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折扣批發價格的關系
1. 原價、現價、折扣的關系公式
現價=原價×折扣 現價=折扣×原價
2. 原價、折扣、現價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用數量關系式表示
原價乘折扣等於現價
現價除以折扣等於原價
現價除以原價等於折扣
3. 一件商品的現價,原價與折扣之間有什麼聯系
現價-原價=差價
原價*折扣=折後價
例如:現價為100元,原價為80元,則差價為100-80=20(元)
原價為100元,折扣為7折,則折後價為100*70%=70(元)
4. 進價、標價、售價、折扣、利潤、利潤率之間是什麼關系
商品利潤 = 商品售價 — 商品進價 商品售價=商品標價×折扣數 商品利潤÷ 商品進價×100%=商品利潤率 商品售價=商品進價×(1+利潤率 )
5. 售價,標價,成本,利潤,利潤率,折扣一系列都是什麼關系
原價、標價、進價、售價、利潤、利潤率幾個量之間的關系:
售價=原價(標價)×折扣率;
1、售價==進價+進價×利潤率;
2、利潤率=(售價-進價)÷進價;
3、原價=標價;
4、進價=售價÷(1+利潤率)
5、利潤=售價-進價(成本價);
6、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7、獲利款=售價額﹣進價額
(5)生產折扣批發價格的關系擴展閱讀
利潤率的主要形式有:
1、銷售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2、成本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3、產值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4、資金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6. 關於生產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答:(1)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成的,即生產價格=k十p。(2)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轉換來的,是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3)生產價格形成後,商品價格就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這不違背價值規律,而是價值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
7. 批發價、零售價、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批發價、零售價、利潤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批發價-零售價=利潤
8. 生產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資本主義條件下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為商品的成本價格與平均利潤之和。求出不同生產部門的不同利潤 生產價格率的平均數,把這個平均數加到不同生產部門的成本價格上,由此形成的價格,就是生產價格。它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上下波動的中心。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認為,商品的生產價格的形成以利潤率平均化為前提。商品本來是按照價值(成本價格加剩餘價值)進行買賣的,在剩餘價值轉化為平均利潤後,商品就不再按照價值,而是按照生產價格來進行買賣了。從一個生產部門來看,生產價格與價值在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資本有機構成高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平均利潤大於剩餘價值,因而生產價格高於價值;反之,資本有機構成低於社會平均構成的部門,則生產價格低於價值;只有資本有機構成與社會總資本的平均構成相同的部門,二者才相等。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剩餘價值的總和與平均利潤的總和是相等的,從而生產價格總和與價值總和也是相等的。在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的條件下,價值規律也就以生產價格規律的形式發揮作用。商品的市場價格的規定也就不再以價值,而是以生產價格為基礎,並隨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圍繞著生產價格這一中心而上下擺動。從每個部門來看,雖然生產價格似乎偏離了價值,但從整個社會來看,這種偏離又是互相抵消的。生產價格歸根結底是以價值為基礎。就每個生產部門來說,引起生產價格變動的原因,是平均利潤率的變動,或商品本身價值的變動。
9. 原價、現價和折扣之間有什麼關系
原價×折扣=現價。折扣的話幾折就是當做百分之幾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