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怎么去
1. 国内比较靠谱的鱼片批发该找哪家
某些营养专家说,常吃烤鱼片可以改善自身肌肤 ,也有利于保持身材,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产品,口味略咸,符合大众口味,算得上是一款健康的零食,像韩国烤鱼片,珍珠烤鱼片等品牌都适合加盟烤鱼片,烤鱼片在国内这几年人气值未曾减退,发展潜力大。
烤鱼片是这几年来新研制出来的一种水产熟食制品,制作烤鱼片采取烘焙法,烤鱼片不带刺,小孩也可以食用。随着烤鱼片在人群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想要在他们的菜单里加入烤鱼片,烤鱼片加盟店适合加入主要以鱼为主的餐饮店,比如水一方烤鱼片,大连烤鱼片等品牌,国内烤鱼片的畅销一直属于持续增长的模式。
2. 黄梅县有哪些乡镇
截止2019年2月,黄梅县下辖12个镇分别是:
黄梅镇、小池镇、孔垄镇、下新镇、大河镇、停前镇、五祖镇、濯港镇、蔡山镇、新开镇、独山镇、分路镇。
4个乡:
杉木乡、柳林乡、苦竹乡、刘佐乡。
黄梅县介绍: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全县版图面积1701平方公里。
现设黄梅、孔垅、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共有466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
(2)国家级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怎么去扩展阅读
乡镇介绍:
1、黄梅镇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是黄梅县县城所在地。全镇版图面积75.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个张湖原种场。
2、小池镇
小池镇,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湖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长江与京九铁路交汇处,紧挨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隔江相望,是湖北省经济特区城镇、副县级镇、建制镇。素有“鄂东门户”和商贸旅游“金三角”之称。
3、苦竹乡
黄梅县苦竹乡位于大别山南麓,县城至北7.5公里处,是集山区、库区、苏区为一体的山区乡镇。辖区25个行政村,版图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65亩,山林12000余亩,银杏基地10800余亩。
4、刘佐乡
黄梅县刘佐乡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南临长江,西南与小池经济开发区接壤,北国营龙感湖,版图面积39.04平方公里。辖十三个行政村,总户数4249户。
5、杉木乡
杉木乡是著名烈士邓雅声的故乡,也是黄梅县第一个农村支部的诞生地,位于黄梅县城东郊,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地势北高南低,属丘陵平原相间,版图面积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山林面积2.5万亩。
3. 在深圳有哪些海鲜批发市场
深圳有三大海鲜批发点:
1.布吉水产品批发市场、2.罗湖罗芳水产品批发市场、3.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
另外:
深圳南澳、深圳蛇口码头
深圳布吉海鲜批发市场
地理位置
:位于深圳罗湖区布吉海关关口,与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紧邻,交通十分便利。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
.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
万平方米,设有海鲜档位
75
个、冰鲜档
50
个、虾场交易区
2000
平方米、配套档位
160
个
;干货交易档位
120
间;另市场还设有厨俱城、停车场、小冷库、海鲜池、制冰厂和生活服务等相应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交易规模:
日进场交易车辆平均约
500
辆,高峰期
800
辆。日入场交易人员约
8000
人。市场经营水产品种类达
1000
余种,日水产品成交量为
130
吨,日成交额约
400
万元。
辐射能力:
主要以经营淡水鱼、冰鲜鱼为主,目前深圳市面
80%
的淡水鱼、冰鲜鱼来自该市场。水产品有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沿海一带地区及国外东南亚、澳洲都在此汇聚,是目前深圳市水产品重要的集散地。不但满足了深圳市民的生活需要,还由此辐射到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甚至转口到香港,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供应基地。
社会效益:积极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和水产品准入制度,公司在保障深圳市水产品的供给、稳定水产品的物价、规范水产品市场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漳州市比较大的水仙花批发基地或交易市场在哪里啊请多介绍几家。还有,几月过去拿货价格最便宜啊
龙海--九湖-百花村
5. 水产品批发市场蟹类分几种
根据产地可分为河蟹、江蟹、湖蟹三种。河蟹以河北、天津产的最为著名,江蟹以南京产的最好,湖蟹以江苏常熟阳澄湖、山东微山湖产的品质较好。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有梭子蟹,青蟹,蛙蟹,关公蟹等等,因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也有等级之分,一等是湖蟹,如阳澄湖、嘉兴湖;二等是江蟹,如九江、芜湖;三等是河蟹;四等是溪蟹;五等是沟蟹;六等是海蟹
选蟹要选颜色墨绿色的,但是花蟹、太子蟹除外,这二个不是墨绿色的。
蟹的色泽要有光泽,个头要均匀。肉蟹的内壳肚脐呈尖形,羔蟹的内壳肚脐呈圆尖形。民间有句俗语:九月吃羔蟹,十月吃肉蟹。春季里最好吃花蟹、太子蟹、大闸蟹等。这就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月份吃什么蟹啦。
在渤海地区4、5月份吃螃蟹最肥,7、8、9月份吃虾最好。正是收获的季节,又鲜又便宜。海鲜有蟹、虾、贝类、各种海鱼螃蟹产地介绍产地介绍梁子湖大闸蟹个个青壳、白肚,雌蟹体大丰厚,爪细短;雄蟹个大,爪长,系我国著名的中华绒螯蟹。梁子湖属国家二类淡水湖泊,水质优良,可直接饮用,这里水草茂盛,底栖动植物丰富。此外,梁子湖大河蟹均系天然放养,不投食、不施药、不添加任何生长剂等激素,“绿色螃蟹”全靠湖中螺蛳和微生物生长。
梁子湖螃蟹的生产可以追溯至1993年。起初只是个体经营、零星养殖。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经政府引导整合后,开始步入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期。今年2月,梁子湖螃蟹成功注册原产地标记,成为国内第二家拥有“身份”的国家级螃蟹品牌。
洪湖清水大闸蟹其外形特征: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
青背:蟹背为蟹壳青,青得发亮、清爽,烧熟后、显纯红,鲜艳。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的灰色,泥土色重;熟后,红中带灰。白肚:蟹肚呈白色,白得有光泽,给人水亮玉质般美感,它不同于其它湖区螃蟹肚灰或灰色。金爪:蟹爪尖上呈烟丝般金黄色,二螫八爪肉感强、强劲有力;放在玻璃板上能撑起,能爬行自如。黄毛:蟹螯上的绒毛,蟹爪上须毛呈黄色。蟹绒毛密而软,蟹爪上毛须清爽。体壮:洪湖大闸蟹体壮,敦厚,结实。
阳澄湖大闸蟹,其色味香妙不胜言,“螫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青”。那桔红色的蟹黄、白玉似的脂膏、洁白细嫩的蟹肉,造色、味、香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之上,是其它湖区蟹无法比拟的。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它具有特别丰富营养价值。根据检验报告测定:每100克蟹肉中含碳水化合物7克;蛋白质14克;热量139千卡;铁13毫克;核黄酸0.71豪爽;维生素:A5960(国际脂肪单位:5.9克)。由于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它鲜美的滋味超过别的水产品,自古以来,深受大众的欢迎。
6. 蓝特集团的下属公司
两湖绿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是国家八部委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农产品定点市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确定的“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市场覆盖区域包括山东、内蒙、河北、海南等20多个省市,市场销售辐射区域涵盖湘、鄂、川、渝、皖、豫等10多个省市。蓝特商贸城是国家首批重点商品市场、全国三大建材中心批发市场。2011年,两湖市场农产品交易额已达到220亿元,跃居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首位。今年,交易额将突破220亿元以上,交易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两湖绿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和建材家居产品市场交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现代会展为主导产业的大型商贸企业,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重点后备上市公司,总资产20亿元,员工780人。2007至2011年10月,累计上交税收1.7亿元,今年上交税收将超6000万元。所属蓝特商贸城是国家重点商品市场、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简称两湖市场)是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农业部定点市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两湖市场含蔬菜、水果、干货、粮油、副食、香蕉、冷冻食品等七大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检验检测、分拣加工、物流配送、冷链仓储、电子结算、现代会展、综合服务等八大功能中心。自2008年开业营运以来,两湖市场紧紧把握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流通渠道、公益性等特征,着力在“点、链、面、块”四个方面进行流通模式创新,实现了市场、农商和农户三方和谐共赢发展。
两湖绿谷会展中心投入营运后,坚持农业会展的经营方向和“会议+展览”的经营模式,先后成功承办“2010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展示交易会”、“2010中国荆州农产品交易会”、“2011第二届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三次全国性会展和10多次大型地方性农产品会展,取得了扩增市场辐射力、展示产业发展成就、扩销名优新特产品等良好效果。三次全国性会展,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300多份,合同金额50多亿元,现场交易额3.2亿元。会展之后,有400多家专业合作社、农商、加工企业在两湖市场设立直销点和专销区,市场交易物流额从2009年的70多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多亿元,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两湖市场配套建设有容量5万吨高低温冷库及年交易物流20万吨规模的冷冻食品专业市场。以增加经营品种、完善冷链基础设施为工作思路,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决定对原低温冷库扩容并新增香蕉批发市场。新增高温库投入营运后,农商入驻率100%,其冷储量和交易物流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香蕉市场投入营运,农商入驻率100%,新增商户50多个,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其交易物流额较去年同期增加30%以上。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强化两湖市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冷链物流运作效率,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市场物流水平和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坚持“直接与产地对接、连通消费需求”工作思路,构筑起两湖市场经营农产品的货源优势和价格优势。具体实施办法是:以市场农商联结的100多万农户、200多万亩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公司直接建设和发展了100多个订单基地,种植总面积30多万亩,联结农户10多万户,并开展订单直采销售,农民年户均增收1100多元。2010年,两湖市场农产品直采量近30万吨、直采销售额20多亿元,约占市场总交易物流总额的11%。此外,我们在激励农商建立基地工作中,主要采取设立交易农商创业扶助基金、交易费优惠和鼓励设立专销点等办法。通过上述措施,我们不仅平抑了市场物价,而且促进了农产品的大集散、大流通。目前,两湖市场产销辐射范围已达全国29个省、市、区的800多个县、市,农产品日均交易量突破7000吨。今年,农产品交易物流量可望突破220亿元。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支撑是市场交易业态提升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确立了依托两湖市场的农产品资源和农商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的战略规划。具体操作中,我们遵循建设农产品信息、交易、物流配送三大板块于一体的原则,着力建设“中国农产品商务网”。目前,商务网已具备产品信息、物流管理、在线交易、综合管理、信息采集发布等功能。项目投入营运后,每天发布市场信息的频率超过100条,实现网上撮合交易量近2万吨。目前,正在完善完善商务网的功能并加大网站的推广宣传,让商务网成为我国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特大型网站之一。
7. 湖北荆门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荆门市 面积1207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2003年)。
东宝区 面积1592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编448004。区人民政府驻金虾路9号。
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编448124。区人民政府驻掇刀石街道龙井大道99号。
钟祥市 面积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编431900。市人民政府驻郢中街道。
沙洋县 面积2181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编448200。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
京山县 面积3172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编431800。县人民政府驻新市镇。
荆门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6个县、市、区,其中镇50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业办事处、农(牧)场、水库单位等11个,省级经济(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人口300万人。
荆门中心城区城市定位为: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十五”期间,荆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3亿元(不含电力、邮电通讯设施投资)。截至2005年底,城市道路121条312千米,道路面积5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6.53平方米),排水管道421千米;城市供电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城市供水能力38.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300千米,供水普及率100%;气化率100%,城市燃气管道59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32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5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1.01%;人均公共绿地10.0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4.54%,绿化覆盖率48.98%。荆门中心城区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等多项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近年来,荆门城市建设在规划管理、造林绿化、综合环境整治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京山县】京山县地处湖北省经济最活跃的武汉--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带,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辖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荣获全省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省级文明县城、全省最佳信用县、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单位等称号。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境内一直设县置州(郡),隋大业三年(607年)设京山县,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县归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沿袭至今。京山人杰地灵。在古代,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屈家岭文化,养育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汉时期的绿林起义首领“三王”(王匡、王凤、王常)等著名历史人物;在近代,涌现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首义闯将“三刘”(刘英、刘铁、刘杰)和当代文学大家聂绀弩、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等时代英豪。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据地,贺龙、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风光旖旎。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省级文化保护单位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策源地三王城遗址、汉唐古城口遗址、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旧址、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豫鄂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旧址等。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绿林景区、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疗养胜地----温泉山庄,鄂中第一漂----鸳鸯溪漂流。资源丰富。地处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兼而有之,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农、林、牧、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耕地82万亩,水域面积28万亩,林业用地248.8万亩,其中经济林基地35万亩。森林覆盖率44.8%。农副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茶叶、桥米、板栗、银杏、对节白腊、各种水果、中药材等,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美称。“京燕牌”花菇被评为部优产品和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国宝牌”桥米历史上为宫廷贡米,是全省第一个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农产品;以中华鳖、中华草龟、银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开发较早,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遍布山区的珍稀树种对节白腊,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条,库塘滞洪能力12.6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亿立方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类,储量在1000万吨至数亿吨之间,品位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基础设施发达。境内交通便利,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省道应随、皂当、汉宜三条公路由东至西,安京、京天两条公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随岳、武荆两条过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城乡电网密布,乡村通电率达100%。全县通讯便捷,移动、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达12万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经济繁荣。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61亿元,增长11.8%;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4.06亿元,增长2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5亿元,增长1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4亿元,增长13.45%;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94亿元,可比增长26.0%。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粮食加工六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纸箱纸盒包装机械、最优的结晶硅和锅炉辅机生产基地。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1亿元,目前已有28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规划到2008年产值达到34亿元,利税达到3亿元,总人口达到5万人。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外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项出口指标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创汇4702万美元。京山是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全省绿色食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业优质率达95%以上,有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种苗养殖基地----盛昌龟业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永兴中华鳖养殖基地,有年产200万只蛋鸡的钱场蛋鸡养殖小区。
【沙洋县】沙洋县位于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北端,是湖北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素来享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的美誉。现辖13个镇,国土面积204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1万人。境内有沙洋监狱管理局、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警三支队等多家省、市驻沙单位。沙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所在地。境内楚汉墓群分布连绵,堪称“楚文化地下宝库”,纪山楚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和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古湿尸”等稀世国宝;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期古城遗址----马家垸遗址;有纪山寺、岳飞城遗址等多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洋曾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财政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创办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最多时有26所),很多历任和现任领导、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级将领曾在沙洋“五七干校”学习锻炼。物产资源丰富。沙洋农副产品丰富,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品、畜禽等。纪山龙米、马良石头鱼曾被列为宫廷贡品,小李子藜蒿、长湖荸荠、纪山龙米、洪森精米、风池香米、蛟龙皮蛋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沙洋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双低”油生产示范县,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红土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化矿物和石油等10多种资源。境内有流入长江的汉江、长湖两大水系,其中汉江流经全境,有7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2683万立方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1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11亿元、13.11亿元、13.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41.4∶28.4∶3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财政收入1200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11万元。工业总产值16.64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农业总产值32.20亿元,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到58.38万吨、1.00万吨、10.55万吨、30.30万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4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以华溢纺织、富泰革基布、广银棉花等棉纺加工企业及温鑫服装、侨夫服饰等服装企业为骨干的轻纺产业;以新兴建材、明弘建材、荆玻铝业、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为骨干的建材产业;以洪森实业、凤池米业、巨星粮油、蛟龙蛋制品、仙羽禽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食品产业;以大江铸业、创升铸业、江汉石油仪器仪表、沙洋电线厂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产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家,亿元企业达到5家,有荆玻集团、华溢纺织公司、洪森实业公司和江汉石油仪器仪表公司等骨干企业。全县企业知名品牌众多,“洪森”精米、“凤池”香米、石钥牌指重表获湖北名牌称号,“纪山”龙米、“尚香”风干鸡、“玉雅”生活用纸、“蛟龙”皮蛋等品牌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基础设施完善。境内交通便利,路网纵横交错,207国道、(武)汉宜(昌)、荆(门)潜(江)等省道、襄(樊)荆(州)高速公路贯穿县境,破土动工的武(汉)荆(门)高速与沙洋擦肩而过,半小时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个,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0.6公里。荆沙铁路贯穿全境。有汉江和江汉(汉江--长江)航线。全县程控电话装机7.20万部,互联网用户达到5800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达到13.96万部,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6.3部。全县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变容量18.1兆伏安,年供电量3.6亿千瓦时,用电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输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运营。新兴滨江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城区沿湖景观、休闲项目等园林设施日臻完善,绿化面积达到193.8公顷,占城市面积的25.3%。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宾馆酒楼等商业设施遍布辖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钟祥市】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3个国营农、牧场,3个大型水库,总人口103.76万人。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后期曾为楚国国都。西汉初置县,三国时属吴,称石城。自西晋至清末民初1600多年间,钟祥一直为郡、州、府、县治所。因明代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之一,曾是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养育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等历史名人,诞生《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世名曲。新中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钟祥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钟祥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类2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矿石、累托石、矿泉水、硫铁矿、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云石、金刚石、砂金等。其中磷矿石储量达5.3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称。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673万亩,其中耕地121.3万亩,可垦荒地50多万亩,林地近200万亩,水域74万亩,草场190多万亩。水资源:全市淡水资源总量510亿立方米,汉水自北而南纵贯市境144公里,沿汉江流域有8条水系,建有温峡、石门、黄坡三座大型水库,全市水能蕴藏量大于15.7万千瓦。旅游资源: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湖泊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其中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惟一的明代帝陵,也是全国最大的明代单体帝陵,与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齐名。现已形成郢中风景区、云台观风景区、大洪山风景区、温峡风景区等四大景区。农副产品资源:钟祥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优质米、优质棉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钟祥是“中国长寿之乡”。现有百岁老人68人;90岁及以上的老人近千人;人均预期寿命75.8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钟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8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55亿元、27.65亿元、27.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30.8∶34.6∶3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90元。财政收入3.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47亿元。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经过多年的建设,钟祥形成了以磷化、纺织、食品、轻工、建材、汽车零部件6大行业为支柱,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8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工业产品540余种,有17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40余种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钟祥是全国小康建设百强县(市)和全国十个小康建设示范县(市)之一。农村居民储蓄总额、人均储蓄额和农村拖拉机保有量、农机总动力均居全省县(市)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果品产业示范县(市)等称号。农业综合实力较强,粮、棉、油、肉类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曾进入全国五十强和全省十强。现已形成粮食、棉花、油料、生猪、鸡鸭、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导产业和中粮祥瑞油脂、新美香、康辉、金林、龙富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钟祥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全市拥有大型商场和各类宾馆、酒店30多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1家。建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生产、生活资料市场30多个。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全市现有“三资”企业128家,出口型企业12家。钟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550公里,等级公路3450公里,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207国道穿越市境。境内汉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个港口码头。2005年,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9.7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6.58亿人公里。货运量740万吨,客运量1430万人次。
【东宝区】东宝得名于隋代所建的东山宝塔。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辖6镇1乡2个街办,总人口36.39万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耸立的东山宝塔,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形态稳健,气势轩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龙泉书院古朴典雅,学风浓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点缀其间的象山四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闻名遐迩;以捉马洞、仙人岩为主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和名胜源远流长;形成于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龙洞内钟乳石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为“着力建设的10个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禀承“绿色东宝、天然氧吧、有机食品”发展理念的东宝已越来越成为理想的人居之地。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多达24种,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储量分别达到46亿吨、10亿吨、1.8亿吨,均居全省之最,极具开发潜力;原煤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水泥粘土储量达3100万吨;硫铁矿、石英矿、陶土、铁、铜、硅、矾土、大理石等资源均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森林覆盖率高达58%;柑桔、香菇、黑木耳、乌臼、核桃、板栗、银杏等特产畅销全国各地,香菇、黑木耳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焦枝、荆沙、长荆铁路与207国道、襄荆高速(襄樊至荆州)公路纵横交错,皂当(天门皂市至宜昌当阳)、荆潜(荆门至潜江)、荆南(荆门至南漳)等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已全线动工的武荆高速(武汉至荆门)和荆宜高速(荆门至宜昌)将在东宝汇合,与沪蓉高速、京珠高速联网,届时在1个小时内到达宜昌(三峡),1个半小时内到达武汉。长江航道的沙市港及沙市机场、襄樊机场、三峡机场距东宝均只有100公里左右。优越的条件使一大批中央和省属企业落户东宝,全国特大型石化企业荆门石化总厂、华中电网主力之一荆门热电厂、三峡工程水泥定点生产企业葛洲坝水泥厂以及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东宝境内。国家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使东宝与全国各地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东宝电力设施完善、供应充足,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投资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全区按照“经营城郊,兴工强区”、“唱响山歌,兴山富民”、“服务城市,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突出环境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三大重点,奋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1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38.3%;实现利税6.4亿元,同比增94.4%。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市场主体成效明显。规模企业新增25家,达到84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12家,亿元企业达到7家。石桥驿磷化工、子陵建材、牌楼轻纺等工业集群发展加快,国道工业走廊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城郊工业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获省级以上知名品牌7个,“洋丰”商标和“洋丰牌过磷酸钙”分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狠抓专利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05件,申报科技项目16个,其中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大专项。节能减排见到成效,先后关闭小煤矿7家,小水泥厂1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是全市唯一实现“双减”目标的县市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8.3%;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长14.3%。特色板块经济进一步发展。漳河柑桔板块被纳入全省跨区域优质柑桔板块连接项目。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山缘香菇年出口创汇突破500万美元。新登记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35家。新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5个,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20个。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乡村游”发展势头强劲。圣境山等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家乐”星级服务进一步规范。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杨家桥综合型物流园区被纳入全市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内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到近百家,形成了与全国100多个城市互通的物流网络。着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发展农资农家店、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6家。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8亿元,同比增50.1%,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1.8亿元,同比增61.3%。新、续建项目16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45个,实际完成投资9.7亿元。招商引资有效支持投资增长。引进区外境内资金9.08亿元,同比增29.4%;引进境外资金1215万美元,同比增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同比增19.3%。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同比增100%。财政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同比增33.5%;完成区级一般预算收入9800万元,同比增20%。强化财政发展职能,狠抓支出控管,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27亿元,同比增33.8%。
【掇刀区】掇刀区是2001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下辖团林铺镇、麻城镇、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和白庙街道办事处,共有7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场委会,有639个村民小组和105个居民小组。掇刀区地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鄂中腹地、扼荆襄要道。全区总面积为614.7km2,其中:白庙街道办事处25.76km2,掇刀石街道办事处131km2,麻城镇175.3km2,团林铺镇282.64km2。可供开发的丘陵岗地、水面较多,有着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矿产资源较多,石膏储量丰富,煤、白云石等颇具开发价值;有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凤凰风景游乐区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原为五三农场,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 ,由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属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2001年11月属地管理,成立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会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全区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下辖5个农业办事处。有水旱耕地14.5万亩,林地10万亩,果园3万亩,水面1.5万亩。屈家岭管理区东距武汉市168公里,西至宜昌220公里,至荆州120公里,西去30公里经汉江沙洋港可入长江,西北去90公里可抵荆门火车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屈家岭管理区是闻名世界的屈岭文化遗址所在地。遗址大量出土文物中,以彩纹陶器和含有粳稻谷壳的红烧土块最有名,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屈家岭现代农业规模种植和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前景广阔。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4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5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0万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16800万元,增长14.3%。全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046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农业25905万元,增长7.9%;工业29141万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额4610万元,增长2.8%;财政收入2726万元,同比增长20.2%。屈家岭农林牧渔各业俱全,并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模式。年产粮食42500吨,棉花6000吨,油料4500吨,年出栏活猪10万头(年出口3万头),年产鲜牛奶2000吨,鹿茸300公斤,年产各类水果1000万公斤,鲜鱼1000万公斤。管理区有湖北最大的活猪出口基地,所产“陈湾”优质瘦肉型活大猪在香港市场直接挂牌销售,是全国六个最佳养殖企业之一。“湖北九州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现存栏梅花鹿1200头,其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鹿系列产品先后获“湖北省精品名牌展销会银奖”和“中国第七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管理区已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显著特色。利用农场新鲜的农、果、畜产品资源兴办的湖北金五三食品厂,是国家二级企业和出口定点厂,年产肉类、禽类、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罐头1万多吨,90%供出口。金龙福药业拥有8条现代化生产线,生产中西成药60多种,其专利生产的金龙舒胆颗粒荣获“省工业精品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江峰药业是一家以生产兽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六条生产流水线(即水针剂、粉针剂、中药散剂、消毒剂、水溶剂生产线),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出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五三棉业公司设备一流,产品质量享有较高声誉。湖北五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水泥8.8万吨,五三奶粉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产品还有无铅皮蛋、小磨香麻油等。
8. 洪湖市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洪湖市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是2004-04-20在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洪湖市新堤办事处新堤大道。
洪湖市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10837739168544,企业法人林国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洪湖市闽洪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产品、水生蔬菜批发、交易、冷藏服务,货物配载,场地租赁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经营本企业经营产品的出口业务