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金三角水產批發
⑴ 被騙到緬甸金三角了。用暴力被逼吸毒一個多月了。在那邊人生地不熟,...
趕緊報警,請求國際刑警解救才是正道,偷渡回國根本不現實,會有生命危險,通過國際刑警已成功解救了多起類似案例!
⑵ 金三角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金三角地區是三國的交界處,不屬於一個國家。具體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交界處。泰國政府在這三國交界點豎立一座刻有金三角字樣的牌坊。
(2)緬甸金三角水產批發擴展閱讀:
這一地區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
一,地貌特徵
此處交通閉塞、山巒疊嶂,總面積約15~20萬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脈形成了立體性的氣候,山腳的人酷熱難當時山頂的人可能要圍在火塘邊才可以抵禦寒冷,相對來說高海拔地區的自然條件比較差,人們的生活要更困難。
二,氣候環境
該地區平均海拔高度為1500-3000米,土地肥沃,氣候溫濕。亞熱帶的長時間的日照使這里有足夠的陽光促使各類植物的生長,東南亞的季風帶的變化使這里形成了干濕兩季。
夏季西南季風從海上帶來大量濕熱性水分形成充沛降雨時形成濕季,冬季北方乾冷季風帶影響時形成了旱季,這種周期性的變化調節著當地生物的節律。
東南亞地區長日照、低緯度、高濕度的氣候極易於動植物的生長繁衍,進而形成了當地特有的雨林性氣候,造成了這里生物的多樣性。
三,毒品貿易
金三角盛產罌粟,並通過當地軍閥、毒梟等製造鴉片、海洛因等毒品而聞名世界。金三角地區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金新月地區,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交界的銀三角地區並稱為世界三大毒品源。
四,生態河流
湄公河是「金三角」形成的又一個重要地理原因,它從中國西北的青海徑直向南流去,穿過了中國、寮國、緬甸、泰國、越南及柬埔寨六個國家,全長4009公里的河道將東南亞的崇山峻嶺攔腰切斷。
加上山脈之間眾多的深谷和湍急的支流,造成了無數的峽谷和絕壁,形成了大片的交通死角。由於以上特殊的地理原因,金三角地區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與發達地區的聯系較少,相關國家中央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對金三角地期進行深入或有效的控制。
但農作物生產的良好氣候條件,加上地形、地貌和地理氣候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給這個區域眾多民族的生存繁衍,還有各式各樣的割據勢力、區域力量或民族武裝創造了極好的生存和迴旋之地。
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個落後狹小的死角卻源源不斷地散發著腐蝕文明社會的能量,頑強地向世界宣布著它的存在。復雜的地理、紛繁的民族、畸形的力量,為在這里上演的種種神秘的故事搭造了一個極佳的舞台。
參考資料:網路——金三角
⑶ 緬甸的金三角地區到底是經濟實體還是軍事實體,難道真無人能管的了他們嗎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自從二戰後期國民黨的殘部結合當地的勢力,利用毒品走私和國際交界地帶加之地形復雜等客觀原因,事實上造成了割據狀態。所以說它是一股地方軍閥也不為過,但又得不到世界主流的認同,畢竟他們做的是毒品生意,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嚴厲禁止的。從客觀上講,當地的氣候炎熱、地形復雜,本身就不是很適於人類居住,土著居民長期處於困苦的生活狀態,這就為毒品種植埋下了伏筆。周圍的國家大都軟弱,而且自身的經濟形勢又不好,更沒有能力去控制擁有武裝的准軍事化組織了。從根本上講,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提高周邊國家的經濟水平,對當地居民產生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使之放棄非法經營。其次,要協同作戰,共同打擊游離於邊境的軍事組織。
⑷ 緬甸金三角地區的氣候是什麼
緬甸大部份位於北回歸線以南,除了少數高山區鹼外一年可分為涼、干、雨三季。 (1)涼季:每年10月至翌年 2 月為涼季,此時 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是緬甸五榖豐收的季節,同時,亦是旅遊旺季,一般而言仰光以南月平均溫度在攝氏30上下,其餘地區則在15~25度間。 (2)乾季:每年3~5月是緬甸氣溫最熱的季節,月平均30以上,亦可高達40多度,在此乾旱季節,亦是深居簡出的季節,緬甸人的節日大多與雨有關,如4月中旬的潑水節(新年),及5月中旬的祈雨節。 (3)雨季:每年 6 月中旬以後多吹西南季風進入雨季,尤其是7月、8月更是大雨滂沱 ,此時萬物欣欣向榮,但緬甸人民則在8月某日開始「守夏」,是為禁歡節。
⑸ 緬甸金三角在哪裡
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
此處交通閉塞、山巒疊嶂,總面積約15~20萬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山脈形成了立體性的氣候,山腳的人酷熱難當時山頂的人可能要圍在火塘邊才可以抵禦寒冷,相對來說高海拔地區的自然條件比較差,人們的生活要更困難
毒品貿易:
金三角盛產罌粟,並通過當地軍閥、毒梟等製造鴉片、海洛因等毒品而聞名世界。金三角地區和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邊境的金新月地區,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交界的銀三角地區並稱為世界三大毒品源。
中國毒品,一方面大多數還是從國外走私進入中國,一部分在中國國內也有地下生產,滿足國內的需求,同時也有一小部分走私出境到世界各地。這樣一種毒品雙向的流向,造成了中國的毒品犯罪與世界各國的毒品犯罪相互之間的聯系,以及與全球毒品犯罪之間的交叉。
中國會加強和「金三角」地區相關國家的禁毒合作,「因為這個地區的毒品問題是對中國危害最大的一個方向」
⑹ 緬甸金三角
「金三角」 (Golden Triangle) 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總面積為19.4萬平方公里。
由於「金三角」地區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極適宜罌粟的生長,再加上這里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交通閉塞,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為種植罌粟提供了政治、經濟以及地理、氣候等方面得天獨厚的條件。
清盛縣位於昔日著名毒源地「金三角」的泰國一側。20世紀60年代,這里已成為以盛產鴉片聞名世界的四大毒品產地之一,這里成了罌粟種植、提煉、販運和走私的黃金地帶。長期以來,這里一直活動著多股反政府武裝和其他毒品武裝,故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自從替代種植政策推行後,當地罌粟種植大幅下降。為了幫助當地農民就業,泰國有關部門還大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雖然三國歷屆政府都曾做過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這一地區罌粟種植的發展。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英、美、法等國先後到該區傳授種植、提煉、銷售技術,並對鴉片採取收購,20世紀50年代這里形成了第一個鴉片生產高潮,接著出現60年代的「黃金時代」,產量從數十噸上升到200噸左右,到80年代初,產量已達700噸左右,1988年增至1200噸,1989年翻一番,產量達2400噸,1991年已突破3000噸大關。
此外,「金三角」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術人員操縱著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於「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製毒品海洛因,「東南亞海洛因」(SEAHEROIN) 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在泰國境內的「金三角」地區,居住著祖祖輩輩擅長種植罌粟的苗族、瑤族和僳僳族。種植罌粟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和發財致富的一條捷徑。因此,從事種植罌粟的人越來越多,毒品產量也越來越大。
緬甸是「金三角」地區罌粟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這里居住的主要是緬甸的少數民族,世代靠種罌粟維持生計。為了與政府對抗,保護自己的鴉片種植業,當地居民把自己武裝起來。在這些武裝中,規模最大的是前緬泰邊境的坤薩(一譯坤沙)集團。他們有著一支實力強大、受過軍事訓練的近3000人的武裝部隊。這支部隊身著軍裝,配備精良武器,富有作戰經驗。
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前幾年,由於緬、泰兩國軍隊加緊了對坤薩集團的進攻,摧毀了一批罌粟種植場,同時聯合國控制濫用毒品基金會又撥出專款,在「金三角」地區推行穀物取代和咖啡取代罌粟種植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曾取得成效,罌粟產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亞地區的「金新月」曾一度取代金三角而成為世界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來,「金三角」的罌粟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產量急劇增加,大大超過歷史最高紀錄,再次成為世界頭號鴉片生產基地。
每年經「金三角」地區販運的海洛因佔世界總量的60%~70%,而該地區海洛因的年生產能力能滿足全球海洛因消費量兩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薩領導的武裝向政府投降。但這一地區毒品生產並未停止,仍是僅次於「金新月」的世界第二大鴉片產區。
罌粟並非金三角地區的原生植物,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與這個地區的政治和國際關系的不斷變化息息相關,正是由內外政治勢力的影響,才導致鴉片經濟的不斷強化和發展,最終成為了世界最主要的毒品帝國之一。 金三角地區的毒品問題的日益嚴重。從歷史、地域、毒品數量和毒品質量的發展上看,我們可以交將金三角地區的毒品發展簡單地分為幾個階段:殖民時代(以1954年奠邊府戰役的結束為標志),國民黨殘部時代(大至為1950年代10年時間),越南戰爭時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時間)、坤沙時代(1980年代前後10多年時間)、坤沙後時代(坤沙投降到現在):從鴉片主產地域的變化看則是:寮國時代、泰緬邊境時代、緬北邊境時代;從數量上看是毒品的種植面積和鴉片的產量的跳躍式的增加;從質量上看則是毒品種類的不斷發展,經歷了由傳統的「鴉片王國」過渡到「海洛因王國」和「冰毒王國」的轉變。
[編輯本段]勿忘南疆英烈 ――守土拒毒「藍旗軍」
「金三角」,世人皆知,與南美哥倫比亞並列,乃世界兩大毒巢之一。然而,鮮為世人所知的是,在這里播下第一棵毒種的是罪惡的英國人。而同樣鮮為人知的是,為抵禦英夷的侵略、植毒,抗議割地投降的滿清當局,在棄職知府林洪烈的領導下,漢、傣兩族共組藍旗軍,在極其艱苦無助的形勢下與英賊展開了可歌可泣的斗爭。 :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裝的英國考察隊到達今天所謂「金三角」的地區,而當時還沒有「金三角」這個名字。和在地球其它地區活動的英國人一樣,這支考察隊同樣抱著勘察地形、吞疆納土賊心。他們用當地人從未見過的先進武器,很快驅逐了大部分原住民,並以金三角北部的果敢縣為大本營,安營紮寨。通過對這片地區的全面考察,英國人認為此地非常適於種植鴉片,歷經三年試種,非常成功,於是開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而收獲的鴉片則大部分銷往中國內地,毒害國人。
當時,英賊所處的地區為中緬交界地帶,是今緬甸撣幫族(即中國傣族)的主要分布區。其中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另兩縣名字不詳、面積不詳)隸屬中國,為雲南省管轄。因而,英賊的行動遭到了緬甸王朝的極力反對,當地撣幫族紛紛起來與之斗爭,加之強大的清政府也出面干涉,於是很快將之驅逐。 但是,以侵略擴張為基本國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緬甸的經濟價值,及其作為未來進犯中華帝國的地理戰略價值。於是很快以英屬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開戰,兩次武裝佔領,滅亡了緬王朝,並將其並入印度,作為一個省份。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帝國慘敗。自此,五千年古老帝國的偉大尊嚴同其廣大領土一樣,被新興的西方列強迅速鯨吞蠶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武力脅迫下,與之簽定屈辱的《中英會議緬甸條約》,將雲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縣割讓給英夷。這樣,英夷全面控制了金三角地區,開始在這塊土地上大肆播種罪惡的種子。
林洪烈,原果敢縣知府。在果敢被割讓後,林公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里(景洪)知府之職,率摹下一千多忠義官兵,
孤軍與英賊對抗。
羅之曼,當地撣幫民族首領,激烈反對英夷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桿而起反抗英賊。羅部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後,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合兵組成了「抗英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後,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被封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餘人,與英軍長期作戰。藍旗軍與英軍對峙長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夷對這支軍隊毫無辦法,於是採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出兵配合鎮壓藍旗軍。而腐敗無比的清政府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可嘆忠義而善戰的藍旗軍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節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精英終於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藍旗軍失敗後,英夷即暢通無阻的役使當地人民大力種植鴉片,最終使金三角地區成為今天的鴉片基地,成為包括當今英國政府在內的西方國家當局所強烈指責的毒品發源地。而本屬中國的果敢、班洪四縣至今一直由緬甸控制。
筆者在獲得資料撰寫本文時,感觸良多,然總結有三:
1) 由衷嘆服以林洪烈為首的藍旗軍將士,在南疆極盡艱苦的環境下,孤軍奮戰保衛國土,最終捐軀,拳拳愛國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帥,在當時社會以作官為人生最大追求的人文環境下,在邊地知府即是說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會現實狀況下,同時也是在國土淪喪、邊民即將被奴役的屈辱時局下沒有苟且偷生,而選擇了毅然辭官,浴血抗爭的道路,雖最終失敗獻身,卻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一篇中華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偉大篇章,決不能為我們這些後世子孫所忘記!
2) 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國喪失了無盡疆土和尊嚴。然而在關注蒙古、庫頁、硫巰,欣喜於港、澳回歸的同時,我們絕不能忘記遙遠南疆還有一塊領土為異國控制。如不能將這些失地收回,我輩如何面對為我們開疆拓土、浴血守邊的列族列宗??
3) 在當今反毒事業上,英國是走在最前列的國家之一。表決心、撒鈔票,支援國際禁毒組織,自認受害最深,作「苦菜花」狀。但不知其是裝傻還是真傻,最早的大毒販子,比現在的「哥倫比亞販毒集團」或「金三角販毒集團」大不知多少的販毒組織,就是浪漫、溫柔、賢淑、富餘愛心的黛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祖宗!而從建軍性質、活動宗旨等方面來說,
中國的「抗英藍旗軍」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裝禁毒組織!
⑺ 中緬邊境的金三角是怎麼回事
金三角是指位於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因這一地區長期盛產鴉片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產地,而使「金三角」聞名於世。「金三角」的范圍大致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里、烏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鎮3000多個。
在上世紀50年代前,這一地區還默黓無聞,但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有好幾萬國民黨殘軍退守到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因為這些殘兵很有戰斗能力,泰國、緬甸和寮國這些國家的軍隊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因此,他們便駐扎在這里了,隨著大陸政治的穩定,這些殘兵反攻無望,除了一部分人被當時的台灣政權接回外,另有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去台灣,便留了下來,但留下來的人,沒有任何人來負擔他們的軍費,為了生存,這些人便開始以販買鴉片為生,逐漸便形成了今天的金三角
⑻ 大連金三角早晨還賣水產嗎
大連金三角早晨有沒有賣水產?你可以用現代的智能工具呀,上抖音上或者是快手上來問一下,或者是上微信群打聽一下,看有沒有人知道?
⑼ 緬甸政府明知金三角毒品種植 給世界幾億人帶來生命危險 國內治理惡化 誰在撐腰
緬甸金三角的毒品種植是該地人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保護這個財源,當地人組織起來,公開與政府抗衡。由於緬甸政府能力有限,外加這些武裝很少主動搔擾社會治安,所以,緬甸政府奔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睜一隻閉一眼任其自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