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甲魚批發省錢甲餚水產
⑴ 小甲魚怎麼分公母
背甲區別:背甲呈長橢圓形並且較薄的是公甲魚,呈橢圓狀並且比較厚的是母甲魚。尾巴區別:公甲魚的尾巴細長,母甲魚的尾巴更粗更短。後肢區別:後肢比較寬的是母甲魚,反之則是公甲魚。體重區別:一般相同年齡的話,公甲魚會更重。繁殖期表現:交配時,公甲魚在上,母甲魚在下。
一、甲魚怎麼分公母
甲魚在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尤其是剛出生的時候,公母之間的區別特徵不是特別明顯,此時區分公母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在它們長大一些之後,甚至已經性成熟之後,區分就比較容易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
1、外觀:公甲魚和母甲魚外觀方面的區別是比較大的,有許多個方面可以區分它們。可以看它們的背甲,公甲魚的背甲是比較長的橢圓形,背甲相對來說比較薄;母甲魚則相反,它們的背甲是相對較圓的橢圓狀,而且背甲比較厚。還可以看它們的尾巴,公甲魚的尾巴是比較細長的,而母甲魚的尾巴則是又短又粗。還可以看它們的後肢,距離比較寬的是母的,反之則是公的。
2、體重:若是甲魚的年齡都相同,則可以通過體重來區分它們。一般來說,公甲魚會重一些,而母甲魚則會輕一些。從體重區分最好作為一個輔助措施,主要還是看它們的外觀。
3、繁殖期表現:若是甲魚都到了性成熟的年齡,並且正好處於繁殖期內的話,那麼可以通過它們的表現來區分公母。在交配的過程中,公的甲魚喜歡爬到母甲魚的背上,有時候還喜歡咬母甲魚的脖子。母甲魚在會在公甲魚的下方,可以通過這一點來區分公母。
⑵ 怎麼做鹵小甲魚
去皮,放入秘制的老鹵水中,鹵制一定時間後撈起瀝干,注意要控制火候跟時間,對味道很重要的。鹵完後裝盤,想不想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感覺。
⑶ 第一次養甲魚,家養的小甲魚,得病了,該怎麼治,大哥大姐們快來告訴
飼養管理
鱉的日常管理主要是投喂高蛋白的飼料,飼料蛋白質的含量應在40%~60%。目前有甲魚專用顆粒飼料,每日早、晚各投一次,每次投餌量為鱉體重的2%~5%。在鱉池內也可種植一些水生植物,一方面可遮蔭,另一方面也可供鱉攝食。40~50天要將生長大小不一的鱉分開飼養,以避免互相殘食。為了降低養鱉成本,各地可因地制宜地尋找解決飼料的途徑:
(1)城鎮附近養鱉,可利用屠宰場的動物內臟、罐頭食品加工廠的下腳料等。
(2)漁區可利用水產加工廠的廢魚蝦和內臟、死魚蝦等。
(3)靠近江河湖泊,可利用螺、蚌、蜆、蛤壓碎投喂均可。
(4)用城市垃圾、瓜皮等廢棄物可自己培養蚯蚓喂鱉。
根據各地養鱉的經驗,一般用廢魚蝦、內臟等養鱉的,6公斤飼料生產1公斤鱉;鰻魚飼料2公斤生產1公斤鱉。如飼養管理良好,一般飼養5個月(6~11月),可使鱉種的重量翻一番,如放養200克/只的鱉種,5個月可長至400克;100克/只的可長至200克。
投喂新鮮的魚蝦、螺蚌、蚯蚓、加工肉類的副產品、蔬菜等,可混合切碎投喂在食台上,投餌量為鱉總體重的5%~10%,上下午各投一次,並要堅持每日巡塘,及早防治魚病。
疾病防治
由於池塘環境、水質、飼料及放養鱉種本身的狀況,在養殖鱉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鱉病。隨著中國「養鱉熱」的興起,鱉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趨勢。當前發現的鱉病主要有下列幾種。
出血病
由氣單胞桿菌引起。症狀為全身炎症顯著,腹部充血發紅,口、鼻、腸管出血。病鱉呆滯,攝食減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類葯物,磺胺0.2克/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喂,飼料要少喂些,使病鱉吃光,以達到治療效果。或用土黴素7.5克/100公斤體重混入飼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類葯物。
毛霉病(白斑病)
由黴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狀為鱉甲、四肢、裙邊、頸部均寄生黴菌,出現白斑,使表皮壞死,產生潰爛。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內的稚鱉,死亡率很高。成鱉患此病後死亡較少,但影響正常生長。進行病鱉檢查時,把整個鱉浸入清水中,鱉甲上如有白斑,即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從預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黴菌發生,在各項操作時要細心,避免鱉體受傷。池中要建造曬台,使鱉經常曬背,可有效地防止黴菌的寄生。發現病鱉後,用磺胺軟膏塗
可能是全球惟一的雌斑鱉
擦患處,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時。同時,全池潑灑1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水霉病
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發生。
防治方法:
(1)病鱉池用100毫克/升福爾馬林或2毫克/升的孔雀石綠溶液消毒。
(2)病鱉用100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5分鍾。
(3)在飼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類葯物。
紅脖子病
由病毒引起。頸部發紅、充血、腫大,死亡率很高。
治療方法:
(1)肌肉注射金黴素、氯黴素等葯物,用量為15萬單位/公斤體重,注射部位在鱉的後腿基部與腹板之間,約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草魚),用病鱉的肝、脾製成疫苗,注射劑量為100毫升/公斤體重。
腹甲紅腫病(紅底板病)
由鱉與池底或鱉之間摩擦及水質惡化引起。
防治方法:
(1)防止高密度的暫養和堆壓裝運。
(2)用1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洗或搽塗。
(3)注射15萬單位/公斤體重的抗生素。
穿孔病
裙邊和腹甲處出現瘡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葯浴。
鰓腺炎病
鱉全身浮腫,口鼻出血,腸內充滿凝固血塊。
防治方法:
(1)發現病鱉後將其撈出隔離飼養,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徹底消毒。
鱉寄生蟲病
鱉體上可寄生蛭、蟎、原生動物、吸蟲、棘頭蟲等多種蟲害,引起皮膚、內臟出血及腸穿孔等。
防治方法:體表寄生蟲可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或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洗30分鍾即可。
飼料性疾病
由於鱉食用不潔飼料引起。鱉全身浮腫或極度消瘦,裙邊發硬、無光澤。
防治方法:不用變質飼料,添加維生素E。最好是使用鰻魚飼料。
水質惡化引起的病
由於水質惡化,引起鱉四肢、腹部明顯出血、潰瘍、紅腫、裙邊消失。
淡色刺鱉
防治方法:將池水全部更換,10天左右會變好。
冬眠期的死亡
與細菌性疾病相同。
防治方法:冬季放鱉時對池子用100mg/L漂白粉溶液消毒,放干水,日曬,改良池底泥沙。
腐皮病
症狀與病原
腐皮病的發生是由於鱉的相互搏鬥撕咬受傷後細
菌感染所致。外部症狀主要表現為鱉的四肢、頸部、尾部
及甲殼邊緣部的皮膚糜爛, 皮膚組織變白或變黃, 不久
壞死, 產生潰瘍甚至骨骼外露, 爪脫落。此病常年發生,
於春季流行, 有時與癤瘡病並發, 危害嚴重。在高密度囤
養池, 並發症死亡率可高達20%。腐皮病的病原菌以產
氣單胞菌為主。
防治方法
預防
①經常保持池水清潔, 合理安排放養密度, 按規格大小分級飼養, 以防鱉相互撕咬, 這是防止該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②每周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 保持水中有效氯濃度為017mg/kg。
③對於已出現
症狀的鱉, 應按其大小分別暫養於隔離池中進行治療;先用含氯消毒劑或高錳酸鉀全池潑灑, 第2 d 用土黴素20~40 mg/L 浸浴48 h。
④放養前用3%食鹽加100mg/L 呋喃唑酮浸浴3~5 min, 既起到預防作用, 又可進行早期治療。
治療
在飼料中按011%~013%的比例添加磺胺類或喹諾酮類葯物, 口服5 d, 對於並發疥瘡病的用土黴素或四環素40mg/L 葯浴48h有顯著療效
⑷ 小甲魚苗吃什麼
甲魚孵化的時候只需要光合作用就行了,幼甲魚從蛋殼孵化後進入水中,以水生昆蟲、蝌蚪、小蝦等為食,有時一些水中的海藻也會食用一點。
(4)小甲魚批發省錢甲餚水產擴展閱讀
俗稱「甲魚」、「水魚」、「團魚」、「王八」等。鱉為爬行類兩棲動物,習性幾乎和魚相同,差別在於它用肺呼吸而不用鰓呼吸。鱉的軀體近似圓形,背部是由骨骼構成的甲,中央稍隆起,外面披一層革質皮。
四肢粗短有力,趾間有蹼;頸粗長,富有伸縮性,頭較小,與頸的粗細相仿,可隨時把頭和頸縮進殼體內;口較大,有骨質牙,兩頜有力善咬,是覓食和自衛的武器,背甲、頭、頸皆呈泥褐色,腹色白中透綠。
⑸ 小甲魚的肚子是什麼顏色
腹面(肚子)白里透紅。
南方一些地方稱為潭魚、嘉魚。其頭像龜,但背甲沒有烏龜般的條紋,邊緣有軟狀裙邊,殼要比烏龜的軟。顏色墨綠。
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著生柔軟的外膜,周圍是細膩的裙邊,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從外形顏色觀察,甲魚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里透紅。
鱉與其它海龜的殼不同之處在於:骨質殼沒有周邊骨板,高紋理表層,沒有角狀外骨板以及鬆散連接的腹(腹甲)。
軀幹略呈卵圓形,吻長,鼻孔開口於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質甲。四肢粗短稍扁平,為五趾型,趾間有蹼膜,雌體尾一般不達裙邊外緣,雄體大都伸出裙邊外。 有的巨鱉可達一米以上。
(5)小甲魚批發省錢甲餚水產擴展閱讀
甲魚的挑選:
1、看主要看甲魚的各個部位。凡外形完整,無傷無病,肌肉肥厚,腹甲有光澤,背胛肋骨模糊,裙厚而上翹,四腿粗而有勁,動作敏捷的為優等甲魚;反之,為劣等甲魚。
2、抓用手抓住甲魚的反腿掖窩處,如活動迅速、四腳亂蹬、兇猛有力的為優等甲魚;如活動不靈活、四腳微動甚至不動的為劣等甲魚。
3、查主要檢查甲魚頸部有無鉤、針。有鉤、針的甲魚,不能久養和長途運輸。檢查的方法:可用一硬竹筷刺激甲魚頭部,讓它咬住,再一手拉筷子,以拉長它的頸部,另一手在頸部細摸。
4、試把甲魚仰翻過來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轉過來,且逃跑迅速、行動靈活的為優等甲魚;如翻轉緩慢、行動遲鈍的為劣等甲魚。
5、怎麼鑒別甲魚的好壞呢?背光呈青色的清水甲魚比背殼呈黃色的黃沙甲魚好;甲魚尾部超出背殼的為雄性,反之為雌性,雄性比雌性的好。一般750克左右的雄性清水甲魚為上乘。被蚊子叮咬過的甲魚質量最不好。
⑹ 小甲魚應該放在好深的水中
甲魚 500克 烏骨雞 1000克。 鹽 20克 味精 2克 胡椒粉 2克 料酒 25克 姜 25克 大蔥 25克 各適量。烏雞燉甲魚的製做過程1. 將甲魚宰殺放血後,先用70℃的水燙一下;2. 再放在90℃的水中燙一下撈起;3. 颳去頸、爪、裙邊上的粗皮,用刀順著裙邊將其劃穿,除去內臟漂洗干凈4. 用刀將甲魚爪尖宰去,然後用沸水焯,出水後洗凈,烏雞洗凈宰成塊,用沸水除盡血水.5. 鍋洗凈摻入鮮湯,放入烏雞、甲魚、鹽、胡椒粉、姜、蔥、料酒,用小火慢燉至雞塊與甲魚質地軟透;6. 揀去姜、蔥,調好味即可。貼士:1. 燙甲魚時,不能用沸水,不然甲魚上的黑膜不易刮凈;2. 甲魚與烏雞中一種的質地軟時,就得先從湯中撈出,留下另一種繼續燉制;3. 待其亦軟時,再將撈出的放入,燒沸後即可;4. 這樣的目的是保持二種原料的質地一致,形態完整;5. 摻入的湯量應與原料的用量吻合,湯要一次性加足,否則湯味不好。烏雞燉甲魚這道菜的營養價值烏雞 - 又名烏骨雞、葯雞、武山雞、羊毛雞、絨毛雞、松毛雞、黑腳雞、叢冠雞、穿褲雞、竹絲雞。烏骨雞為雉科動物,因皮、肉、骨嘴均為黑色,故而得名,...||甲魚 - 又名鱉、水魚、團魚、黿魚、元魚、老鱉、王八。甲魚,學名鱉,又稱水魚、團魚、黿魚,是人們喜愛的滋補水產佳餚,它無論蒸煮、清燉,還是燒鹵、...||燉甲魚湯 我縣民間有「鯉魚吃肉,王八喝湯」的說法,意思是吃鯉魚目的在食其肉,而吃甲魚(俗名「王八」)目的則在於喝湯,因為甲魚營養全面,最適宜於做湯喝,這樣更能起到大補的作用,所以甲魚的一般吃法是做湯。 甲魚湯的基本做法是,取湖產活甲魚1隻(約1公斤左右)。取生雞半隻(約200克)蔥、姜、蒜片各少許作為配料。准備清湯5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花生油30克,香油5克,八角2粒,作為調料。 將活甲魚剁頭,控凈血,洗凈後放入沸水中稍燙撈出,刮凈黑皮,再放入沸水煮約5分鍾撈出,揭開硬蓋,取出五臟,剁去爪尖,將甲魚、雞剁成方塊,用沸水氽過。颳去硬蓋上的臟物薄皮。 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熱,下入蔥、姜、蒜片、八角熗鍋,出香味後烹入清湯、料酒,下甲魚、雞塊,燒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燒約45分鍾,至甲魚、雞塊熟爛,湯呈乳白色時,移至旺火,放入精鹽、味精、香油,調好口味即成。 風味特點:湯汁白中透黃、鮮香異常。
⑺ 為什麼小甲魚說的」,「運算符和別人不一樣
小甲魚沒有逗號的運算符。
鱉(AmydaSincnsis)。俗稱甲魚、水魚、團魚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生活。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效果。鱉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而且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滋補葯品。
中國現存主要有中華鱉、山瑞鱉、斑鱉、黿,其中以中華鱉最為常見。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鱉外形似龜。鱉的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從外形顏色觀察,鱉通常背際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里透紅。其頭像龜,它的背腹甲上著生柔軟的外膜,沒有烏龜般的條紋,也較烏龜為軟。周圍是柔軟細膩的裙邊。肢各生五爪。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與其它海龜的殼不同之處在於:骨質殼沒有周邊骨板,高紋理表層,沒有角狀外骨板以及鬆散連接的腹(腹甲)。軀幹略呈卵圓形,吻長,鼻孔開口於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質甲。四肢粗短稍扁平,為五趾型,趾間有蹼膜,雌體尾一般不達裙邊外緣,雄體大都伸出裙邊外。有的巨鱉可達一米以上。雌性通常比雄性大一倍。
鱉是變溫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蘇醒並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鬥,大小鱉不宜混養。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