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方批發 » 草苫子臨沂批發

草苫子臨沂批發

發布時間: 2021-07-26 10:43:48

『壹』 溫室大棚人工用繩子拉放草苫,繩子是如何固定在草苫上的。要詳細高效的方法謝謝各位大大了!

那個方法你最好是實地看一下,另外你還可以去買一個比草簾略寬的pvc管,裡面用竹竿穿過去固定牢,比管要長,這樣整個大棚只要一根繩子,兩根管就行,不過每次拉草簾的時候要一個人配合卷一下。

『貳』 我是山東臨沂的想在自家院里建一個大棚種植蘑菇想尋求種植技術

發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術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T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殼、花生殼、大豆秸、稻麥草(糠)鋸末等農產品的下腳料均可作為栽培原料。任選一種或幾種混用。用量:85-90%.
輔料:麥麩: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氣溫高多用,氣溫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靈:0.1%;過磷酸鈣2﹪;水:140-180%。【禁加尿素、復合肥】
二、發酵:將主料與麩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勻;多菌靈加水溶化後加入。邊加水邊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盡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後再過2小時左右,用手握料,指縫有水滴滴下為適宜;春季、早秋溫度高、氣候乾燥加水多些(指縫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縫滴水2-3滴。)
然後將料堆成寬、高各1.2-1.5米,長不限的長形料堆。注意:堆料時要輕放,嚴禁拍砸料面、以免影響料堆通氣。可用直徑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氣。堆好後料面苫蓋草苫子,然後再蓋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後30-40小時,料堆溫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讓其繼續發酵,24小時後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進行,動作要快、輕,原堆上翻下、外翻內,盡量使料受熱均勻;按第一次堆形復堆,依次蓋好草苫、塑膜。約8-10小時,料溫又會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發酵好的培養料應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異味;有時料表面有白點、但絕不能有長毛或黃綠色霉點。發酵好的培養料攤開晾涼至30度以下裝袋。
三、裝袋播種
用扁寬22-26cm的塑料筒截長45-52cm,一頭扎緊,先放一層菌種、裝10cm左右料,再放一層菌種、再裝料,共裝三層料,四層菌種。兩端菌種多些,中間二層菌種少些、沿袋壁放;裝料時隨裝隨壓緊:要做到兩頭緊、四周緊 中間松。扎口後用小釘在每層菌種處扎8-10個小孔通氣,然後進培養室發菌。
四、發菌
培養室及周圍環境要保持清潔,菌袋進場前,用5%石灰水刷洗牆壁、地面,乾燥後用氣霧消毒劑(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敵敵畏熏蒸滅菌、殺蟲。
氣溫28度以上,菌袋單擺;低於28度可以橫卧疊放,根據氣溫高低疊放2-5個高,發菌三天後要注意檢查菌袋溫度,每天檢查3-5次,袋錶溫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過,就要及時翻堆、打開門窗通風、減少堆放層數。袋內料溫高是發菌失敗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絲即可發滿全袋,然後轉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絲滿袋3-5天,人為加大菇房內的晝夜溫差,增加菇房濕度,再過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現密集的黑色小點,這就是平菇原基。此時要加大菇房的通風換氣,保持相對濕度85%左右,促使原基盡快發齊;及時用刀片在袋頭劃2-3道割口,以利於平菇從割口處長出。隨著平菇的不斷長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氣,加大濕度,噴水要少、細、勤;盡量不要把水噴到幼小菇面上。
對光照要求不高,室內或大棚內能看清報紙的光線即可滿足要求。
當菌蓋充分展開要及時採收。採收過晚,質量下降,產量減少。
一茬菇採收結束,徹底清除殘根,噴一遍營養素,復塑膜養菌5-7天,現原基後揭開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後脫膜覆土碼成菌牆或陽畦出菇,能很好地解決培養料失水與出菇的矛盾,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叄』 山東臨沂農村現在編草辮子的比較多,誰能告訴我用的乾草叫什麼名字,可以從哪裡進貨

好像是稻草的,那次我路過那裡,正好是割了稻子,剩下了稻草,許多婦女正在用一個機器來編制草苫子啥的

『肆』 母子就餐感悟

孝聞天下 舜,有虞氏首領,又稱虞舜。母親早亡,繼母生子名象。繼母與弟象對舜心懷嫉恨。舜的父親眼瞎,又不辨善惡,偏聽偏信,對舜虐待,以至加害於舜。有一次,他們要舜去修倉,待舜登上倉頂,他們卻抽去梯子,放火焚燒。舜挾著兩個斗笠,從倉頂飄然而落,毫發無損。又有一次,他們要舜去淘井,舜剛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滾落,舜從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繼母及弟象十分驚恐。盡管他們對舜屢次加害,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弟象依然友好。帝堯知舜至孝,又見他德才兼備,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禪讓給他。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後世尊為「遠古聖王」。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郯國(今山東郯城)國君。年幼好學,聰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說鹿乳可以治癒,郯子便四處尋求,未能得到。郯子見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使裹著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覓取鹿乳。鹿生性機警,膽小怕人,又善於奔跑,郯子連去幾日,終未如願。一日,裹著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與獵人相遇,獵人張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來,將實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動了獵人,獵人以家中馴養的母鹿之乳相贈。鄰子得到鹿乳,趕回家中為父母治療眼疾。 孔子論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世尊為「至聖」。他提倡孝道,主張對父母要尊敬、奉養,不違背父母意願。父母生時要事之以禮,後要依禮安葬,依禮祭祀,經常追思。孔子用孝悌為「仁之本」的學說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孔子三歲喪父,母親顏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孔子對母親十分孝敬。在他十七歲那年,母親去世,依禮父母應該合葬,但他不知道父親葬於何處。孔子便將母親棺柩,停於魯國繁華的五父之衢,長跪啼泣求問,終於感動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趕車人的母親,並在這位老嫗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處。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東15公里處的「梁公林」,至今仍有遊人前往拜謁。 蘆衣諫親 閔損,宇子騫,春秋末年魯國人,孔門弟子。幼年喪母,後母生下兩個兒子,對他十分冷落,好飯給親生兒子吃,暖衣給親生兒子穿,但閔子騫從無怨言。一年冬天,全家外出,別人不懼寒冷,唯有閔子騫凍得兩手發抖,韁繩落地,引起父親惱怒,揮鞭抽打。皮鞭打破棉衣,露出的不是棉絮,卻是荒野中采來的蘆花,父親這才知道閔子騫遭受虐待的真相,要將後母休去。閔子騫長跪在地,苦苦哀求:「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要求饒恕後母。父親受到感動,放棄休妻。後母羞愧改過,從此對三個兒子一樣疼愛。閔子騫以孝行促使一家人和睦的事跡,受到孔子贊許。後人把閔子騫列為孔門賢人「四科」的「德行」之科,受到世人尊重。 負米養親 仲由,春秋末年卞(今山東泗水)人,孔門弟子。少時家貧,平時掙來的錢自己不花,讓父母吃飽穿暖。房子破了,自己修。無錢買菜,自己種。卞地糧貴,他便到遠處去買。後來,仲由到曲阜求學,發現當地糧價比卞地便宜,便常從曲阜買糧,步行百里,背回家中奉養父母。如此寒來暑往,經年不輟。因仲由學業有成,許多人聘他到外地做官,他對人說:「父母在,不遠去。」直到父母謝世,他才去外地供職。後來,仲由南遊楚國,楚王授以要職,從車百輛,生活優裕,但每當想起當年無力使父母擺脫飢寒時,常悲從中來。他對人說:「子欲養,親不在,悲痛在心!」「父母後殺牛祭祀,遠不如生前給老人殺只雞吃。」 曾子倡孝 曾參,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人。他是孔門弟子中年齡較小的一人,卻能領悟孔子思想——忠恕之道,並傾力傳承,被後世尊為「宗聖」。相傳,曾子作《孝經》。曾子認為,孝為「德之本」,「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是身體力行。自己清苦,卻在贍養父母方面十分盡心。他經常對父母問寒問暖,關懷備至。父母喜歡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留給老人享用。他認為自己的身體是父母所給,不敢任意毀傷。出門在外,時時想著父母。父母後,曾子痛哭不止,淚如泉涌,後世在他的家鄉曾廟中建有「湧泉井」,以示紀念。 孟子重孝 孟子,戰國時鄒(今山東鄒城)人,父親早亡。孟子少年受母親「三遷」、「斷機」之教,努力攻讀,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大師,後世尊為「亞聖」。在孔子謝世百年之後,孟子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孝道理論。他認為,天下事,「孝親為大」。他以為,那種不事生產、懶惰成性、貪財好色、不贍養父母、好勇鬥狠、陷父母於不義的人,都是不孝。孟子論孝,還有一個可貴之處,是他把「孝親」推演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敬老觀念。母親後,孟子以隆重的禮儀殯葬,有人批評他葬母規格不應超過父親。他說:當年沒有條件依禮葬父,今天有了,依禮葬母是對母親,也是對父親的懷念與尊敬。 上書救父 淳於意,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人,西漢初年名醫。淳於意醫術高明,救扶傷,遠近聞名。漢文帝四年,當地豪強誣告他致人命,買通地方官員把他拘捕,准備押解京師處剕刑(砍足)。臨走以前,淳於意悲憤地對五個女兒說:「可惜,你們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這么大的事,你們誰也救不了我。」小女兒緹縈卻說:「女兒雖小,甘願為父解憂。」於是,她跟隨押解父親的囚車到了京師,冒向皇帝上書,申訴父親冤情。她說:「自古者不能復生,斷足不可復續,要想改過自新,也來不及了。小女願被沒為官奴,替父贖罪。」疏文感動了漢文帝,赦免對淳於意的刑罰,並接受緹縈建議,下令廢除肉刑。 賣身葬父 董永,西漢千乘(今山東博興)人。家境貧寒,年少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耕田及做傭工養家。父親體弱多病,董永多方求醫,診治無效身亡。父親後,因家中無錢,董永願賣身葬父。傳說,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願為董永妻,並幫董永贖身。這樣,兩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們織三百匹絹,作為贖身之資。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絹織完,而且絹色上佳,驚得主人目瞪口呆。當兩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樹前時,妻子一席話,解開了董永的心中謎團。她說,自己是天上織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給董永,渡過難關。 行佣孝母 江革,東漢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人。年少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以孝敬母親遠近聞名。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吃不上飯時,採到野菜先給母親吃。歷盡艱險,孝行如一。江革曾多次被賊擄去,他總是涕泣哀求,聲言老母急需照顧,情真意切,使賊人不忍加害。後來,戰亂平息,母子回到家中,生活仍舊窮困不堪,江革靠做傭工奉養老母。當時,地方上每年要查驗戶籍,江革的母親不便走動,他便自己拉車,載老母前去,鄉里百姓尊敬地稱他「江巨孝」。 卧冰求鯉 王祥,晉朝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葯必先嘗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一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里」。臨沂「孝悌里」至今猶存。 辭征孝親 李密,晉朝陽武(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撇下年幼多病的李密。祖母劉氏對他精心撫養,祖孫相依為命。李密長大後,努力攻讀,成為著名學者。祖母年邁,李密更加悉心照料。祖母生病時,李密侍奉夜不解衣,飲食、湯葯必先嘗後進。李密謹遵祖母教誨,在當地講學育人,聲名遠播。晉泰始初年,皇帝征詔李密,欲任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事已高,無人奉養為由,不肯應命。在他上皇帝的《陳情表》中,說祖母已是風燭殘年,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祖母後,李密才出來做官。李密的《陳情表》童蒙能誦,李密孝敬祖母的事跡也隨之千年傳頌。 孝母勤廉 陶侃,晉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早年喪父,家中貧寒,在母親綦氏教育下,修身自省,好學不倦。早年,他做監管魚稅的縣吏時,請朋友帶回幾條魚,母親拒收,還寫信責備他「假公濟私」。陶侃聽從母訓,為官清廉,公私分明。有位叫范逵的人,曾登門訪問陶侃,見陶侃母親抽出鋪床的草苫為客人喂馬,剪下自己的頭發換酒待客,對陶侃母子十分敬佩。後來,陶侃官至侍中、太尉、長沙郡公的高位,依然清廉、正直、勤奮。陶侃為銘記母訓,找來一百塊磚,早上搬出書房,晚上搬回書房,如此往復不斷,以勵志勤力。他還把勤奮勿惰、清廉勿貪的母訓,拿來教育部下。 替父從軍 北朝樂府詩中有一首《木蘭辭》,向人們介紹木蘭從軍的故事。據民間傳說,木蘭姓花,其父花弧是被編入軍籍的士兵。木蘭十分孝順,服侍父母周到備至。一年,敵軍寇邊,朝廷對有軍籍的人按例征發。當時,花弧染病,不能應征。隨父長大的花木蘭,早練就一身武藝。眼看父病不能出征,朝廷又催得火急,為解父憂,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她戍守邊疆十二年,屢立戰功,竟無人知曉她是女子。及班師回朝,皇帝要封賞花木蘭,她卻堅辭不受,說自己一不求官爵,二不愛錢財,只願回家孝敬父母。這時,人們才知道她是女子,時人傳為佳話。如今,這首帶著中國孝道文化特色的《木蘭辭》,已唱響世界。 代父受刑 吉翂,南朝蓮勺(今陝西大荔)人,世代居於襄陽。十五歲時,任吳興原鄉令的父親遭人誣陷,被捉拿治罪。吉翂到處哭訴父親的冤情,使許多人受到感動。其父因為不服審訊,越加得罪官府,判為刑。吉翂擊鼓鳴冤,願代父受。管理刑獄的官員蔡法度,認為吉翂孝行可嘉,但念他是個孩子,未必出於自願,便很嚴厲地說:「我可以允你代父一,但你知道人不能復生嗎」吉翂說:「我當然知道。只要父親脫險,我情願去。」蔡法度又問:「你知道受刑苦嗎」吉翂說:「我代父受刑,苦也情願。」面對酷刑,吉翂毫無懼色,一再申明:「我是代父受刑,也心甘。」皇帝得知吉翂的孝行,下詔重新審理其父案件,知是冤案,遂赦免他父親,也釋放了吉翂。 學醫療親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名醫。少年聰慧,家境貧窮,父母有病無錢醫治。看到父母深受疾病折磨,孫思邈十分難過,決心學醫為父母療疾。於是,他到處拜師,刻苦學習,不斷實踐,終於成為一代名醫。他在學醫過程中,深知百姓缺醫少葯之苦,便背起葯箱,深入民間,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想方設法給人醫治疾患。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孫思邈從病理、治療、葯物、方劑等基礎理論,到內、外、兒、婦、針灸等各科疾患,進行全面總結,寫成《千金方》、《千金冀方》等醫學名著。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被後世尊為「葯王」。 斥盜護婆 盧氏,唐朝范陽(今北京大興)鄭義宗的妻子。自小恭順仁德,讀書明禮。出嫁後,對婆母十分孝敬,遠近聞名。一天夜裡,丈夫外出,一夥強盜闖入家中搶劫,盧氏用身體護住婆母,不許他們傷害老人。強盜兇狠的鞭打,使她幾近昏倒,但仍緊緊護住婆母。事後,有人問她當時是否害怕,盧氏說:「人和鳥獸不同,因為人講仁義。街坊鄰居有事還要相助,何況自己婆母。婆母如被賊人殺,我還有臉獨生嗎」婆母對盧氏的捨身救護,深受感動,他對人說:「聖人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越在危難之中,越看出我家媳婦的一片孝心!」 盡忠報國 岳飛,南宋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幼年家貧,父親早亡,事母至孝。岳飛謹遵母命,刻苦習文,又學得一身武藝。十九歲應募從軍,不久,守父喪還鄉,後應募抗金。起初,岳飛因母親需要照顧,作為家中獨子不肯遠行。母親對他說:「一個人應盡忠,也應盡孝。如忠孝不能兩全,二者只能取一時,理應盡忠,盡忠也是盡孝。」岳母為使兒子記住這番教導,在他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宇。岳飛謹遵母命,毅然應征,以軍功授秉義郎,後升為統制。後岳飛作為主帥,統兵北伐,他率領的「岳家軍」能征善戰,收復大片失地。「盡忠報國」的岳飛,也被譽為忠孝兩全的名人。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朝天長(今安徽天長)人,父親做官時娶妾,生朱壽昌。七歲時,父親將他接回家,但不許母親隨行,母子一別五十年。後來,朱壽昌任閬中知縣,時時想念生母,到處打聽,始終沒有消息。出於虔誠,他刺破手指血書《金剛經》,希望感動上天和世人,但仍未尋到母親。在他五十七歲那年,決然棄官尋母。朱壽昌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陝州找到母親。原來,母親迫於生計,已經改嫁,並生有二子。母子相見,悲喜交加。母親見了兒子,了卻多年心願,使催促他回去做官,朱壽昌卻堅持將母親及兩個弟弟一起接回家中,辭官奉母。他的孝行,受到宰相王安石和翰林學士蘇軾的贊揚。 打虎救母 謝定柱,明朝廣昌(今山西大同一帶)的一個農家子弟。在他十二歲那年,家中耕牛走失,母親抱著年幼的弟弟追趕,謝定柱緊隨其後。母子追進深山,忽然躍出一隻猛虎,向母親撲去,母親嚇得摔倒在地,弟弟甩出好遠,兩人將陷於虎口。謝定柱毫不猶豫地舉起一塊石頭,向老虎打去。受傷的老虎,向林中逃竄。謝定柱趕快抱起弟弟,扶著母親向返回的路上走去。不久,老虎又從林中呼嘯而出,再次向母親發起襲擊。謝定柱抓起大棍,再把老虎打退。此時,謝定柱手舉石塊,警覺前行,誰知,老虎第三次襲來,並咬住母親的腳不放。少年謝定柱越戰越勇,舉起石頭照準虎頭猛擊,受傷的老虎這才逃入林中。永樂十二年,皇帝下詔表彰謝定柱打虎救母的英勇事跡。 以孝教僮 陸隴其,平湖(今浙江嘉興)人,清朝著名學者。在他任靈壽縣令時,一位老婦人狀告兒子忤逆不孝。他見少年一臉稚氣,不像壞人,便對老婦人說:「我署中缺一小僮,可由你兒子暫代,以後有了僮僕,我再懲罰他。」老婦人回去後,陸隴其讓這位少年在自己身邊做雜役。陸隴其晨起必先向母親請安,母親洗漱後,又親侍老母用餐。每遇閑暇,陪老母安坐,或講故事,或拉家常,以為歡樂。老母偶有不適,必身邊侍奉。幾個月後,小僮跪下啼泣著說:「先生的一舉一動,教育了我,我回去向母親認錯,日後一定要像您一樣孝敬母親。」小僮回到家中,向母親訴說半年來的感受,母子痛哭一場,共同感謝陸隴其身教之恩。 積錢葬母 《清史稿》中記載一位不知姓名的啞人,有人說他是雲南昆明的乞丐。他每次行乞回來,討到乾的讓母親吃,自己吃稀的。討來稀飯,讓母親喝,自己就不吃不喝。冬天衣服少,睡覺時與母親靠到一起,用自己軀體溫暖母親。發現母親不高興,他會做出各種奇怪樣子,博得老母一笑。此人遠近聞名,人稱「啞孝子」。許多人為他的孝行所感動,除給飯食,有時也給一點兒錢。對這些錢,他不捨得花去一文,卻每每暗自投進一口廢井中。日積月累,井中已積了不少錢。母親去世後,鄉里打算將他母親草草埋葬,「啞孝子」卻一直用手指著這口廢井,經他一再比劃,人們才終於知道井裡有錢。遂把井中的錢取出,安葬了他的母親。 異國尋母 沈仁業,清朝江蘇吳縣人。父親在越南經商時,娶越南女子,生下沈仁業。八歲時,他隨父親回國,因為入境不便,母親留在越南。沈仁業常為母子天各一方,憂郁寡歡。不久,父親病故,他決心渡海尋母。怕母親不認識自己,就請人繪制一幅父親圖像,帶在身邊。當時,正值越南國內戰事,母親帶著兩個年幼子女迸山避難,母子未能相遇。過了兩年,有人為他的孝行感動,開船幫他再下越南,終於實現了宿願。回程遭遇海上大風,沈仁業緊抱母親,以防老人跌落水中。到了瓊州,依例難於入境,沈仁業哭求,一位老吏為他的孝行感動,找出康熙年間允許外國人入境的文書,幫他辦理了入境手續。沈仁業將母親及弟妹接回家中,為母親奉養送終。 四子爭孝 清朝中期,江南崇明吳姓人家,出了四對孝子孝婦。他們的父親壯年時,因為家貧,將四個兒子賣給富家為奴。長大後,兄弟都自己贖身,並各自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兄弟們知道老父當年賣子為奴的苦楚,越發體貼老人的艱辛,爭相奉養父母。兄弟議定,四家輪流奉養,每月一輪,一年中每家都能得到盡孝機會。但媳婦們認為,這樣間隔太長,建議改為每天一輪,每家四天得到盡孝機會。後來,大家認為應當每天盡孝,就改為一日三餐,一餐一輪,輪過一遍,四家與父母聚餐,兒孫齊集一堂,敬聽訓教。兄弟們還在老人住處放下一些錢,作為零用。老人受到兒子和媳婦無微不至的照顧,活到一百多歲。

『伍』 《長角鹿母》的結尾中布古人是怎樣對待鹿群的

孝聞天下 舜,有虞氏首領,又稱虞舜。母親早亡,繼母生子名象。繼母與弟象對舜心懷嫉恨。舜的父親眼瞎,又不辨善惡,偏聽偏信,對舜虐待,以至加害於舜。有一次,他們要舜去修倉,待舜登上倉頂,他們卻抽去梯子,放火焚燒。舜挾著兩個斗笠,從倉頂飄然而落,毫發無損。又有一次,他們要舜去淘井,舜剛下到井中,便有土石滾落,舜從井下的地道中不慌不忙走出,使繼母及弟象十分驚恐。盡管他們對舜屢次加害,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弟象依然友好。帝堯知舜至孝,又見他德才兼備,使把治理天下的大位禪讓給他。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後世尊為「遠古聖王」。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郯國(今山東郯城)國君。年幼好學,聰慧仁德,孝敬父母。父母患眼疾,人說鹿乳可以治癒,郯子便四處尋求,未能得到。郯子見父母受眼疾折磨,心急如焚,使裹著鹿皮,假扮小鹿,混入野外鹿群中覓取鹿乳。鹿生性機警,膽小怕人,又善於奔跑,郯子連去幾日,終未如願。一日,裹著鹿皮的少年郯子,在野外與獵人相遇,獵人張弓要射,郯子急忙站起來,將實情相告。他的孝行感動了獵人,獵人以家中馴養的母鹿之乳相贈。鄰子得到鹿乳,趕回家中為父母治療眼疾。 孔子論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後世尊為「至聖」。他提倡孝道,主張對父母要尊敬、奉養,不違背父母意願。父母生時要事之以禮,死後要依禮安葬,依禮祭祀,經常追思。孔子用孝悌為「仁之本」的學說教育弟子,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孔子三歲喪父,母親顏征在,含辛茹苦地把他養育成人。孔子對母親十分孝敬。在他十七歲那年,母親去世,依禮父母應該合葬,但他不知道父親葬於何處。孔子便將母親棺柩,停於魯國繁華的五父之衢,長跪啼泣求問,終於感動了一位名叫挽父的趕車人的母親,並在這位老嫗指引下,使父母合葬一處。孔子父母合葬墓,在曲阜城東15公里處的「梁公林」,至今仍有遊人前往拜謁。 蘆衣諫親 閔損,宇子騫,春秋末年魯國人,孔門弟子。幼年喪母,後母生下兩個兒子,對他十分冷落,好飯給親生兒子吃,暖衣給親生兒子穿,但閔子騫從無怨言。一年冬天,全家外出,別人不懼寒冷,唯有閔子騫凍得兩手發抖,韁繩落地,引起父親惱怒,揮鞭抽打。皮鞭打破棉衣,露出的不是棉絮,卻是荒野中采來的蘆花,父親這才知道閔子騫遭受虐待的真相,要將後母休去。閔子騫長跪在地,苦苦哀求:「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要求饒恕後母。父親受到感動,放棄休妻。後母羞愧改過,從此對三個兒子一樣疼愛。閔子騫以孝行促使一家人和睦的事跡,受到孔子贊許。後人把閔子騫列為孔門賢人「四科」的「德行」之科,受到世人尊重。 負米養親 仲由,春秋末年卞(今山東泗水)人,孔門弟子。少時家貧,平時掙來的錢自己不花,讓父母吃飽穿暖。房子破了,自己修。無錢買菜,自己種。卞地糧貴,他便到遠處去買。後來,仲由到曲阜求學,發現當地糧價比卞地便宜,便常從曲阜買糧,步行百里,背回家中奉養父母。如此寒來暑往,經年不輟。因仲由學業有成,許多人聘他到外地做官,他對人說:「父母在,不遠去。」直到父母謝世,他才去外地供職。後來,仲由南遊楚國,楚王授以要職,從車百輛,生活優裕,但每當想起當年無力使父母擺脫飢寒時,常悲從中來。他對人說:「子欲養,親不在,悲痛在心!」「父母死後殺牛祭祀,遠不如生前給老人殺只雞吃。」 曾子倡孝 曾參,春秋末年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人。他是孔門弟子中年齡較小的一人,卻能領悟孔子思想——忠恕之道,並傾力傳承,被後世尊為「宗聖」。相傳,曾子作《孝經》。曾子認為,孝為「德之本」,「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乎孝」。曾子更是身體力行。自己清苦,卻在贍養父母方面十分盡心。他經常對父母問寒問暖,關懷備至。父母喜歡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留給老人享用。他認為自己的身體是父母所給,不敢任意毀傷。出門在外,時時想著父母。父母死後,曾子痛哭不止,淚如泉涌,後世在他的家鄉曾廟中建有「湧泉井」,以示紀念。 孟子重孝 孟子,戰國時鄒(今山東鄒城)人,父親早亡。孟子少年受母親「三遷」、「斷機」之教,努力攻讀,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學大師,後世尊為「亞聖」。在孔子謝世百年之後,孟子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孝道理論。他認為,天下事,「孝親為大」。他以為,那種不事生產、懶惰成性、貪財好色、不贍養父母、好勇鬥狠、陷父母於不義的人,都是不孝。孟子論孝,還有一個可貴之處,是他把「孝親」推演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會敬老觀念。母親死後,孟子以隆重的禮儀殯葬,有人批評他葬母規格不應超過父親。他說:當年沒有條件依禮葬父,今天有了,依禮葬母是對母親,也是對父親的懷念與尊敬。 上書救父 淳於意,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人,西漢初年名醫。淳於意醫術高明,救死扶傷,遠近聞名。漢文帝四年,當地豪強誣告他致人死命,買通地方官員把他拘捕,准備押解京師處剕刑(砍足)。臨走以前,淳於意悲憤地對五個女兒說:「可惜,你們都不是男子,家中出了這么大的事,你們誰也救不了我。」小女兒緹縈卻說:「女兒雖小,甘願為父解憂。」於是,她跟隨押解父親的囚車到了京師,冒死向皇帝上書,申訴父親冤情。她說:「自古死者不能復生,斷足不可復續,要想改過自新,也來不及了。小女願被沒為官奴,替父贖罪。」疏文感動了漢文帝,赦免對淳於意的刑罰,並接受緹縈建議,下令廢除肉刑。 賣身葬父 董永,西漢千乘(今山東博興)人。家境貧寒,年少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耕田及做傭工養家。父親體弱多病,董永多方求醫,診治無效身亡。父親死後,因家中無錢,董永願賣身葬父。傳說,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願為董永妻,並幫董永贖身。這樣,兩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們織三百匹絹,作為贖身之資。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絹織完,而且絹色上佳,驚得主人目瞪口呆。當兩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樹前時,妻子一席話,解開了董永的心中謎團。她說,自己是天上織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給董永,渡過難關。 行佣孝母 江革,東漢臨淄(今山東淄博臨淄區)人。年少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以孝敬母親遠近聞名。當時天下大亂,盜賊蜂起,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吃不上飯時,採到野菜先給母親吃。歷盡艱險,孝行如一。江革曾多次被賊擄去,他總是涕泣哀求,聲言老母急需照顧,情真意切,使賊人不忍加害。後來,戰亂平息,母子回到家中,生活仍舊窮困不堪,江革靠做傭工奉養老母。當時,地方上每年要查驗戶籍,江革的母親不便走動,他便自己拉車,載老母前去,鄉里百姓尊敬地稱他「江巨孝」。 卧冰求鯉 王祥,晉朝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葯必先嘗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一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里」。臨沂「孝悌里」至今猶存。 辭征孝親 李密,晉朝陽武(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撇下年幼多病的李密。祖母劉氏對他精心撫養,祖孫相依為命。李密長大後,努力攻讀,成為著名學者。祖母年邁,李密更加悉心照料。祖母生病時,李密侍奉夜不解衣,飲食、湯葯必先嘗後進。李密謹遵祖母教誨,在當地講學育人,聲名遠播。晉泰始初年,皇帝征詔李密,欲任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事已高,無人奉養為由,不肯應命。在他上皇帝的《陳情表》中,說祖母已是風燭殘年,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祖母死後,李密才出來做官。李密的《陳情表》童蒙能誦,李密孝敬祖母的事跡也隨之千年傳頌。 孝母勤廉 陶侃,晉朝潯陽(今江西九江)人。早年喪父,家中貧寒,在母親綦氏教育下,修身自省,好學不倦。早年,他做監管魚稅的縣吏時,請朋友帶回幾條魚,母親拒收,還寫信責備他「假公濟私」。陶侃聽從母訓,為官清廉,公私分明。有位叫范逵的人,曾登門訪問陶侃,見陶侃母親抽出鋪床的草苫為客人喂馬,剪下自己的頭發換酒待客,對陶侃母子十分敬佩。後來,陶侃官至侍中、太尉、長沙郡公的高位,依然清廉、正直、勤奮。陶侃為銘記母訓,找來一百塊磚,早上搬出書房,晚上搬回書房,如此往復不斷,以勵志勤力。他還把勤奮勿惰、清廉勿貪的母訓,拿來教育部下。 替父從軍 北朝樂府詩中有一首《木蘭辭》,向人們介紹木蘭從軍的故事。據民間傳說,木蘭姓花,其父花弧是被編入軍籍的士兵。木蘭十分孝順,服侍父母周到備至。一年,敵軍寇邊,朝廷對有軍籍的人按例征發。當時,花弧染病,不能應征。隨父長大的花木蘭,早練就一身武藝。眼看父病不能出征,朝廷又催得火急,為解父憂,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她戍守邊疆十二年,屢立戰功,竟無人知曉她是女子。及班師回朝,皇帝要封賞花木蘭,她卻堅辭不受,說自己一不求官爵,二不愛錢財,只願回家孝敬父母。這時,人們才知道她是女子,時人傳為佳話。如今,這首帶著中國孝道文化特色的《木蘭辭》,已唱響世界。 代父受刑 吉翂,南朝蓮勺(今陝西大荔)人,世代居於襄陽。十五歲時,任吳興原鄉令的父親遭人誣陷,被捉拿治罪。吉翂到處哭訴父親的冤情,使許多人受到感動。其父因為不服審訊,越加得罪官府,判為死刑。吉翂擊鼓鳴冤,願代父受死。管理刑獄的官員蔡法度,認為吉翂孝行可嘉,但念他是個孩子,未必出於自願,便很嚴厲地說:「我可以允你代父一死,但你知道人死不能復生嗎?」吉翂說:「我當然知道。只要父親脫險,我情願去死。」蔡法度又問:「你知道受刑苦嗎?」吉翂說:「我代父受刑,苦也情願。」面對酷刑,吉翂毫無懼色,一再申明:「我是代父受刑,死也心甘。」皇帝得知吉翂的孝行,下詔重新審理其父案件,知是冤案,遂赦免他父親,也釋放了吉翂。 學醫療親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名醫。少年聰慧,家境貧窮,父母有病無錢醫治。看到父母深受疾病折磨,孫思邈十分難過,決心學醫為父母療疾。於是,他到處拜師,刻苦學習,不斷實踐,終於成為一代名醫。他在學醫過程中,深知百姓缺醫少葯之苦,便背起葯箱,深入民間,不辭勞苦,不計報酬,想方設法給人醫治疾患。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孫思邈從病理、治療、葯物、方劑等基礎理論,到內、外、兒、婦、針灸等各科疾患,進行全面總結,寫成《千金方》、《千金冀方》等醫學名著。孫思邈活了一百多歲,被後世尊為「葯王」。 斥盜護婆 盧氏,唐朝范陽(今北京大興)鄭義宗的妻子。自小恭順仁德,讀書明禮。出嫁後,對婆母十分孝敬,遠近聞名。一天夜裡,丈夫外出,一夥強盜闖入家中搶劫,盧氏用身體護住婆母,不許他們傷害老人。強盜兇狠的鞭打,使她幾近昏倒,但仍緊緊護住婆母。事後,有人問她當時是否害怕,盧氏說:「人和鳥獸不同,因為人講仁義。街坊鄰居有事還要相助,何況自己婆母。婆母如被賊人殺死,我還有臉獨生嗎?」婆母對盧氏的捨身救護,深受感動,他對人說:「聖人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越在危難之中,越看出我家媳婦的一片孝心!」 盡忠報國 岳飛,南宋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幼年家貧,父親早亡,事母至孝。岳飛謹遵母命,刻苦習文,又學得一身武藝。十九歲應募從軍,不久,守父喪還鄉,後應募抗金。起初,岳飛因母親需要照顧,作為家中獨子不肯遠行。母親對他說:「一個人應盡忠,也應盡孝。如忠孝不能兩全,二者只能取一時,理應盡忠,盡忠也是盡孝。」岳母為使兒子記住這番教導,在他的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宇。岳飛謹遵母命,毅然應征,以軍功授秉義郎,後升為統制。後岳飛作為主帥,統兵北伐,他率領的「岳家軍」能征善戰,收復大片失地。「盡忠報國」的岳飛,也被譽為忠孝兩全的名人。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朝天長(今安徽天長)人,父親做官時娶妾,生朱壽昌。七歲時,父親將他接回家,但不許母親隨行,母子一別五十年。後來,朱壽昌任閬中知縣,時時想念生母,到處打聽,始終沒有消息。出於虔誠,他刺破手指血書《金剛經》,希望感動上天和世人,但仍未尋到母親。在他五十七歲那年,決然棄官尋母。朱壽昌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陝州找到母親。原來,母親迫於生計,已經改嫁,並生有二子。母子相見,悲喜交加。母親見了兒子,了卻多年心願,使催促他回去做官,朱壽昌卻堅持將母親及兩個弟弟一起接回家中,辭官奉母。他的孝行,受到宰相王安石和翰林學士蘇軾的贊揚。 打虎救母 謝定柱,明朝廣昌(今山西大同一帶)的一個農家子弟。在他十二歲那年,家中耕牛走失,母親抱著年幼的弟弟追趕,謝定柱緊隨其後。母子追進深山,忽然躍出一隻猛虎,向母親撲去,母親嚇得摔倒在地,弟弟甩出好遠,兩人將陷於虎口。謝定柱毫不猶豫地舉起一塊石頭,向老虎打去。受傷的老虎,向林中逃竄。謝定柱趕快抱起弟弟,扶著母親向返回的路上走去。不久,老虎又從林中呼嘯而出,再次向母親發起襲擊。謝定柱抓起大棍,再把老虎打退。此時,謝定柱手舉石塊,警覺前行,誰知,老虎第三次襲來,並死死咬住母親的腳不放。少年謝定柱越戰越勇,舉起石頭照準虎頭猛擊,受傷的老虎這才逃入林中。永樂十二年,皇帝下詔表彰謝定柱打虎救母的英勇事跡。 以孝教僮 陸隴其,平湖(今浙江嘉興)人,清朝著名學者。在他任靈壽縣令時,一位老婦人狀告兒子忤逆不孝。他見少年一臉稚氣,不像壞人,便對老婦人說:「我署中缺一小僮,可由你兒子暫代,以後有了僮僕,我再懲罰他。」老婦人回去後,陸隴其讓這位少年在自己身邊做雜役。陸隴其晨起必先向母親請安,母親洗漱後,又親侍老母用餐。每遇閑暇,陪老母安坐,或講故事,或拉家常,以為歡樂。老母偶有不適,必身邊侍奉。幾個月後,小僮跪下啼泣著說:「先生的一舉一動,教育了我,我回去向母親認錯,日後一定要像您一樣孝敬母親。」小僮回到家中,向母親訴說半年來的感受,母子痛哭一場,共同感謝陸隴其身教之恩。 積錢葬母 《清史稿》中記載一位不知姓名的啞人,有人說他是雲南昆明的乞丐。他每次行乞回來,討到乾的讓母親吃,自己吃稀的。討來稀飯,讓母親喝,自己就不吃不喝。冬天衣服少,睡覺時與母親靠到一起,用自己軀體溫暖母親。發現母親不高興,他會做出各種奇怪樣子,博得老母一笑。此人遠近聞名,人稱「啞孝子」。許多人為他的孝行所感動,除給飯食,有時也給一點兒錢。對這些錢,他不捨得花去一文,卻每每暗自投進一口廢井中。日積月累,井中已積了不少錢。母親去世後,鄉里打算將他母親草草埋葬,「啞孝子」卻一直用手指著這口廢井,經他一再比劃,人們才終於知道井裡有錢。遂把井中的錢取出,安葬了他的母親。 異國尋母 沈仁業,清朝江蘇吳縣人。父親在越南經商時,娶越南女子,生下沈仁業。八歲時,他隨父親回國,因為入境不便,母親留在越南。沈仁業常為母子天各一方,憂郁寡歡。不久,父親病故,他決心渡海尋母。怕母親不認識自己,就請人繪制一幅父親圖像,帶在身邊。當時,正值越南國內戰事,母親帶著兩個年幼子女迸山避難,母子未能相遇。過了兩年,有人為他的孝行感動,開船幫他再下越南,終於實現了宿願。回程遭遇海上大風,沈仁業緊抱母親,以防老人跌落水中。到了瓊州,依例難於入境,沈仁業哭求,一位老吏為他的孝行感動,找出康熙年間允許外國人入境的文書,幫他辦理了入境手續。沈仁業將母親及弟妹接回家中,為母親奉養送終。 四子爭孝 清朝中期,江南崇明吳姓人家,出了四對孝子孝婦。他們的父親壯年時,因為家貧,將四個兒子賣給富家為奴。長大後,兄弟都自己贖身,並各自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兄弟們知道老父當年賣子為奴的苦楚,越發體貼老人的艱辛,爭相奉養父母。兄弟議定,四家輪流奉養,每月一輪,一年中每家都能得到盡孝機會。但媳婦們認為,這樣間隔太長,建議改為每天一輪,每家四天得到盡孝機會。後來,大家認為應當每天盡孝,就改為一日三餐,一餐一輪,輪過一遍,四家與父母聚餐,兒孫齊集一堂,敬聽訓教。兄弟們還在老人住處放下一些錢,作為零用。老人受到兒子和媳婦無微不至的照顧,活到一百多歲。

『陸』 在山東臨沂山區可以種玫瑰花嗎

據專家介紹,國內玫瑰品種共有51個,其中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種植的有紫枝等品種,畝產鮮花可達800公斤左右,每年可開花5~6茬,花期達5個月以上;適合中等地力條件種植的品種有豐花等品種,畝產可達500公斤左右;適合土壤條件較差的地塊種植的品種為傳統的玫瑰品種,一般畝產可達300公斤左右,花期一般為1個月以內。
種植玫瑰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荒山,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且投資小、經濟效益可觀,且苗木投資屬於一次性投入,十年受益。玫瑰花現行收購價大致為每公斤7~10元;一般丘陵地畝均年收入可達1500~2000元;土質較好的畝均年收入可達3000~5000元。如果再進行深加工,經濟效益則更高。

玫瑰花可作香料、食品和葯用原料,具有抗衰老作用;花果含天然維生素C,可加工成飲料;用玫瑰花提取的玫瑰油是製造高級香水的原料;精製的「玫瑰舒心液」對治療心律不齊和心血管病有較好療效。隨著人們對綠色、天然食品需求的增加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深加工產品還會不斷出現。

――沂源縣玫瑰花種植成本及效益分析報告

玫瑰花別名刺玫瑰,玫瑰花種植技術、管理方法簡單,易於掌握,新栽植玫瑰花第二年便可見效,第三年則進入盛花期,且市場價格也逐年攀升。沂源縣魯村鎮王村村許多村民在多年種植大棚蔬菜的基礎上,栽種了經濟效益高的玫瑰花。目前,該村玫瑰花種植面積40多畝,玫瑰花銷往青島、威海、萊蕪、泰安、張店等地,且市場供不應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大大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依靠科學種植脫貧致富的信心。

一、 玫瑰花前期種植費用投入情況

每畝玫瑰花前期種植的主要費用有:一是一次性棚體建設及苗木資金30000元;二是防雨膜、草苫4000元。

二、玫瑰花經濟效益分析

通過去年的玫瑰花生產、市場銷售情況來看,玫瑰花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玫瑰花每年收割四茬,每茬在25000朵左右,每朵0.35元,年收入35000元/畝。

棚體和苗木按10年折算每年應攤3000元;防雨膜、草苫按5年折算每年應攤800元;無滴膜3300元/元;肥料600元/年;農葯500元/年;花套費454元/年;人工費1150元/年,每年總支出費用為:9804.00元;一畝玫瑰園年純收入25196.00元。

由此可見, 實施特色農業生產,一方面可明顯提高農民的效益,發揮較大的效益拉動作用,推動其鄉鎮乃至全縣農業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可極大減少農葯和化肥的使用量,減少農業污染源,有效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種植特色農業帶來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二、 發展玫瑰種植的市場前景

據市場調查,我國葯用、食用、酒用、化工及出口玫瑰花年需30萬噸以上,而年產量卻只有幾萬噸,與市場需求相差甚遠。而玫瑰苗嫁接成活率不足30%,所需種植苗大部分依靠引進;加之品種單一、品質差、直接影響了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食用玫瑰開發和利用項目是剛剛崛起的新興業,從今年的市場需求量來預測,短期內(10年內)全國玫瑰產量將供不應求。 目前,我國玫瑰花只在山東、安徽、河南、甘肅等少數省份種植,面積只有幾千畝,因此,發展玫瑰花的種植前景十分廣闊。

三、建議

在發展觀賞玫瑰的基礎上,利用山嶺、薄地種植露天葯用玫瑰。

沂源縣物價局 劉海霞

2009年5月28日

『柒』 有關24孝的故事

《二十四孝》是古代二十四名孝子在生活中行孝的故事集,計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葯、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等共24個人物至孝的故事。

古人將他們的孝順故事編寫成《二十四孝》一書,成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因版本不同,所述故事的主人公也會有所不同,節選部分主人公孝心故事如下:

1、【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

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4、【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

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5、【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

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槐樹所在地改名孝感。

『捌』 羅勒在山東臨沂地區能種植嗎

羅勒生性強健,很容易栽培,由於性喜溫暖, 四季都可以生長良好,冬季寒流來襲時生長速度較慢,栽培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後隨著成長雖會自行分枝呈叢生狀,但若能持續摘心促進分枝,枝葉越多採收量也越大,同時抑制高度可使較不容易開花,民間有一個說法是羅勒的花有毒性,事實上,羅勒莖葉即含有香氣,花序質感較粗,不適合食用,並沒有毒性的問題,國外則採收嫩花苞,因花苞含有更高的精油含量。

細葉羅勒為喜溫類,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熱不耐寒。北方夏季能正常生長,分枝性強,一次栽培可以多次收獲。因羅勒抗逆性強具有特殊香味,病蟲害很少發生,花為很多昆蟲的蜜源。早春在溫室育苗,也可露地直播,覆土約0.3cm,約12-15天出苗。每公頃用種300克,5月上旬定植於露地。直播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每公頃用種子1500-3000克。育苗移栽定植密度為每公頃9萬株左右,行株距40cmx30cm直播的可以間拔收獲上市。或間苗移栽,定植密度同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工作非常簡單,日常管理注意應結合天氣、植株生長和土壤情況進行。冬季溫室栽培注意溫度要盡量高些,管理溫度應與黃瓜相似。
營養土及葯土的准備
營養土配製總的原則:營養土具有營養豐富、質地疏鬆、透氣性好、保水力強、酸鹼度中性等特點,並且無病原菌、蟲卵、雜草種子。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播種。

種子應選擇發芽力旺盛的新鮮飽滿的種子,經篩選、風選和水選除去雜質、細土和癟粒。
種子處理可促進種子發芽,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消除附著於種子表皮的病菌和病毒,增強作物的抗逆性。
種子處理的方法:將種子放入容器內,先倒入一點冷水,將種子浸濕。約3--5min後,等種子表皮浸濕並吸收一些水分之後,慢慢向容器內倒入熱水,邊倒邊用木棒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當容器內水溫升到50--55℃時,便可停止加熱水;當溫度下降時,再加些熱水,使水溫保持要求的溫度15--20min後,自然冷卻至25℃左右,繼續浸種,浸種時間以種子吸水剛好飽和為准。羅勒浸種7--8h後,種子表面通常出現一層黏液,在催芽過程中容易發霉,導致爛種。因此,在浸種後要用清水反復漂洗種子,並且要用力搓洗,直到去掉種子表面的黏液,將種子放入紗布袋裡,用力將水甩凈,用濕毛巾或紗布蓋好,保溫保濕,放在25℃左右的溫度下進行催芽。在催芽過程中,每天用清水漂洗1次,控凈,如種子量大,每天翻動1--2次,使溫度均衡,出芽整齊。催芽前期溫度可略高,促進出芽,當芽子將出(種子將張嘴)時,溫度要降3--5℃,使芽粗壯整齊。芽出齊後,如遇到特殊天氣,可將芽子移到5--10℃的地方,控制芽子生長,等待播種。
播種要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將營養土裝入播種盤內,用熱水或溫水澆透,等水滲下後,撒1層葯土,將出芽的種子均勻播於盤內,上面覆1cm厚葯土,蓋上塑料薄膜,保溫保濕。

地溫要求15--20℃,可在溫室內設電熱或釀熱物溫床,滿足作物對土壤溫度的要求。
苗期管理:出苗前要求較高的溫度,一般控制在25--28℃,有利於出苗,但由於子葉出土到真葉出現這段時間,組織幼嫩,向光性強,易躥苗。因此,一旦發現已經出苗,立即撤膜,降低溫度,白天20--25℃左右,夜間13--15℃左右,真葉出現後,白天25℃,夜間15℃。移苗後,為了促進早生根,早緩苗,溫度要適當提高,緩苗後,還要通風,降低溫度,以免幼苗脆弱。定植前7d,要採取大通風的辦法,降低溫度,鍛煉秧苗,讓苗盡量接近自然環境,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提高幼苗的適應性和定植後的成活率。

光照:整個育苗期都要創造良好的光照條件。只有在移苗後緩苗前,如果中午溫度過高,日照過強,可用草苫子遮蓋一下,免得強光曬壞苗。
水分管理:由於苗期的耗水量較小,特別是幼苗生長在苗盤里,不能大水漫灌,只能用噴壺灑水。澆水要根據苗的生長狀況和天氣情況進行。一般晴天上午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防止出現夾干層。苗期澆水次數不宜過多。幼苗出土和緩苗後,要降低濕度,除非特殊乾旱,不任意澆水。一般在育苗後期,除了普遍澆水外;發現個別地方苗小、缺水,可適當補點水,少通風,催苗生長,大苗的地方,不澆水,多通風,控制苗生長,促控結合,可使幼苗整齊一致。

通風換氣:通常指苗期管理期間放風降溫。通過放風,控制苗徒長,從而育出茁壯的幼苗。放風時間的早晚、長短,要根據天氣和苗的大小而定。一般晴天可早放風;大放風,長時間放風,陰天則小放風,短時間放風。苗大,可大放風,苗小,要小放風,時間也略短。前期放風量要小,後期放風量可大些。定植前5--7d要大通風。
當幼苗長至2片真葉時,可進行移苗。將營養鹽土裝8cmx8cm的營養缽中,晴天上午澆透水,在每個營養體整秧,用木棒扎一個深2--3cm,直徑1.5cm的孔,將苗從播種盤內起出,不要把根上的土全部抖掉,邊起邊移栽。移植時,將苗放入孔里,用營養土將孔填滿,再澆1遍小水。第2天,露水干後,覆1cm厚的營養土,保墒,防止土壤板結。移苗時,要保持根系順直,不要出現懸空現象。覆土時不要壓住苗或將土掉在葉片上。

苗期病蟲害的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為猝倒病和立枯病,播種時用葯土,如發現病株,及時清除,並用苗菌敵或猝倒立枯靈拌乾草木枯灰撒在苗床內。
苗期主要有蚜蟲危害,一般用1500--2000倍氧化樂果或用2000倍一遍凈進行防治。
田間管理
直播田一般在5月中旬進行播種,播種後3--5d出苗。在小苗真葉出現後結合鋤草及時間去雙株苗、過密苗。保持土壤濕潤。在溫室或大棚內育苗,5月下旬,當苗5--6片葉,高約8cm時定植,株行距30cmx60cm。每次採收後結合澆水追施氮肥。羅勒一般無病蟲危害。

熱點內容
沈陽哪裡批發黃裱紙 發布:2021-08-17 15:55:12 瀏覽:886
鹽城水產品批發市場 發布:2021-08-17 15:55:07 瀏覽:709
西柳服裝批發褲子的 發布:2021-08-17 15:55:07 瀏覽:496
服裝批發北京還是廣州好 發布:2021-08-17 15:54:14 瀏覽:533
臨沂服裝內衣批發 發布:2021-08-17 15:54:00 瀏覽:112
海門冷凍肉類食品批發市場 發布:2021-08-17 15:53:58 瀏覽:215
商丘冷凍雞腿批發位置 發布:2021-08-17 15:53:57 瀏覽:190
上海市冷凍食品批發市場在哪裡 發布:2021-08-17 15:53:04 瀏覽:832
西安粽子批發廠家 發布:2021-08-17 15:53:01 瀏覽:306
徐州服裝貨架批發市場 發布:2021-08-17 15:51:31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