聞言世界錢能騙,現在流行競騙錢。請看嘻嘻騙錢者,轉頭人也騙其錢。」(《載敬堂集》)
民間流傳的歌謠。有的內容與時事政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