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藤王園水果批發
1. 合肥滕王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合肥滕王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3月2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園林綠化工程等。
法定代表人:張萌萌
成立時間:2012-03-26
注冊資本: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10000063088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合肥市廬陽區亳州路297號怡景苑小區7幢202室
2. 天津古建築作文1200字
古代建築 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我們常見到的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檐廡殿、重檐廡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一、清代建築的通則
通則(又稱通例),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的原則。
清式建築的通則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1、 面寬與進深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2、 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3、 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4、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佔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台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台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5、 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餘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檁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佔一份,檐步架各佔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採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二、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
1、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檁小式、六檁小式、五檁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七檁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檁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檁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實例,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實例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梁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
2、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卷棚、六檁卷棚、八檁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3、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4、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廡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彷彿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廡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廡殿建築的某些特徵。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檁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徵,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檁子向山面挑出,檁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廡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徵。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徵。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檁架分配有一定關系。
5、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一、宮殿
我國由於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歷代帝王為了滿足其驕奢淫逸的生活和維護其統治的威嚴,往往大興土木,營建各種宮室殿堂。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興建的阿房宮,就已達到驚人的規模。西漢初年修建的未央宮,宮城周圍達8900米。漢高祖劉邦曾因見到這座宮殿建築的奢華而動怒,主持這一工程規劃的蕭何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無以重威。」這說明統治階級已經認識到,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也可以作為鞏固其政權的一種工具。蕭何的這個看法,使以後歷代帝王更加重視都城和宮殿建築。所以,秦漢以後,宮殿建築始終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可惜許多宮殿建築都已成為遺跡。現在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也是最精美的宮殿建築,首推北京的故宮。
整個故宮規模宏大,極為壯觀。僅以宮殿的核心部分紫禁城為例,它東西長760米,南北長960米,佔地72萬多平方米。根據宮廷建築的一般習慣,故宮也可以分作皇帝處理政務的外朝和皇帝起居的內廷兩大部分。故宮中的乾清門,就是外朝和內廷之間的分界線。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主,前有太和門,兩側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兩組宮殿。內廷以「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主,它的兩側是供嬪妃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宮六院」。故宮的這種總體布局,突出地體現了傳統的封建禮制「前朝後寢」的制度。而整個故宮的設計思想更是突出地體現了封建帝王的權力和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例如,主要建築除嚴格對稱地布置在中軸線上外,特別強調其中的「三大殿」,「三大殿」中又重點突出舉行朝會大典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此,在總體布局上,「三大殿」不僅占據了故宮中最主要的空間,而且它前面的廣場面積達2.5公頃,有力地襯托出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主腦。再加上太和殿又位於高8米分作三層的漢白玉石殿基上,每層都有漢白玉石刻的欄桿圍繞,並有三層石雕「御路」。使太和殿顯得更加威嚴無比,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氣象非凡。至於內廷及其它部分,由於它們從屬於外朝,故布局比較緊湊。
此外,還應當指出的是,故宮是最能體現建築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持續性藝術的最好的例子。人們從天安門一步步走進故宮,穿過端門和午門時,兩旁是一間間重復出現的朝房,再進去就是太和門和「三大殿」,這一系列建築、特別是其中的三大殿彷彿是一部樂章中的一個重要樂段。然後又出現「後三宮」。它們是大同小異建築的不斷的重復,可說是又一個樂段,或者說是樂曲主題的「變奏」。而每一座宮殿的本身,也都是由許多構件形成的重復。至於東西兩側比較低矮的廊、廡、樓、門等建築則猶如配合主調的伴奏。這樣,人們漫步故宮中的感受,是在時間進程中對一系列連續的空間序列印象所產生的總和,這與樂曲的藝術效果是很相象的,所以,整個故宮,就象一部大型的、凝聚的樂章。
當然,整個故宮建築由於是為體現帝王的政治權力而服務的,因而不可避免的產生嚴正而刻板的缺點,但是,從故宮建築群的整個建築藝術來說,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殊風格和傑出成就,是世界上優秀的建築群之一。而這一傑作,從明代永樂年間創建後,五百餘年中,不斷重建、改建,動用的人力和物力是難以估計的,真可謂「窮天下之力奉一人」。所以,這宏偉壯麗的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古典園林中國現存的著名古典園林數量不少,多數是明、清兩代的遺物。而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則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評語。我國建築界也認為「中國古典園林精華萃於江南,重點則在蘇州,大小園墅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少見。」之所以形成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從春秋以來,蘇州一直是我國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質豐裕、文化發達、山明水秀的優越條件,自晉室南遷以後直至清代,歷代貴族官僚不斷地在蘇州建造供他們享受的園林。因此,現存的蘇州古典園林相當可觀。在劉敦楨的《蘇州古典園林》一書中論述的古典園林就有十五處(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怡園、耦園、藝圃、環秀山莊、擁翠山莊、鶴園、暢園、壺園、殘粒園、王洗馬巷某宅庭院)其中,最為著名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和網師園,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區,至今也保存著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的頤和園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北京地區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古典園林,也不論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宮苑,還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園,盡管由於地區和園主在政治、經濟上所處的地位不盡相同,而在園林的規模、風格等方面表現出各自的特點,但是,它們都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而建造的,在園林布置和造景的藝術手法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構成了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從我們欣賞古典園林藝術的角度來講,下面的一些造園藝術手法,是應當特別加以指出的。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中國古典園林的這一特點,主要是由中國園林的性質決定的。因為不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他們既貪圖城市的優厚物質享受,又想不冒勞頓之苦尋求「山水林泉之樂」。因此,他們的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達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牆,景物藏於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
一般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創造豐富園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採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借景」的辦法。
所謂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歐洲大陸一些國家的園林慣用的幾何形圖案的布局相對而言的。這種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積較小的江南私家園林,表現得尤其突出。它們強調幽深曲折,所謂「景貴乎深,不曲不深」,講的就是這種手法。例如,蘇州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為屏障,適當阻隔遊客的視線,使人們一進園門只是隱約地看到園景的一角,幾經曲折才能見到園內山池亭閣的全貌。以布局緊湊、變化多端、有移步換景之妙為特點的蘇州留園,在園門入口處就先用漏窗,來強調園內的幽深曲折。至於園內的對景,也不象西方庭園的軸線對景方式,而是隨著曲折的平面,移步換景,依次展開。有的則在走廊兩側牆上開若干個形狀優美的窗孔和洞門,人們行經其間,它就象取景框一樣,把園內的景物象一幅幅風景畫那樣映入優美的窗孔和洞門。
至於劃分景區和空間的手法,則是通過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築等,把全園劃分為若干個景區,各個景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能體現這一園林主要特色的重點景區。例如,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全園包括中、西、東三個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同時,水的面積約佔全園五分之三,亭榭樓閣,大半臨水,造型輕盈活潑,並盡量四面透空,以便盡收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色。園內的空間處理,妙於利用山、池、樹木、亭、榭,少用圍牆。故園內空間處處溝通,互相穿插,形成豐富的層次。再如北京的頤和園,它的規模很大,全園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許多個景區,其中有些景區還形成大園中包小園,如諧趣園。但在這許多景區中,昆明湖與萬壽山則是它的精華所在。正是這些重點的景區構成了這些園林的主要特色。各個園林不論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區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至於「借景」這種藝術手法,更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它是把園林以外或近或遠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這種手法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運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例如,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建園歷史最早的滄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於借景。因為園門外有一泓清水繞園而過,該園就在這一面不建界牆,而以有漏窗的復廊對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園內。再如北京的頤和園,為了「借」附近玉泉山和較遠的西山的景,除了在名為「湖山真意」處充分發揮借景手法的藝術效果外,在其它方面也作了精心的設計。如頤和園的西堤一帶,除了用六座形式不同的橋點景外,沒有高大的建築屏擋視線。昆明湖的南北長度也正適合將園內看得見的西山群峰全部倒映湖中。同時,兩堤的桃柳,恰到好處地遮擋了圍牆,園內園外的界限無形之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巒、兩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都自然地結合成一體,成為園中的景色,園的空間范圍無形中擴大了,景物也更加豐富了。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以萬壽山佛香閣為近景、兩堤和玉泉山為中景、西山群峰為遠景的錦綉湖山詩境畫卷。中國古典園林的這種借景手法,在《園冶》一書中,總結為五種方法,即「遠借、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上面提到的一些實例,主要屬於借園外之景,是「遠借」。所謂「鄰借、仰借、俯借、應時而借」,主要是指園林之內的借景。所謂「鄰借」是指園內距離不遠的景物,彼此對景,互相襯托,互相呼應。如頤和園中「知春亭」附近的亭、橋、柳、石等互相因借,顯得協調而優美。「仰借」一般是指園林中的碧空白雲、或明月繁星等天象。不過,象仰望山峰、瀑布、以及蒼松勁柏、宏偉壯麗的建築也可稱為仰借。如進入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抬頭即可仰望出類獨秀的白塔;「俯借」則是指如憑欄望湖光倒影、臨軒觀池魚游躍等;「應時而借」是指善於利用一年四季或一月之間不同的時辰景色的變化——如春天的花草、夏日的樹蔭、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景、早晨的朝霞旭日、傍晚的夕陽余暉……等等,都可應時而借。如蘇州的以精巧幽深見長的網師園,園中的重要景區「殿春簃」就是根據宋人芍葯詩里的兩句「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葯殿春風」,借春末的芍葯花來造景的。
第三,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於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築物,如亭、台、樓、閣、廊、榭、軒、舫、館、橋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組成體現各種情趣的園景。以常見的亭、廊、橋為例,它們所構成的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都是獨具匠心的。如亭,不僅是造型非常豐富多彩,而且它在園林中間起著「點景」與「引景」的作用。如蘇州西園的湖心亭、拙政園別有洞天半亭、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再如加廊,它在園林中間既是引導遊客游覽的路線,又起著分割空間、組合景物的作用。如當人們漫步在北京頤和園的長廊之中,便可飽覽昆明湖的美麗景色;而蘇州拙政園的水廊,則輕盈婉約,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蘇州怡園的復廊,用花牆分隔,牆上的形式各異的漏窗(又稱「花窗」或「花牆洞」),使園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見大,變化無窮,這種漏窗在江南古典園林中運用極廣,這是古代建築匠師們的一個傑出創造。因為本來比較單調枯燥的牆面,經過漏窗的裝飾,不僅增添了豐富的變化,那一個個各不相同的漏窗圖案在牆面上成為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紋樣,而且通過巧妙地運用一個「漏」字,使園林景色更為生動、靈巧,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蘇州的西園、獅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特色。至於中國園林中的橋,則更是以其豐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築藝術上大放異彩。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頤和園的十七孔橋、玉帶橋。它們各以其生動別致的造型,把頤和園的景色裝點得更加動人。此外,江蘇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蘇州拙政園的廊橋則又是另一種風格,成為這些園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園景之一。
3. 贊美"天津"的成語有哪些
1、人傑地靈
[拼音]
rén jié dì líng
[釋義]
傑:傑出;靈:好。指有傑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例句]
館陶縣人傑地靈,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賢士哲人。
2、人才濟濟
[拼音]
rén cái jǐ jǐ
[釋義]
濟濟:眾多的樣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處]
《書·大禹漠》:「濟濟有眾,咸聽朕命。」
[例句]
教之有道,則人才濟濟,風俗丕丕。
3、川流不息
[拼音]
dēng hóng jiǔ lǜ
[釋義]
燈光酒色,紅綠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爛的生活。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玉生)側著頭想了一會道『燈紅酒綠』好嗎?」
[例句]
夜上海,不夜城,十里洋場,燈紅酒綠,如同落了一地繁星。
4、車水馬龍
[拼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釋義]
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處]
《後漢書·明德馬皇後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例句]
我和爸爸一起去龍華公園放風箏,看見這里的人可真是車水馬龍。
5、高樓大廈
[拼音]
gāo lóu dà shà
[釋義]
廈:高大的房子。指高聳的樓房。
[出處]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例句]
因此,高樓大廈並不在考慮之列。
4. 滕王閣公園怎麼樣
這地方暑假來的,那天三十八度的大太陽,差點沒熱死……去的時候正在維修,也沒收門票,但基本亭台樓閣的都進不去,路上坐的地方不少,但長台階連著長台階,幾百級不停,也沒樹蔭,椅子曬得沒法坐下,爬到最後那個亭子都快累死了。但在那亭子上看閬中城景還是非常好的,嘉陵江繞城而過,爬上來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要是有些對滕王閣更多的介紹就更好了。
5. 誰知道天津高考語文必背的篇目,包括文言文和古詩最好針對17年高考,該高三了准備在家提前背背,謝謝了
背誦篇目建議必修(一)1.沁園春長沙——毛澤東P32.蘭亭集序——王羲之P193.赤壁賦——蘇軾P22必修(二)1.氓——《詩經》P212.離騷——屈原P243.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P334.短歌行——曹操P335.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P346.燭之武退秦師——《左傳》P367.荊軻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終已不顧」)——《戰國策》P38必修(三)1.蜀道難——李白P452.秋興八首(其一)——杜甫P473.詠懷古跡(其三)——杜甫P474.登高——杜甫P485.錦瑟——李商隱P526.馬嵬(其二)——李商隱P527.寡人之於國也——《孟子》P558.勸學——《荀子》P579.過秦論(「及至始皇,…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宜P59必修(四)1.望海潮(東南形勝)——柳永P412.雨霖鈴(寒蟬凄切)——柳永P42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P434.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P445.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P45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P467.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P488.聲聲慢(尋尋覓覓)——李清照P489.廉頗藺相如列傳(「既罷,…為刎頸之交)——司馬遷P69必修(五)1.歸去來兮辭(並序)——陶淵明P252.滕王閣序(「時維九月,…聲斷衡陽之浦」)——王勃P293.陳情表——李密P36確切的說和會考試范圍一模一樣還有就是樓上寫的有很多都是我們沒學過的(我是天津高三的)不知道是那個考綱上寫的篇目
6. 江西滕王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江西滕王閣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前身為南昌滕王閣綠化工程園藝場(成立於1999年7月),總注冊資本5133萬元,公司現為園林綠化壹級,市政總承包二級級,園林古建施工二級,裝飾裝修二級,土石方二級,體育運動設施二級,照明工程二級,規劃設計乙級,房屋建築三級的綜合性企業,公司從事園林景觀工程設計與施工;綠化養護;園林苗木良種的研發、繁育、種植與經營;市政公用工程,園林古建工程等多方面業務,服務領域廣發,技術力量雄厚。公司已通過IS090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國際認證,獲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守合同、重信用」AAA級單位。
7. 南京、濟南、天津、北京、南昌、武漢、鄭州、蘭州的著名旅遊景點
我是南昌人,南昌好玩的地方很多,我就介紹一下南昌的景點,歡迎大家來江西南昌多走走多看看。
南昌景點盤點
經典的地方滕王閣
俯瞰的地方摩天輪
看鳥的地方天香園
朝拜的地方繩金塔
釣魚的地方象湖
看風箏的地方贛江畔
感受海的地方海洋公園
看噴泉的地方秋水廣場
看稀奇的地方厚田沙漠
游樂的地方人民公園
看升旗的地方八一廣場
看民俗的地方安義古村
受教育的地方朱德舊居等
尋根的地方西山萬壽宮
看球的地方八一體育場
野炊的地方青山湖游樂場
聽歌的地方新中原大劇院
看畫的地方八大山人紀念館
看電影的地方萬達、中影、華影、湖濱影院
KTV的地方太多了 錢櫃 方糖 快樂老家 快樂驛站
1.八一廣場,蠻大的。
2.起義紀念碑,南昌人已經習慣它的存在,只有外地人會當景點。(推薦)
3.江西博覽館,以前給毛主席修建的住所,好大,後來主席走了,沒用上,現在是電腦城,辦展覽的。
4.雙子樓,蠻現代的感覺,和沃爾瑪(全球第一大超市連鎖的南昌店)
5.革命烈士紀念館(八一大道)要門票
6.百花洲公園(一個蠻60.70年代的公園)
7.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中山路)(推薦) 要門票學生對折大概20多
8.中山路購物、勝利路步行街購物(推薦)
9.參觀江西師范大學老校區(曾用名「中正大學」),裡面的古老建築很不錯。 參觀南昌大學前湖新校區,亞洲第一大校門,和一些堪稱龐大的建築。 5.1期間有「 校園開放日」活動。
10.八一大橋
11.繩金塔(推薦)
12.孺子路飲食一條街
13.秋水廣場(其得名正是源於王勃的名句「秋水共長天一色」。中國最大的音樂噴泉群,噴水池面積1.2萬平方米,主噴高度達128米,秋水廣場佔地面積8.6萬平方米,總體平面呈月牙形,岸線長1100米,最寬處110米。)
14.青山湖、象湖都是本地人常去的比較近的景點。
14.不得不提——滕王閣。(推薦)
15.贛江摩天輪+游樂場+魅力贛江水上樂園
16.摩天輪,恐高症就免了,高度為160米,2006建成時是當時世界最高摩天輪,現為目前世界上第二高摩天輪(第一高是「新加坡飛行者」,高165米)。
17.安義縣千年古村。 來迴路費50多,到那幾乎不花錢。
18.梅嶺燒烤、漂流、打野戰。門票不少很貴。(推薦) 門票不貴,不要導游的話去玩很劃得來。
19.西山萬壽宮 門票不詳!
20.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 要門票
21.寶葫蘆農庄(類似深圳歡樂谷的游樂場)
22.天泉水都(鬧市裡泡溫泉?)
如果去公園玩的話,就可以去去:
1、海洋公園 (郊區,有直達公交車)
2、八一公園
3、人民公園
4、動物園
5、環球公園(在昌北,相對遠點,裡面是各國的代表建築)
6、天香園(裡面侯鳥很多的)
7、青山湖燕名島公園
8、體育公園
9、象湖濕地公園頤景園
10、紅角洲漁舟灣濕地公園
11、艾溪湖濕地公園
12、中國儺文化公園(面具公園)
如果去購物的話,就可以去比較熱鬧的幾條街道:
1、廣場
2、勝利路步行街
3、步行街對面的萬壽宮
4、廣場南路恆茂周邊
5、中山路就夠你逛的...
南昌總共有四縣五區,毗鄰鄱陽湖 旅遊 如果去風景好的地方、景點的話:
1、青山湖,是個休閑公園
2、紅谷灘的秋水廣場
3、梅嶺紫清山、洪崖丹井、梅嶺甲魚潭(神龍潭)、獅子峰(在灣里,比較遠)
4、厚田沙漠
5、灣里長春湖
6、青山湖游樂場
7、環球公園
8、南昌科技館
9、象湖公園
10、南磯山候鳥保護地
11、摩天輪
12、贛江十里景觀帶
13、贛江新天地
14、溪霞風景區
15、夢山
16、象山森林公園
17、西山萬壽宮
18、昌南生態園、黃馬櫻花谷
19、湖光山舍
20、安義楊梅園
21、安義縣千年古村。
如果想去有歷史文化的地方:
1、滕王閣
2、繩金塔
3、八大山人紀念館(在青雲譜區
4、八一起義紀念館
5、八一廣場
6、江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