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蠶豆批發市場
⑴ 廣東是否有蠶豆這一植物存在
有,蠶豆原產裏海南部至非洲北部,公元一世紀時始由歐洲傳入我國,現我國南方各地廣為栽培。
⑵ 魚吃蠶豆三個月有多大
今天要說的脆肉鯇,從外形上看和草魚幾乎一模一樣,其實呢,脆肉鯇也來自於草魚,草魚也被稱為鯇魚,但脆肉鯇的口味卻與草魚有很大差異,那麼,脆肉鯇是怎麼從草魚演化而來的?脆肉鯇到底有哪些特點?怎麼食用脆肉鯇呢?
廣東省中山市的東升鎮是中國脆肉鯇之鄉,這里不光脆肉鯇養殖產業比較發達,還擁有豐富多樣的脆肉鯇系列美食,因此,小小的東升鎮每天都會吸引眾多遊客來這里觀光游覽,品嘗美味。
記者發現,人們品嘗了脆肉鯇這種魚後,普遍反映它的口感與一般的魚有很大差別。一般的魚比較細膩,而脆肉鯇吃起來肉質軟滑、爽脆,有嚼勁,甚至吃起來有種吃豬肉、牛肉的感覺。
那麼,在東升鎮這個出產脆肉鯇的源頭,目前的市場行情怎樣呢?
在東升鎮的一些菜市場走訪時,記者了解到,一般賣整條脆肉鯇的零售價格每斤在12-18元之間,而分部位來分割零售的,價位平均會高一些,而且不同部位,價格也不同。
像肉質最好的魚腩部位,每斤在35元左右,比較便宜的魚頭、魚骨每斤是12元左右。而經過瘦身的脆肉鯇價格也要比沒經過瘦身的每斤高3元左右。
經銷商們說,脆肉鯇的經銷價格與脆肉鯇的品質以及脆度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脆度越好的,價格越高。不過,要想從外觀判斷脆肉鯇的脆度,目前還是比較困難。
另外,由於源自草魚,脆肉鯇的外形和草魚還是很難分辨。一些業內人士說,通常脆肉鯇的個頭要比草魚大點,顏色也要淺一些,但這並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脆肉鯇與草魚到底有什麼內在聯系呢?它們之間又有哪些差異?
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而草魚不脆,容易煮爛。那麼,源自草魚的脆肉鯇為什麼會與草魚的性能相差這么大?脆肉鯇為什麼會如此結實?
東升鎮位於中山市境內的西北部,小鎮內河網縱橫交織,水資源十分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在東升鎮的勝龍村,記者見到了養殖大戶車志強。車志強養殖脆肉鯇已經20多年,他告訴記者,脆肉鯇在當地也被稱為脆魚,其實脆肉鯇就是由草魚變來的。草魚之所以會變為脆肉鯇,主要是在養殖過程中他們採取了一些特殊的辦法。
車志強說,要讓草魚變成脆肉鯇,最關鍵的是給草魚餵食120天左右的蠶豆,加上合適的水溫和氣候條件,養出的脆肉鯇的肉質就會變得緊實,口感軟滑、爽脆。
車志強 養殖戶:我們講究,第一自然環境、水資源,這個是天然條件,沒有好水,就不可能養出來好魚。第二,我們就選擇魚種,魚種我們也要選擇長得好,健康的魚。
車志強告訴記者,要養殖脆肉鯇所選擇的魚種其實就是草魚。為了縮短養殖周期,提升經濟效益,他們選擇的魚種都是成品草魚,而不是草魚苗。
那麼,餵食蠶豆會給脆肉鯇帶來哪些改變?事實真的像車志強所說的那樣嗎?
中山大學的陽會軍教授跟蹤研究脆肉鯇的生長習性已經20多年,對此,他就有關問題向記者做了一些解釋。
陽會軍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脆肉鯇主要是在投喂蠶豆期間,我們改變了脆肉鯇的身體結構。第一個是水分少了,第二個蛋白含量高了,第三個就是腹脂含量也高,特別是膠原蛋白的含量,比普通草魚大概高20%。那麼膠原蛋白,我們通常也都應該很熟悉,比如說像豬皮或者驢皮,它主要構成成分其實也是膠原蛋白,這樣就導致我們所說的脆肉鯇,它的口感就比較爽脆,另外在烹調的時候也比較耐煮。
⑶ 好吃點蠶豆多少才算批發
好吃點蠶豆最少要50斤才算是批發的。否則價格更高一些。
⑷ 南方適合種植哪個品種蠶豆
生於北緯63°溫暖濕地,耐-4°C低溫,但畏暑。[2] 蠶豆生長對溫度要求隨生育期的變化而不同,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6℃~25℃,最低溫度為3℃~4℃,最高溫度為30℃~35℃。在營養生長期所需溫度較低,最低溫度為14℃~16℃,開花結實期要求16℃~22℃。如遇-4℃下低溫,其地上部即會遭受凍害。
雖然蠶豆依靠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但仍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各種元素供其生長,缺素常出各種生理病害。
蠶豆在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可種植,長江以南地區以秋播冬種為主,長江以北以早春播為主。除山東、海南和東北三省極少種植蠶豆外,其餘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種有蠶豆。其中秋播區的雲南、四川、湖北和江蘇省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較多,佔85%,春播區的甘肅、青海、河北、內蒙古佔15%。雲南是蠶豆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佔全國的23.7%,常年種植在35萬公頃左右,以秋播為主。
崇禮蠶豆:強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00~110天,分枝少,花白色,有效分枝2~3個,株高80~100cm,單株莢數一般8~10個,單莢粒數2~3粒,百粒重120g左右。籽粒窄圓形,種皮乳白色。籽粒含蛋白質24.0%,脂肪1.5%,賴氨酸1.55%。該品種株型緊湊,適宜密植,喜肥喜水,豐產性好,一般畝產150~200kg,最高產量達280kg。
臨蠶5號: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5天左右,分枝一般為2~3個,百粒重180g左右,種皮乳白色。具有高產、優質、粒大,抗逆性強等特點,適應於高肥水栽培,根系發達,抗倒伏,一般畝產350kg左右,是糧菜兼用的優質品種。
臨蠶204: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0天左右,分枝2~3個,結莢部位低,百粒重160g左右。具有高產、優質、粒大的特點。適應性廣,抗逆性強。一般畝產為350kg左右,最高畝產達420kg。是出口創匯的優質品種。
臨夏馬牙:春性較強。甘肅省臨夏州優良地方品種,因籽粒大形似馬齒形而得名。全生育期155~170天,性晚熟種。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70g,籽粒蛋白質含量25.6%。適應性強,高產穩產。平均產量350kg/畝,最高可達500kg/畝。適宜肥力較高的土地上種植。是中國重要蠶豆出口商品。
臨夏大蠶豆:春播類型。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籽粒蛋白質含量27.9%,平均產量250~300kg/畝。喜水耐肥,豐產性好,適應性強,在海拔1700~2600m的川水地區和山陰地區均能種植,1981年開始在甘肅省大面積推廣。適於北方蠶豆主產區種植。
青海3號:春播蠶豆品種,具有高產、優質、粒大的特點,分枝性強,結莢部位低,不易裂莢。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籽粒蛋白質含量24.3%,脂肪1.2%。根系發達抗倒伏,喜水耐肥,適宜在氣候較溫暖、灌溉條件好的地區種植。最高畝產達400~450kg。
青海9號:春播蠶豆品種,具有高產、優質、特大粒的特點,分枝性強,結莢部位低,不易裂莢。種皮乳白色,百粒重200g左右。根系發達,植株高大、莖稈堅硬,抗倒伏,喜水耐肥,適宜在氣候較溫暖、灌溉條件好的地區種植。最高畝產440~480kg。春蠶豆區推廣品種。
湟源馬牙:春播類型。該品種種皮乳白色,百粒重160g左右,屬大粒種,是青海省優良地方品種。湟源馬牙栽培歷史悠久,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產量高而穩。分布在海拔1800~3000m的地區。一般水地產量250~350kg/畝,山地150~200kg/畝,是中國主要蠶豆出口商品。適於北方蠶豆主產區種植。
日本吋蠶:春播蠶豆品種,由中國農科院品資所引進。生育期為120天左右,花白色,結莢部位低,結莢多,分枝少,單莢粒數一般為4~5粒。不易裂莢。百粒重150g以上,種皮乳白色,一般畝產300kg左右。抗逆性強,是糧菜兼用的優質品種。
品蠶D:春播蠶豆品種,生育期125天左右。具有高產,優質,小粒,耐旱耐瘠的特點。分枝一般2~3個,單株莢數18~29個,單莢粒數2~3個,百粒重50~60g,種皮乳白色,種子蛋白質含量28.36%,種子單寧含量少,不含蠶豆苷等生物鹼,株高115~156cm,一般畝產300kg,高者達350~400kg,是一個糧飼兼用的好品種。適於北方蠶豆主產區推廣種植。
⑸ 廣州中山醫院在那裡做蠶豆病檢測要多少錢
我不在廣州不清楚中山醫院在那,在深圳這一般醫院也能做,出的報告好象是廣州的!做這個挺便宜的!就是一個G6PD的檢測!應該二十塊左右吧!
⑹ 廣東中山有哪些特色小吃
中山杏仁餅: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稱。原屬家庭自作自食,以後仿製成為商品,外形改為圓形小餅。已有70餘年歷史。餅身鬆脆,餅心香甜,肥而不膩,入口融化,風味獨到。
中山特產杏仁餅是一種綠豆餅。它是由90多年歷史的咀香園餅家首創,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製成杏仁狀的餅,在餅中間夾一塊糖腌豬肉,經烘烤後製成綠豆餅。杏仁餅也以它的形狀而得名,現在經由改良,己變成圓餅狀。
中山特產杏仁餅的來歷:清光緒末年間,智慧的中隱士就以綠豆粉、肥豬肉片等原料,精心製作綠豆夾肉餅,為節日送禮招待親友的佳品,時任香山知縣覃壽堃品嘗,咀嚼之覺甘香松化,且有杏香,覃知縣大加贊賞,立即揮毫寫下「齒頰留香」四字贊語。並開始批量出產,廣受歡迎。民國七年(1918),因政府規范工商稅收,遂正式工商登記,掛牌經營,商號為「咀香園杏仁餅家」。
新世紀伊始,咀香園介入起草了全省焙烤食物GMP尺度,成功通過了焙烤食物GMP認證、HACCP國際食物安全體系認證、ISO9001-2000國際質量治理體系認證,成為海內率先通過這三項權勢巨子認證企業。是衛生信譽度A級企業,被省技監局授予「產品質量信得過企業」。 中山特產杏仁餅以其獨特的魅力,質量、信譽的保證,贏得獎項無數。所以來到中山的朋友一定要品嘗下這個出名的地方土特產。
神灣菠蘿不僅國內聞名,在國外也享有美譽,它載著中山人民的深情厚意,遠涉重洋,聞名於世。這就是中山的名特產——神灣菠蘿。
⑺ 廣東中山美食
1、石岐乳鴿
以體形大、胸肉厚、肌肉飽滿、肉質嫩滑爽口而飲譽省港澳市場。石岐不少酒家飯館所泡製的乳鴿,也極為食客所喜愛。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旅集團富華宮的紅燒乳鴿,其色澤金黃,皮 脆肉滑,骨軟味美。
2、椒鹽水蛇
水蛇,過去屬價值較低的水產品,一般只用於煲水蛇湯或水蛇粥,十多年前也只賣幾角錢一斤。近十多年來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不少酒樓食肆把水蛇生削剝皮後斬件腌制,吃時按每件的彎卷狀況反向一拗,使骨與肉稍分離,再用牙撕其蛇肉,其香無比,誠為下酒佳品。
3、缽仔禾蟲
禾蟲,產於水稻田淤泥中故名。中山沙田廣闊,歷來盛產禾蟲,每年上半年立夏至小滿,下半年寒露至霜降的節令之間,禾蟲鑽出泥面,這時用網具裝捕。
4、雜交三黃雞
過去,中山的名種雞以三角鎮沙欄雞最負盛名,至今口碑仍很好。但近年來,市食品進出口公司用石岐雞種同國外良種雞雜交,再經集約化養雞場的精心培合,育出一個優質新雞種——雜交三黃雞。
5、沙溪扣肉
這是沙溪鎮所有酒樓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製作的地方名萊。這種菜式首先講究選料,所選豬肉既不太肥也不太瘦,以偏肥的「五花腩」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