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草木灰批發
⑴ 廣東有什麼特產
1、端硯
端硯與徽墨、湖筆、宣紙並稱「文房四寶」,在我國四大名硯中,端硯最為著名,它的石質堅實而潤滑,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古稱端州)的爛柯山和北嶺山一帶,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當時的端硯無圖案花紋裝飾,十分簡朴。
⑵ 全國每個省都有魚腥草的嗎
你好, 魚腥草又名蕺菜、蕺兒根、摘兒根等,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莖葉搓碎後有魚腥味,故名魚腥草。魚腥草廣泛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區,西北、華北部分地區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長在背陰山坡、村邊田埂、河畔溪邊及濕地草叢中。魚腥草植株矮小,莖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狀莖生於淺層土壤中,白色,節上生根;莖上部直立,葉心形或寬卵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花期5—6月,果期10—11月。魚腥草生命力極強,直接用其根莖插於潮濕泥地,即可成活,並生根發芽,廣為繁衍。
產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四川廣漢市高坪鎮引入田間規模種植,現已帶動周邊鄉鎮近萬畝種植面積,形成目前我國最大折耳根種植基地。
⑶ 梨樹有什麼品種能在廣東種植
梨樹有什麼品種能在廣東種植梨樹從苗木落葉後至發芽前都可栽種,根據不同地形、地塊確定種植密度,為了早期高產,最好採取計劃密植,目前推廣的株行距為2×3米或2.5×4米。
種植技術:A、按株行距定點挖穴,一般砂質土,穴寬80cm,深50-60cm,;水稻地穴寬80cm,深40-50cm即可。先放入至30-40cm左右的稻草、枝條或綠肥枝、桿等,並將表土加入踏緊,再施有機肥(豬、牛糞)50-80公斤或礱糠雞糞(20公斤)或純雞糞(10公斤)需腐熟,並加鈣鎂磷肥1-2公斤(鹼性土壤可用過磷酸鈣)與土混合填入,做成饅頭形。B.種植前需將梨苗粗根剪栽2-3cm,促進新根發生,嫁接處薄膜需解除,以免影響主桿生長。C.種植時嫁介面需露地面5-10cm,踏實根際土壤,立即澆足水。風口地帶,需設立支柱,防範倒伏。
2、改土施肥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中的基本措施,要想果樹增產、豐產、優質,必須從改良土壤著手。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果實採收後,到冬季落葉前進行,其方法有擴穴、全園深翻、隔行或間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為宜,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隔年輪翻,1、3、5年在原穴的兩側開深2.5尺寬1.5尺左右的深溝,2、4、6年在另兩側開深溝,結合施入基肥。
施入基肥標准,一般以100Kg梨果最少需有機肥(豬、羊廄肥)100Kg,再混入2.25Kg磷肥,有利於產量和品質提高。
除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適時追肥,一般要求施三次追肥,第一次花後肥,時間4月中下旬,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第二次果實膨大肥,時間5月中旬-6月上旬;第三次采後肥,時間8月下旬-9月中旬,增加葉色,延長葉片壽命,恢復樹勢。
根外追肥可結合噴葯施入適量氮、磷、鉀等肥,常用濃度尿素0.3-0.5%(高溫0.2-0.3%),過磷酸鈣0.5%,硫酸鉀0.3-1%,磷酸二氫鉀0.2-0.3%,此外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不能與農葯混用)。
3、配備授粉樹及三疏技術
梨為異花授粉樹種,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所以必須在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種,主栽與授粉品種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最少也需3:1或4:1,才能達到豐產穩產。日本梨(幸水、豐水、築水)與翠冠、清香、脆綠可互為授粉。
三疏技術就是正確掌握疏花芽、疏花蕾與疏果的時期和方法。
A.疏花芽:結合冬季修剪時疏去過多花芽。冬季疏花芽,應按比例,原則上是花芽:葉芽=1:1,大約疏除全樹花量的一半,但應注意梨樹當年花芽形成多少,生產實際中,骨幹枝以每5-6寸距離留一個花芽的密度為宜。注意,只疏花芽,保留葉芽。
B.疏花蕾:冬季修剪時若疏花芽工作未進行,可在開花前,疏花蕾進行補救,疏蕾標准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個花蕾。疏蕾原則:疏弱留強,疏小留大,疏密留疏,疏腋花芽留頂花芽,疏下留上,疏除萌動過遲的花蕾,疏除副花蕾,決定疏除多少,還需隨時了解氣象預報。
C.疏果:應根據品種、樹勢、花期、氣候而定。花量多,樹勢弱,著果率高的應早疏花量少的幼樹、旺樹應遲疏或少疏。天氣正常年份宜早疏,反之宜遲疏。原則:每個果實應具備25-30張葉片,正常年份一個果台可留一個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種一個果台可留1-2個果。
4、整形修剪
梨樹的整形,根據品種的不同,立地條件的不同,主要利於結果可採取多種樹形,一般有疏刪分層形,多主幹開心形,多主枝圓頭形等。
對梨幼樹的修剪應少疏枝,多放枝,對初結果樹要注意培養結果枝組,主側枝的延長枝剪留長度逐年縮短。梨樹大量結果後,骨幹枝易下垂,應抬高延長枝角度,如內膛過密,需將過密的輔養枝疏除或短截,如掛果過多,枝條下垂,可採用在樹冠中間豎竹桿,把下垂枝均勻地向四周吊起來。
三、病蟲害防治
(1)黑星病:主要發生在萼片、果實、葉片、葉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症狀:初期呈淡黃色圓形小病斑,後期發生黑霉。葉片上多發生在葉背,沿葉脈發病,嚴重時引起早期落葉。果實多在幼果期發生,被害幼果生長停止,漸呈木栓化龜裂,並引起幼果畸形,在雨水較多的季節(4-5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A.消滅越冬菌源。冬季清除落葉、落果和修剪下來的枝條及刮樹皮,集中燒毀。
⑷ 廣東哪裡有草木灰賣
草木灰為草和木的植物燃燒後的殘余物,燃燒後的灰燼,是凡植物所含的礦質元素,幾乎都含有。如果你是在廣東或廣西在這些地方的,以寧發草木灰為最大的基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K₂CO₃),鉀含量較高,相對分子質量為138。可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其抗病蟲與自然災害的能力,此外還具有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作用。基肥或追肥施用,草木灰用作基肥時一般畝用量50—70公斤。
⑸ 草木灰能制豆腐嗎
可以制的,相當於把草木灰當做食用石灰來做凝固劑,但並不推薦這么做,用草木灰做豆腐其衛生條件有限,容易鬧肚子。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制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⑹ 廣東有什麼特產
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廣東四大名果「香蕉、甘蔗、荔枝、菠蘿」(荔枝幹、龍眼乾、香蕉干)
廣東特產:雞仔餅、老婆餅、杏仁餅、豬油糕、香米餅、姜埋奶、東莞臘腸、東莞米粉等
廣東特產紅茶、粵綉、牙雕、端硯、陶瓷等。
1、廣州特產—泮塘馬蹄糕、雞仔餅
慈姑糍是地方特色喜慶小吃,俗稱七仔糍或狗仔糍。有趣的是,慈姑糍的形狀是仿照小男孩的生殖器製作,象徵著添丁發財。
⑺ 請問各位廣東可以種蕙蘭不
可以種,能開花,關鍵是要選對品種,管理得當。有興趣可以去相關網站,例如中國蘭花交易網等,有很多成功經驗分享。
蘭花一般都挺好養活的,那邊的話很適合蘭花,如果你希望開花多的,那就選擇四季蘭吧,象蕙蘭寒蘭春蘭可能一年只能開一次吧。
一、蘭花開花的內因條件 植物的生活周期。一般都經歷苗期、童期(幼齡期)生長、發育和衰老、死亡等階段,開花則是植株生長成熟進入發育階段的象徵。從營養生長(枝葉增多、個體增大)到生殖生長(開化結實)的過渡,植體內發生了一系列質的變化,蘭花開花植株的內因條件有: 1、經過營養生長階段蘭草長到種性應有的大小高度,而且地上部與地下部調協、暢通、完好,達到了花前成熟出現花原基之條件。 2、植體內(主要是假鱗莖)積累貯藏了足以能夠供開花消耗之需的有機營養物質,主要是碳素和氮素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當體內C/N比高時,有利孕蕾開花。 3、植體內生長激素的調整和轉移,據測定,當植體內生長素處高水平時,植物呈現旺盛的狀態,反之,當生長素處低水平而分裂素、赤黴素處高水平時才有利花芽分化和開花,所以在進入花芽分化期,植體內的生長激素必須作調整和轉移的過程。 4、種性制約。眾所周知,優劣的作物品種,其產量有懸殊的差別。同理,蘭花品種不同。開花習性也不一樣,同是建蘭種,大葉白(四季大青)易養易開花,有的一年開3- 4次花,而鐵骨素和某些素心品就不易開花。蘭種間亦如此,春、蕙、建等易開花,而寒蘭開花稍差一些。
二、蘭花開花的外因條件 除組織培養和有自控裝置的無土栽培外,一般植物的生長發育都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進行,外界因子直接影響著植物的生長與發育。同時,不同原生地的植物和植物不同的生育階段對外界因子的要求又不甚一樣。影響開花的外界因子主要有光周期反映;春化作用(溫度);營養條件以及抑制營養生長、成花誘導等。蘭花開花也要求一定的外界條件受外界諸因子的影響。上面提到的「適宜條件下」就是指光照、溫度、水分、營養元素等。從實踐中獲知,進入花芽分化期唇,蘭花的蒔養管理措施應有別於營養生長階段,才能促使孕蕾開花。從6-7月份開始,適當控水(盆土偏干)增光(光照時間強度增多)可使細胞質濃度提高。可防止徒長和促進花芽分化。
與此同時,應停N增PK,N素促生長,PK元素對花蕾形成和發育有利,在春季分株換盆時用幾百斤草木灰加山泥作基質。在7-8月份盆盆建蘭盛開,可見RK肥確有便花效果。再是若條件許可,設法使晝夜溫差擴大,以利於營養積累的增多。尤須強調的是在營養生長基本告一段落(當年新株生長基本定期時)應實施抑制營養生長措施,使營養生產略有停頓,促其轉上生殖生長階段,才有望形成花芽開花,否則,一直處於任盛的營養狀態植株,只能再次上葉芽發新株,一些五葉以上蘭株不開花就是此故。 綜上所述,蘭花開花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受內因和外因條件多因子的制約,只有掌握習性懂得機理,因時、因盆、因株適時作人為的調節,滿足了開花所需的全部條件,才能如願地開花供賞放香。
⑻ 請問廣東惠州附近有沒有草木灰肥賣。急求
你要多少呢,我有草木灰啊,我是山裡人,草木灰是我灶台燒飯燒出來的。
我的旺旺是yubingdidi
⑼ 本人在廣東潮汕地區,有一塊,面積大約200畝的小山丘地,土地肥沃,請問種植什麼有經濟價值的葯材和農作物
我建議你種植三七 現在三七在中葯方中幾乎是方可見 用處非常廣泛而且療效特別好 三七的價格也在越長越高 而且供不應求 在廣東那有那麼好的中醫中葯氛圍 你種三七肯定能賣的號
另外三七在廣東是可以栽培的 只是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需要照看
相關資料如下 你看看吧 參考一下 另外建議你 種植這種葯材最好去其他栽培的地方學習一下考察一下 種別的東西也一樣
植物產地
雲南·文山、廣西·梧州、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栽培。以雲南文山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優為地道名貴中葯材。
關於三七,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古時候,一個叫張二的青年,患了一種疾病,口鼻出血不止,雖經多方醫治仍無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醫生路過,他取出一種草葯的根,研磨成粉給張二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張二一家非常感激,並要求醫生留下這種神奇草葯的種子。
一年後,張二家的草葯長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獨生女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療不見好轉,無奈只好貼出告示:能治好女兒病者,招其為婿。張二聞知後帶上自種的草葯,二話沒說,拿出草葯研成末給小姐服下。誰知不到一個時辰,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將張二捆起嚴刑拷打,他被逼講出實情。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醫生,並將其定為「謀害殺人」罪。臨刑之日,田醫生萬般無奈,只好向親自監斬的知府大人解釋說:「此草葯對各種血症都有療效,但須長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張二所用之葯,僅長滿一年,本無葯性,當然救不了小姐。」說罷,他從差役手中要過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劃一刀,鮮血直流,他從自己的葯袋中取出葯粉,內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結,在場的人驚訝不已,知府大人後悔不已,只好放了田醫生。人們為了記住這一慘痛教訓,就把這種葯定為「三七」,表示必須生長到3~7年才有用。因為此葯為田醫生所傳,故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稱作「田七」。
人工培育
種植概述
三七起源於第三紀,屬古熱帶殘遺植物,分布范圍極其狹小,這主要與三七在生理生態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很大的關系。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周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周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
、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三七從播種到收獲,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雲南省三七主產區地處低緯度高原,氣候的特點是夏長冬暖,熱量比較豐富,年溫差變化比較小,年平均氣溫為15.8-19.3℃(雲南省氣象局資料室,1982),一年內除了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日溫低氣溫出現≥0.0℃的天氣外,最低氣溫多年的平均值為0-2℃,歷年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天數為265-307天,年有效積溫達4863.7-6436.8℃。夏季由於雨量集中,太陽輻射明顯下降,形成6-8月的平均氣溫為21.5-22.5℃,適宜的溫度及水分條件,為三七的生長發育提供優越的自然環境。冬季月平均溫度為11℃,地上部分的生長已經停止,但此時5cm地溫仍保持14℃(地區平均值),這是三七莖葉在冬季仍能保持生機的原因,較高的地溫,有利於根部養份的積累,特別對已播種入土種子的種胚後熟的形態發育極為有利,種胚後熟期能夠通過冬季階段時自然完成,這對三七的育苗工作,提高種子的出苗率,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文山州發展三七生產的有利因素。
三七產區的地貌復雜,地勢起伏大,造成氣溫的垂直差異顯著,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及夏末秋初(8-10月),受大氣環流冷空氣侵襲的影響,造成短時性及局部的霜凍和低溫災害,特別是低溫冷害,雖未曾出現降雪和霜凍現象,氣溫也未降至凝霜0℃值,但氣溫驟然降低至作物生長的臨界值以下造成的危害較大,這類情況幾乎隔數年就可能出現。在富寧縣海拔低於500m的產區,在夏季氣溫較高,加上焚風效應及局部環流影響,氣溫更有增高傾向,可能出現日最高氣溫≥35℃的天氣,蒸發加強,很可能造成植株萎焉。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一定要採取妥善措施,盡量減少損失。
通過栽培實踐,了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三七是典型的陰生植物,這種生態習性與三七本身的組織構造特徵相一致。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七農,對三七生長發育期適宜的光照條件,大致為三成透光七成遮陰,在具體做法中又根據三七株齡及不同生育期中透光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根據一年中的氣候狀況及生育期特點,通過調整天棚上蔭蔽物的疏密程度,調節園內的透光度。例如在5月上旬,正值各類三七苗的生長初期,此時年降水量偏少,太陽輻射光較強,且日照時數長 ,為維護這一階段三七苗的正常生長,應適當加大蔭蔽度,棚內的透光度約為25-30%。進入雨季後,由於雲量增多,大氣濕度增大,日照時數比春季減少,總輻射也較低,而三七正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宜減少蔭蔽,加大園內的光照,透光度可增加到40%,具體控制園內蔭蔽度的多少,需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三七產區的氣候與全省一樣,干濕季十分明顯。文山州的年降水量比較充沛,近10年各地降水量平均為1163mm。南部地區達1300mm以上。三七生長發育期要求比較濕潤的環境,植株的正常生長要求保持25-40%的土壤水分,並要求三七園內的相對濕度達到70-80%。雨季時由於年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於5-10月,這期間園內可以依賴於大氣降水。有些地區土壤滲透大,只要無降水天數較長,就可能形成乾旱,園內就需要進行人工澆灌,來維持一定的濕度。水分的人工調節主要在冬、春季,這時天氣晴朗,日照充足,降水稀少而風速大,蒸發力強盛,土壤水分迅速減少,這時除了進行人工澆灌外,還必須注意適當的田間管理,利用鋪蓋廂面草及調整園內天棚的搭蓋,來保持園內的濕度。同時還必須注意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三七苗,對水分的特殊要求,如播種至子苗展葉期,子條的出苗期以及綠果轉紅果期等。發生旱情時一定要抗旱澆水,防止出現生理性乾旱,直接影響紅籽收成。
各地的年降水量不一,必須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同時在選擇及建造三七園時,應當把水源條件作為重要問題來考慮。在年降水較多的年份或地區,則應做到在大雨或暴雨後防洪排澇,及時排除園內積水,土壤含水量過多,通氣不良,如果園內較長時間處於遭水狀態,直接危害植物生存,可能引起三七遭根而死亡。園內相對濕度過大時,容易引起各種病害的爆發,這在日常管理中不可忽視的。是三七生存的基礎,植株通過土壤獲得生存所必需的水分、養料、空氣和熱量,土壤的結構、肥力和通透性直接影響三七的生長發育。文山州栽培三七已遍及全州8個縣,產區的海拔高度懸殊顯著,從海拔340-1800m都有三七種植區,復雜的地貌形成熱、水、土等條件的空間差異突出,直接影響局部地區的水、熱條件,加上成土母岩類型多樣,土壤質地和土壤肥力的自然差異是比較大的。
三七幾乎能在粘性較重、通透性差、pH值4.5-5.6的酸性紅壤和黃壤中生長,也可以在pH值近中性的黑色砂壤土中生長,這完全是長期以來人為生產活動的結果。通過翻耕、施肥、澆灌、輪作等多種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進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肥力狀況,這也是新、老產區間存在的三七長勢和產量等方面有差別的原因。因此在發展三七生產中,對土壤的利用要養用兼重,根據該地區土質和肥力的特點,進行合理施肥。通過正確的耕作方法,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的狀況,創造微生物的適宜生活條件,加速有機質礦化,促進養分增加,逐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惡化。特別在澆灌困難的山區,通過加強田間管理,調整養分狀況,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朝著人為活動有利的方向發展。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
、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台),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厘米×15~18厘米;三級的為15厘米×15厘米。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3】田間管理
(1) 除草和培土:三七為淺根植物,根系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 淋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3) 搭棚與調節透光度: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柵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柵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畝用50~100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台有機肥(廄肥、草木灰2:1),每畝用2000千克,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並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⑽ 草木灰哪裡有賣(上海)
你把家裡枯掉的植物燒了,剩下的黑黑的東西就是草木灰,你應該可以在花鳥市場買到。或者去人家裝修的房子討一點刨木花燒一燒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