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肉桂批發市場在哪個位置
1. 桂皮的主要產地有哪些
桂皮即桂樹的皮,有時也稱肉桂、五桂皮等名稱,主要產在廣東、廣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以廣西所產的桂皮質量為最好。
桂皮以皮層厚、油性大、香氣濃、無蟲蛀、無霉斑者為上品,它的味辛甘、性溫熱。
2. 羅定肉桂的生產情況
羅定市委、市府把種植肉桂作為發展特色農業,建立本地支柱產業來抓,2004年該市種植面積已達46萬畝,是廣東省肉桂生產主要基地,2004年,產桂皮1萬多噸,產桂油450噸。以榃濱、新樂、黎少、泗綸四個鎮為主產區,該市24個鎮中有18個鎮種桂,並在榃濱鎮建起了一個500畝的肉桂苗圃場,種桂農戶近10萬戶,佔全市農戶總數的四成多。
加工和銷售情況方面,肉桂樹經採伐後,剝皮製成桂皮,枝葉加工蒸餾製成桂油,2004年,年加工桂皮1萬多噸,桂油450多噸,肉桂加工轉化占該產品總產量的98%以上。桂皮、桂油由省外貿部門通過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國。2004年創匯1265萬美元。
2002年8月,羅定市被定為中國肉桂之鄉,桂皮以帆船牌商標注冊,出口屬免檢產品。
3. 中國肉桂之鄉在哪裡
羅定肉桂種植歷史悠久。肉桂本是山中野生植物,秦漢時期,當地農民已自發種植,加以利用,其後不斷發展。據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編纂的《羅定州志》記載,當時羅定山區種植肉桂已有相當數量。明清時期,羅定州城和泗綸、榃濱等集鎮已開設有一批肉桂產品購銷商鋪,部份產品已銷往國外。晚清年間,羅定肉桂已飲譽海內外。民國時期,羅定肉桂繼續發展,「羅定桂、廣寧竹、懷集木」已成為當時廣東有名的三大山林特產,譽滿南粵。1949年,羅定種植面積已達7萬畝,產桂皮2000餘噸。此後,羅定人把桂樹當成「搖錢樹」、「吉祥樹」,所以至今境內山區不少民宅的院前屋後還生長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桂樹。2002年,羅定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組委會評為「中國肉桂之鄉」。羅定「井合牌」桂皮被國家評為免檢產品,產品銷售韓國、日本、德國、美國、俄羅斯、法國、波蘭等國家!
4. 肉桂粉哪裡可以買到
網路一下"中國肉桂網".裡面有肉桂皮和肉桂苗出售.我訂了幾千棵.質量還不錯.
5. 桂皮,八角,丁香,肉桂等產地
桂皮:廣東省桂皮一中國廣東、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產。
八角:全球80%的八角來自中國,而全國八角產量的85%出自廣西.廣西悟州的蒼梧、藤縣、蒙山等縣是廣西又一個連片香料生產基地,目前八角種植面積已增至50多萬畝,正常年景產乾果4950噸左右,約占廣西總產量的30%。這里的產品質量,已達到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質量標准,深受國內外商家的青睞。
丁香:丁香全世界約27種,主要分布在東亞、中亞和歐洲的溫帶地區。 中國是丁香的自然分布中心,有野生種類22種,其中18種為特有種,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 。
肉桂:廣西肉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亞熱帶地區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該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悠久的栽培歷史,傳統的生產農藝和加工工藝,形成了廣西肉桂皮厚、色澤光潤、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葯用和調香料用兼優等特點。
6. 哪能買到八角和桂皮
八角和桂皮在調味品專賣店或葯店有售。
八角:瓣角整齊,一般為8個角,瓣純厚,尖角平直,蒂柄向上彎曲。味甘甜,有強烈而特殊的香氣。是我國的特產,有特殊香氣,在製作冷盤及燉、燜菜餚中常用,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
在煮、燉肉類和禽類時,八角可以充分水解,使肉味更加醇香。在做紅燒魚時,油沸投入八角,炸出香味,加入醬油和其他佐料,再放入炸好的魚。又如燒白湯白菜等葷素菜,將八角與精鹽同時放入湯里,最後放香油。另外,腌制雞、鴨或香椿、香菜時放入八角,也別有風味。
桂皮,學名:柴桂 ,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樟屬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本品為常用中葯,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復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葯。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在公元前2800年的史料記載中就曾提到桂皮;在西方的《聖經》和古埃及文獻中也曾提及肉桂的名稱。秦代以前,桂皮在中國就已作為肉類的調味品與生薑齊名。桂皮,廣東民間叫「陰香」屬樟科肉桂之一種。中國廣東、福建、浙江、四川等省均產。用作芳香調味品,此外還可提取桂皮油,為食品工業之重要香料,亦入葯。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
7. 哪裡盛產肉桂
國內產廣西,廣東,雲南,福建,台灣等省,以廣西產量最大,其中大瑤山區所產野生桂質最佳,舊稱黃瑤桂;國外主產越南(舊稱安南),稱安南桂,安桂,其中清化昕產野生桂為最上品,稱清化桂,但產量較小。
8. 去哪買肉桂葉
一般大超市,新發地,大洋路批發市場調料廳都會有
9. 肉桂分布在中國哪些地方
肉桂又名玉桂、筒桂。常綠喬木。小枝四棱形,密被灰色絨毛。葉互生或近對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20cm,寬4~5.5cm,三主脈近於平行,在表面凹下。圓錐花序腋生或近枝端著生。果橢圓形,熟時黑紫色,果托淺碗狀。
花期5月,果熟期11~12月。產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自治區。越南、寮國、印尼、印度等國也有分布。
10. 桂皮的主要產地在哪些地方
桂皮即桂樹的樹皮,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香料之一,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葯材,桂皮甘甜微辣,有濃郁香味,燉肉、燒魚時放上點桂皮,味美芬芳。
【營養價值】
桂皮含有揮發性桂皮油,其主要成分為桂皮醛(佔75%~90%),尚含有少量乙酸桂皮脂、乙酸苯丙酯、鞣質、黏液等。
【功效作用】
桂皮性熱,味甘辛,具有溫中散寒、健胃暖脾、通利血脈、活血化淤、舒筋止瀉、通脈止痛之功效。
【宜食】
桂皮適宜腰膝冷痛、陽虛怕冷、風寒濕性關節炎、四肢發涼、胃寒冷痛、食慾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腸鳴泄瀉、婦女產後腹痛、月經期間小腹冷痛和閉經、慢性潰瘍、心動過緩、脈象沉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氏症者食用,也適合腎虛、遺尿患者食用,每次5克左右即可。
【忌食】
內熱較重、內火偏盛或陰虛火旺者忌食,舌紅無苔之人亦忌;患有乾燥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者忌食;平素大便燥結或患有痔瘡者忌食;患有出血性疾病之人忌食;孕婦期間忌食;春夏之季忌食。此外,受潮發霉的桂皮不宜食用。
【文獻參考】
《本草求真》:「精虧血少,肝盛火起者切忌。」
《本草綱目》:「桂性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故《別錄》言其墜胎。」
《本草匯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葯也。」
《珍珠囊》:「春夏為禁葯。」
《本草經疏》:「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利,大便因熱燥結,肺熱咳嗽,產後失血過多,及產後血虛發熱,小產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病頭痛口渴,陽證發斑發狂,小兒痧症腹痛作瀉,痘瘡血熱乾枯黑陷,婦人血熱經行先期,婦人陰虛內熱經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干,婦人血熱經行作痛,男婦陰虛,內熱外寒,中暑瀉利暴注如火熱,一切滯下純血,由於心經伏熱,腸風下血,臟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舉,脫陰目盲等三十餘證,法並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