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建設
搬到:江楊批發市場
Ⅱ 上海銅川路海鮮市場搬遷到哪裡去了
銅川路海鮮市場沒有統一搬遷到哪裡,商鋪租戶分散到白鶴鎮,軍工路,江楊北路的那些新的水產品市場或者交易中心了。
Ⅲ 上海水產批發市場
上海水產批發市場
Ⅳ 上海桐川路水產批發市場搬到哪裡了
上海水產市場最近的一次變化,開始於2006年底,結束於2008年。2006年,為了爭取可能動遷的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為了安置因建設漁人碼頭而動遷的江浦路凍品市場客戶,上海軍工路水產品投資發展公司在楊浦區軍工路2866號中國水產總公司上海公司的基地上,改造興建了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同時,同樣出於爭取可能動遷的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的目的,上海軒成物流有限公司在寶山區泰和路1700號上海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邊,建設起上海江陽水產市場,兩市場直線距離不超過十公里。
擬建的古浪路水產市場(暫名)
銅川路水產市場經營管理方准備在銅川路北向幾公里的古浪路附近新建一個市場,規模大概在佔地70-100畝,以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的主要客戶。
Ⅳ 上海的水產批發市場都有哪幾家
最大的銅川路水產批發市場,上海火車站站坐966路,乘6站,在南石路站下車即可到達。
上海銅川水產市場
上海銅川水產市場位於普陀區曹楊路銅川路口,北臨鐵路上海西站,南靠內環高架入口,西臨滬寧高速公路出口和外環線入口處,離虹橋機場20分鍾路程,交通十分便捷。
銅川水產市場開辦於1996年10月,由新長徵集團晉園實業有限公司獨家投資1200萬元建造,市場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攤位400個,門面房50間,市場附設申福酒家、金川桑拿浴房、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市場以經營國內外高檔鮮活水產海鮮精品為主的大型批發市場,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市場之一。市場薈萃了國內外魚、蝦、蟹、貝、蜇和凍品六大類幾百個品種的高檔海鮮、水產精品。其中不少是直接空運進市場的,銷售面除本市外,還輻射江、浙等地。總投資2000萬元的銅川水產市場二期工程,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有300餘戶二層框架水泥結構的商用房。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商業委員會和普陀區人民政府批准,在國家農業部的關懷下,於1999年7月正式成立,該市場由普陀區人民政府商業委員會下屬商業投資公司和桃浦鎮人民政府下屬農業公司合作投資1100萬元人民幣,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位於上海市「西大門」——普陀區,東距內環線高架武寧路出入口1000米,西行虹橋國際機場僅8分鍾車程,北有上海西站,離204國道和312國道、滬嘉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入口咫尺之遙,具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優勢。本市場有鐵路專用線可供冰鮮冷凍車直接進場交易,南北貫穿武寧路與銅川路,場內可供300輛汽車同時停泊,市場內的三條主要通道和四個出入口,可使運輸車輛暢通無阻。其中,主要進出口位於武寧路996號緊鄰江蘇飯店。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總占面積50餘畝,已開發停車場地9000平方米,通道5000平方米,建成13000平方米交易和辦公場所,可同時提供嶄新的室內交易用房390間,並有2500立方米的冰庫一座;市場內水電設施齊全,排污管道暢通;場內商務辦公、商住、餐飲等配套設施齊全。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經營分淡水類、海鮮類和冰鮮類。本市場聚集了一批熟悉水產行情,精通批發市場經營的管理人才,借鑒了以往水產市場的優點,建立了一整套市場管理的規章制度,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推出現代的交易手段和提供優質服務。
上海曹楊水產批發市場的正式啟動將帶來極大的集聚效應,帶動整個華東及國內外漁業的生產消費,預計年交易額為10億元人民幣,交易量為10萬多噸,日均交易量為300噸。
聯系人:胡慎忠 BP:95828-12806
上海曹安四平水產批發市場
上海曹安四平水產批發市場
上海曹安四平水產市場是上海市楊浦區四平路街道辦事處與上海曹安路市場聯合興辦的大型水產批發市場。市場位於上海東北部內環高架道路之側的密雲路1018號。佔地面積達16000平方米。
上海曹安四平水產市場擁有34o個攤位,日吞吐量約二百噸。河蟹銷售旺季,單河蟹日銷售量即達百餘噸。月成交額一億多元,年銷售總量十五億元左右。
市場專營國內外高檔鮮活水產品,分為魚、蝦、蟹、貝四大類。魚類有鱸、鮭、甲魚、鰻、石斑、黃鯧、左口、真鯛、三紋魚等;蝦類有澳洲、紐西蘭大龍蝦、台灣草蝦、竹節蝦、沼蝦、河蝦;蟹類有中華絨鰲蟹、美國珍寶蟹、皇帝蟹、膏蟹、清蟹等;貝類有加拿大象鼻蚌、蟶、蚝、蛤等國內外水產珍品約200多個品種。市內外客賈近悅遠來。市場銷售網路已輻射至江、浙、皖、贛、魯、黑龍江等省。中華絨蟹還遠銷港台海外。
市場採取入室經營管理方式,擁有全天候電視監控系統。工商、公安、稅務駐場管理並擁有一支強有力的保安隊伍及稅務協管員、工商協管員隊伍。市場建立了通訊、運輸、維修、清潔等服務體系,深受客戶歡迎。市場信息系統已與國家農業部聯網,每周二次發送鮮活水產價格行情,並在中央電視台七台向國內外播出。《上海商情》每周三次刊載價格行情。
目前,市場正著手制訂新的發展戰略,將市場建成上海地區銷售中心,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拓展經營領域與規模,建成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新型市場。
地址:上海市密雲路10l8號
郵編:200437
電話:(021) 65171626 (021) 65171629
電傳:(021) 65551930
上海中心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
上海中心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
上海 中心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是國家農業部首批定 點的全國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之一, 也是經政府批準的 上海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規劃和建設的五大農副產品中 心批發交易市場之一。
市場座 落於上海市楊蒲區江蒲路南側上海水產城內 (即具60 余年歷史的上海市「魚市場」)東臨楊蒲大橋 內環線, 南依黃浦江,西具市中心5公里, 市場具有優良的硬體環境:在總佔地55000 平方米的場地內, 現有 建築物面積76300 平方米, 場內擁有黃浦江岸線204米, 專用卸貨碼頭4檔,固定加冰碼頭1檔, 有 2 座年加工 能力1000噸以上的水產食品加工廠,配套冷庫1800噸/次,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000噸/天,變電能力3500KVA, 市 場還有倉儲、運輸、賓館、餐飲、郵電、 銀行通訊等設施。
市場第一期工程就有多層商貿用房4 撞,建築面積 5100平方米,其中標准營業房68套,商務辦公室45 間, 市場於1997年1月試營業,駐場水產經營商60餘戶,進場交易的全國各地客商1000餘家。在建二期工程預計98年4 月竣工, 將建有一座2000 平方米交易廣場和一撞4層商 貿用房, 並建立與農業部和全國各地水產同行間的市場 信息網路,建立大屏幕電子顯示牌, 同時顯示市場的貨源、供銷、 價格等情況。
市場主要從事水產品的交易批發,並竭誠提供驗貨、 工商登記、稅務登記、倉儲運輸等一條龍服務。 上海 中心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的發展方向是立足於二十一世 紀,大市場、大流通、大商業、全方位、多功能集團格 局躋身於中國大市場行列,使之成為中國較大,上海最 大、負有盛名的水產品批發交易的中心集散地。 市場歡迎全國各地客商進場經營、拓展業務。
Ⅵ 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的上海水產市場競爭態勢和競爭策略研究
七、八年前,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的消息,引發上海水產市場的建設熱潮,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和上海江陽水產市場同時在2006年開工建設。銅川路水產市場沒動遷,而隨後的2007年和2008年間,上海水產市場卻大起波瀾,最後以江浦路凍品市場、秦皇島路貝殼市場、軍工路國泰淡水魚市場、十六鋪海蜇市場的全部和浦東恆大冰鮮市場的半數進入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告終。
隨著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的聲音再次響起,上海水產市場新一輪洗牌在所難免,面對可遇不可求的關繫到「前途和命運」的發展機會,上海各水產市場,厲兵秣馬,積極備戰。
就上海水產市場的發展、上海水產市場競爭態勢和上海水產市場競爭策略等方面作一些探討。 作為全國最大的水產品消費城市,上海的水產品流通一直很活躍,歷史很悠久。1934年國民政府在上海復興島興建的上海魚市場,是中國設施最完善、交易量最大的水產市場。解放後到改革開放,期間幾十年,水產品實行統購統銷,水產批發市場銷聲匿跡。1979年,上海的水產品購銷政策開始逐步放開,1985年,上海對水產品的生產流通全面開放,水產品流通便迅速發展。從1979年國營水產企業設立具有水產批發市場雛形的6個水產品貿易貨棧開始,集體、個體戶也相繼在黃浦江沿岸自發開設水產品貿易貨棧,到1996年,這些分布在楊浦、南市、虹口、寶山、浦東、奉賢的貿易貨棧,達到74家(正式注冊登記的僅20家),其中國營9家,集體11家,個體54家,集體中的相當部分轉包給個體經營。
上海水產市場,改革開放以來,走過了自發形成到規范發展、小貨棧到大市場、國營集體個體並舉到股份制為主集體為輔的道路,特別是由眾多如「過江之鯽」的小貨棧過渡到現在的10家左右的較大規模的水產市場,期間經過了很多變化,而每次變化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上海城市建設改造,而變化的結果是更多小型水產市場的消失。
上海水產市場最近的一次變化,開始於2006年底,結束於2008年。2006年,為了爭取可能動遷的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為了安置因建設漁人碼頭而動遷的江浦路凍品市場客戶,上海軍工路水產品投資發展公司在楊浦區軍工路2866號中國水產總公司上海公司的基地上,改造興建了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同時,同樣出於爭取可能動遷的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的目的,上海軒成物流有限公司在寶山區泰和路1700號上海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邊,建設起上海江陽水產市場,兩市場直線距離不超過十公里。
兩市場競爭中,東方國際水產中心由於佔有較好的硬體優勢(有冷庫、位置離江浦路市場最近)和軟體優勢(江浦路市場主要經營管理人員進入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江浦路凍品市場客戶悉數來到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恆大冰鮮市場(位於南浦大橋浦東一側)因為世博會而被動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挾已有300多家凍品客戶入駐的優勢,與嘉定馬陸水產市場基本平分了恆大冰鮮市場的200多家冰鮮客戶,隨後,秦皇島路貝殼市場客戶基本全部進入東方國際水產中心變得順利順章,而原位於軍工路1233號上的成立於1998年的國泰淡水活鮮市場,其經營方因其規模小和盈利能力低下而放棄,幫助其客戶入駐東方國際水產中心。這一輪的競爭,以東方國際水產中心的勝出而告終。但江陽水產市場也並非顆粒無收,少數貝殼、活鮮、凍品、冰鮮小客戶入駐市場,而銅川路水產市場活鮮大客戶在江陽水產市場擲大資金裝修,則是江陽市場最大的收獲。 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樓梯響了七、八年,最近一、二年間,相信人總該下來了,而一旦人真的下來了,必然會引發上海水產市場間新一輪的競爭,必然會導致上海水產市場大洗牌。這次的競爭,與以往相比,會異常激烈,原因有二:
一是這次洗牌後的穩定期相對較長,因此各方會全力以赴。據經驗,每一次洗牌後,到下一次有水產市場因城市改造而被動遷,是水產市場競爭的相對穩定期,而上海水產市場,除銅川路水產市場外,其餘都離中心城區較遠,十年之內,較少可能有水產市場因城市改造而被動遷。換言之,如這次在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過程中無法爭取到其客戶,以後十來年中,恁你再努力,很難爭取到水產經銷商。
二是上海相關水產市場「虛鋪以待」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太久,代價很大,因此各方誌在一搏。七、八年前,銅川路水產市場就說要動遷,上海有的市場是專門為此而建,如江陽水產市場,如東方國際水產中心;有的市場寄以厚望,如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有的市場想分一杯羹,如上海恆大水產市場(為此而擴建了130多個商鋪),如上海農產品中心市場(以冰鮮專業優勢向綜合水產方向發展)。
縱觀上海各大水產市場,競爭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下面,就此方面,作一些簡要分析。
1、擬建的古浪路水產市場(暫名)
銅川路水產市場經營管理方准備在銅川路北向幾公里的古浪路附近新建一個市場,規模大概在佔地70-100畝,以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的主要客戶。
競爭優勢:對客戶熟悉;離現有市場近,市場客戶的生活不受影響,現有采購商不會流失;管理團隊對業務相當熟悉;民營企業決策快、效率高、手段靈活。
競爭劣勢:土地落實可能有難度;規模太小,只能安置銅川、百川、利民幾個市場的一小部分客戶,大部分客戶必將流失;因規模小,成市難度大,只能做專,難以吸引大客戶。
2、江陽水產市場
上海江陽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位於寶山區泰和路1700號(外環線和江楊北路交界處),2008年竣工交付使用。市場佔地面積佔地200餘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由六幢交易大樓和一幢商務信息樓組成。六大交易區內面積20至70平方米不等的商鋪有1700餘個,大型的地下、地面、樓頂停車場,同時可容納機動車1500餘輛、非機動車3000輛。
競爭優勢:2009年,相當多銅川路水產市場大客戶在江陽市場的優惠政策下到江楊市場投入了較大資金進行裝修,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搬過去後,不用額外進行投資裝修;交通、地理位置靠近外環線,外省市來的車子通行方便;兄弟單位江楊農產品市場綜合性程度高;2011年,由浙江溫嶺商人翁文斌投資建設的5萬噸冷庫投入運營,容易吸引凍品客戶;現在空商鋪相當多,而且周圍都是農田,發展空間相當大;控股股東是上海國盛集團,資金實力雄厚,更加重視的是長遠目標,因此在競爭過程中會用更多優惠措施吸引銅川客戶。
競爭劣勢:該水產市場與相鄰的兄弟單位江楊農產品市場協同乏力,很難體現其綜合的優勢;該市場上有蔬菜集團,蔬菜集團上還有國盛集團,信息傳遞不暢,關注重點不同,管理層次多,決策效率低。
3、東方國際水產中心
上海東方國際水產中心,位於楊浦區軍工路2866號,背靠黃埔江,佔地面積160多畝,建築面積 15萬平方米,有商鋪1200多間,冰鮮攤位100多個,冷庫3座(儲存量2萬多噸),是上海目前最大、水產品綜合程度最高專業水產市場。
競爭優勢:人氣旺,交易量大;凍品、冰鮮、貝殼、海蜇優勢明顯;現有大批固定采購商,可以資源共享,相互拉抬人氣。
競爭劣勢:市場容量太小,現空餘商鋪數僅150個左右,且位置不理想,對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缺乏吸引力;市場交通布局和經營布局極不合理,但調整空間不大,且調整的代價較大;鐵路道口堵車,對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活鮮客戶不利;市場實際收益與投資時的收益估算差距較大,加大了決策難度。
4、恆大水產市場
上海恆大商品交易市場,位於浦東新區楊高南路4188號(近外環線),佔地面積50多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400個攤位,3個停車場。
競爭優勢:交通方便,新建了上百個商鋪攤位,專門應對銅川路水產市場搬遷客戶。
競爭劣勢:地理位置稍偏,輻射局限性大,市場規模較小,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擔心采購商流失。
5、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
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位於青浦區華新鎮華徐公路3833號,是2008年新建的上海規模最大、建設標准最高的市場,佔地面積1658畝,總建築面積45萬平米。
競爭優勢:規模大;綜合性強;本身現有空商鋪比較多;遠期發展空間大、潛力大;曹安市場有可能整體入駐。
競爭劣勢:路途太遠,在物流配送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的現在,會流失很多采購商,批發商去那裡的意願會較低;目前人氣不旺,入駐客商也不是很多,現在主要靠經常搞展會、促銷拉抬人氣。
6、上海農產品中心市場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位於浦東新區滬南路2000號,佔地面積130畝,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市場於1998年1月投入運營,,是一家綜合性農副產品市場,水產品以冰鮮為主,是2008年原嘉定馬陸水產市場關閉後,100多家冰鮮經銷商搬遷過去後形成的,冰鮮交易場地佔地面積約30畝,冰鮮交易量占上海冰鮮交易量的60%。
競爭優勢:規模大,綜合性強,管理規范,品牌知名度高,交通方便,冰鮮一級批發佔有優勢地位。
競爭劣勢:地理位置偏遠,輻射局限性大,據傳,政府規劃可能在近期整體搬遷到浦東航頭鎮,規劃佔地面積500畝。如此,該市場很難對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產生吸引力。
7、曹安滬太市場
曹安滬太水產市場,位於閘北區滬太支路718號,是由當地一個行政村興辦的集體企業,主要經營包括四大家魚在內的近10個淡水魚品種,是上海淡水魚的一級批發市場。
曹安滬太水產市場對現狀比較滿意,沒有參與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的意願。
縱觀上述情況,本輪上海水產市場的競爭,將主要在前五個市場間展開。 水產市場經營成本剛性增長,經營收入增加困難,新型水產品流通方式如產銷直掛、超市、專賣店、專賣櫃、網上銷售等持續走強,特別是網上銷售,因其有效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而頗受商家青睞,一些經營水產大禮包、凍品、干貨、加工品和易保活而單價較高的水產品的客戶,開始進行網上銷售,水產市場面臨因客戶流失和交易量下降的困難。困境中,水產市場除了提高組織化程度和服務能力,開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業務以提高市場輻射范圍外,重要的一條出路是吸引更多的客戶入駐,最大限度彰顯規模效應,以規模求效益,而銅川路水產市場的動遷,為上海各水產批發市場提供了同樣的大好發展機會。
那麼,決定本輪上海水產市場競爭的成敗的因素是什麼呢?准備!機會從來
就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下面,就上海水產市場的競爭策略作一些探討,提供給想准備想取勝的人做參考。
1、開展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就是圍繞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做相關的調查研究,從而為本市場如何揚長避短,制訂適合自身情況的競爭方法提供參考。
基於這樣的目的,市場調研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信息、銅川路市場客戶信息、競爭對手信息。
對銅川路水產市場動遷信息的調研,主要關注其動遷進度,這關繫到本市場准備工作的計劃擬定。提前量越大,准備越充分,成功的把握越大。
對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的調研,著重了解大客戶的信息,了解其主要經營品種、貨源來源、主要銷售方向、大致銷售量、業內地位(含與同行的關系)、對上海主要水產市場的評價、動遷後去向的設想等。
對競爭對手的調研,主要調查與本市場構成較大威脅的水產市場的二類情況:第一類是該市場的基本情況,包括現有客戶數量、客戶類型、經營規模、租金水平、結算方式、經營服務特色、服務項目及其收費標准,該市場客戶對該市場的評價,該市場管理團隊的能力和敬業精神等。第二類是該市場為競爭而做的准備情況,包括主要同那些水產客戶接觸、給出哪些優惠條件、內部建設改造情況等。
2、調整市場布局
銅川路水產市場的優勢是海水活鮮(含國產的、進口的)和干貨及其經營大戶,要吸引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必須有針對性的調整本市場的交易區布局,同時,由於大量客戶的入駐,人流量、車流量加大,還要對本市場現有的交通布局做適應性調整,增加停車場。另外,要相應增加住宿房,並對本市場的排水、供電系統做相應的改造,以滿足新的需求。
3、調整客戶攤位
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首先是爭取其大客戶,而大客戶對商鋪的要求較高:面積要大、位置要好;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重點是爭取其海水活鮮客戶和干貨客戶,要按劃行歸市原則進行調整。根據上述二點要求,市場要對現有客戶的商鋪和攤位進行調整。調整應當採用經濟杠桿手段,根據合同到期時間,提前逐步調整到位,平滑過渡,減少震盪,「虛鋪以待」銅川路水產市場的目標客戶。
4、確定招商政策
由於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各方都在爭取,因此,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是必須的。優惠政策包含租金價格(交易費率)、減免幅度、減免期限、商鋪位置等內容。優惠政策應當在對銅川路市場客戶和競爭對手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切忌拍腦袋,否則,過於優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優惠不到位,缺乏吸引力。
5、加強市場宣傳
市場宣傳,一方面是市場品牌形象推廣的需要,其本身也是招商方法的一種。因此,水產市場不管在招商的准備階段,還是在招商的實施階段,都應十分重視宣傳。
市場宣傳,在方法上,應當注重軟性宣傳、立體宣傳、願景宣傳。
軟性宣傳,就是通過分析本市場的特點和優勢,在民生話題下,策劃撰寫各種文章,通過各級各類媒體,對本市場進行宣傳的一種宣傳方法。這樣的方法,對水產市場而言,可行性很強,宣傳效果好,宣傳成本低。
立體宣傳,就是各種宣傳方式、各種宣傳載體、各種宣傳渠道一起上,社會媒體和專業媒體一起來,平面媒體和音頻、視頻、網路媒體一起來,報紙、刊物、單頁一起來,主流媒體和非主流媒體一起來。這樣的立體宣傳,強化效果明顯。
願景宣傳要實,主要談本市場將在經營、管理、服務上的創新,談本市場在為客戶拓展銷售渠道上的努力方向,談本市場在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上的設想,以增強客戶對本市場的信心,讓客戶覺得跟著本市場能做大做強。
6、 認真抓好三落實
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其成敗,對有的水產市場,是錦上添花;對有的水產市場,是雪中送炭;對有的水產市場,則是生死存亡。因此,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認識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的重要性,認識到這項工作是本市場一段時間內最重要的工作,主要領導要親自下大力氣抓。在這基礎上,著力抓好三個落實:第一是組織落實,設立專職工作機構;第二是人員落實,選配最得力人員,組建高素質工作團隊;第三是培訓落實,對工作團隊就上述各項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同時,也應對相關的溝通技巧、客戶心理、營銷策略及其手段、禮儀知識、水產品基本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作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實戰能力。
7、 制定工作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爭取銅川路水產市場客戶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同樣需要「預」。這里說的「預」,就是針對上述工作,應當制定推進計劃。工作計劃要分類分項,細節決定成敗,細致的分解是工作計劃能否執行以及執行好壞的前提,而能否作全面細致的工作分解,體現了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上述工作計劃要有目標,目標要分階段,目標要確定時間節點,目標要盡可能量化,實在不能量化的,也要有清晰的定性描述。工作計劃要有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配合部門和及其人員。
通過對上述工作的分解和實施進度的制定,使這項工作做到目標落實、標准落實、時間落實、部門落實、人員落實,這樣,責任邊界清晰,杜絕推諉扯皮,便於檢查,便於考核。
Ⅶ 有誰知道銅川路水產市場會搬遷到青浦的什麼地方
好像要搬了吧,聽說有個蔬菜,和水產批發市場要落戶白鶴
Ⅷ 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的介紹
銅川水產市場開辦於1996年10月,由新長徵集團晉園實業有限公司獨家投資1200萬元建造,市場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有攤位400個,門面房50間,市場附設申福酒家、金川桑拿浴房、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市場以經營國內外,高檔鮮活水產海鮮精品為主的大型批發市場,是上海目前最大有海鮮水產批發市場之一。市場薈萃了國內外魚、蝦、蟹、貝、蟄和凍品六大類幾百個品種的高檔海鮮、水產精品。河鮮有鮭魚、鱸魚、河鰻、河蝦、甲魚、大閘蟹等;海鮮有鯊魚、黃魚、石斑魚、左口魚等。進口海鮮有澳洲大龍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